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与日本人进行谈判时,应当注意,日本人非常注重团结协助和团体精神。但是,其个人能力相对来说就不是那么强, 特别是个人的语言能力,更是差劲。我们知道,谈判中相当重要的是语言,掌握好了语言技巧,几乎等于成功了一半。而日本人说话枯燥干巴,没有内容,听起来十分乏味。日本人不擅长交际,其交往大多只在亲朋好友之间进行,交往圈子十分窄小,这是造成日本人说话能力差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在日本  相似文献   

2.
夏秋 《公关世界》2009,(10):54-55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个单位里,同事们的性格难免千差万别。有的待人和蔼可亲,非常友好,很容易相处:而有的却冷漠傲慢、心胸狭隘,让人难以与其相处。对于这些很难相处的同事,我们又布能不理不睬——毕竟很多事情都要与他们配合,有的时候他们甚至还决定着我们的命运。怎样才能和他们顺利交往呢?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各大民族中,日本民族是一个不爱说话的民族,然而其不爱说话并非是因为没话可说,这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养成的一种国民性格,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和涵义。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日本式沉默,也就无法顺利地与日本人进行跨文化传播,因为这是日本民族一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非语言符号,甚至已上升到国民性的高度。因此了解日本式沉默将使我们更好地达成跨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各大民族中,日本民族是一个不爱说话的民族,然而其不爱说话并非是因为没话可说,这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养成的一种国民性格,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和涵义。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日本式沉默,也就无法顺利地与日本人进行跨文化传播,因为这是日本民族一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非语言符号,甚至已上升到国民性的高度。因此了解日本式沉默将使我们更好地达成跨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包装声音     
声音,即一个人说话的音调。在与人交往时,给人的第一印象除了举止仪态之外,那便是声音了。一个人的声音好不好听,在人际交往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人说,在决定第一印象的要素中,仪表与声音可以各占一半。因为只有开口说话,才能决定他人对你的真正印象。如果一个人的外表举止很美,说话的声音也很美,那就等于在交往上长了两只翅膀,会更加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6.
高翔 《职业》2009,(30)
每个人都有与陌生人交往的经历,而在与陌生人交往的一些场合,对方的外表举止、衣着服饰常常会向我们提供一些关于该人的某些信息.也就是说,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他人的外表举止以及衣着服饰,在无形中展示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形象.尤其是衣着服饰,人们甚至能凭借这些印象,而推测出对方的社会身份、兴趣爱好和修养程度等等.  相似文献   

7.
李代金 《职业》2013,(34):56-56
有三个年轻人,在创业之前,他们都想找一个成功的商人请教一番。三人不约而同地来到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家中。商人得知他们的来意后问:“你们真的很想创业吗?”三个年轻人全都非常坚定地点头。接着商人便问他们:“你们认为你们能成功吗?”  相似文献   

8.
李雪红 《职业》2008,(5):102
合作能力是在与人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周围环境、与社会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本领.在新的形势下,作为职教工作者,在大力培养中职生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同时,更要特别重视他们合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伴侣(A版)》2011,(12):60-60
正问:我老公是一个比较有涵养的人,可是等我们上了床,他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说话很不文明,经常用一些粗俗、淫秽的语言挑逗我。我真的极不习惯,甚至反感,可他却说我大惊小怪,说这是夫妻调情的性语言。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初以来,在现代语言学领域,关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语言性别差异才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社会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作为一种言语标记,说话人的性别应当同其年龄、地位、角色身份这些内容同等对待,因而应当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独立研究变量。语言性别差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语言本身性别歧视,说话人的说话方式显示出他们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态度;一类是男女使用语言的差异。本文主要是针对男女使用语言的差异展开谈论的。男女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选择、句法和语用方面。通过对语言性别差异的分析,发现它对外语教学有很大帮助。了解男性与女性语言的诸多差异,在外语教学领域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以英语为本族语的男性与女性的说话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王淑琳 《职业》2008,(14):54-5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汉语语言能力,更要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并且能转化为职业语言能力.职业语言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职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运用语言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运用语言完成一定工作和学习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女儿学会说话,要比同龄的孩子早一些,而且句子完整清晰,甚至误打误撞地套用一些超过她年龄的形容词或成语。我跟先生都暗中欢喜,以为小小的女儿已具备了不错的"语言能力"。没想到孩子无形中受到鼓励,变成了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有一回,我带女儿参加一个聚餐,同桌的是先生的上司以及同事和  相似文献   

13.
你到底会几门语言? 每个人其实都同时掌握几门语言。这里说的各种语言,并不是指各个国家的语言,而是指人们对中文的各种运用。比如说,我们上中学的时候学过文言文,和白话文相比,就是另外一种语言;还有,我们写东西的时候,经常使用的是书面语,而我们说话的时候,则常常用口头语。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口头语言也有很大区别,比如,我们常常会说某个人说话“打官腔”,或者说有些人说话是“播音腔”,还有时说某个人说话真“土”……往往从一个人的说话就能判断这个人的职业和性格;另外,即便是一个人,他在单位和同事说话、和领导说话,回到家中和父母说话、和伴侣说话、和孩  相似文献   

14.
一个朋友,在九十年代初以他那个年龄应该算是很有钱很有钱的人了。可他并不满足,他说这算什么, 我交往的那些人,三千万、五千万,甚至一个亿的都有。所以当很多人都羡慕他的时候,他却从来不觉得自己多么富有,相反,他渴望自己能拥有更多的钱。为了这个目标他什么都不顾,连个人问题都不考虑。也许是他急于求成,也许是那一阶段他的运气不太好,他用自己的全部家产向银行抵押贷款来的几百万投资的一个项目彻底失败,血本无归,他无法接受自  相似文献   

15.
语言教学不仅是词汇和语法的教学,更应该包括文化教学。作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高职学生,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在工作及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出访瑞典时才知道,瑞典人发乎内心赞美别人的话竟然是"他很平凡"。虽然欧洲各国都有"说话是银,沉默是金"的谚语,但实际上南欧人饶舌的多,越往北边话越少。与瑞典同行洽谈业务,他们多以数字、事实说话,言简意赅,从不夸夸其谈。常去瑞典的老同事对我说:"别以为你碰巧遇上了不善言辞的瑞典人,他们受旧式乡村道德观影响,几乎人人都一样。"  相似文献   

17.
年轻人成才之路有很多,除了自己拼搏进取外,巧借他人之力和智慧取得成功,亦不失为明智之举。西方人甚至认为,知道借他人之力取得成功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这种观点虽有偏颇之嫌,但绝对是有道理的。比如说,年轻人若能接近社会尊长,得到他们的点拨和提携,就会大大缩短成功之路的里程。但是,如何与尊长交往,于年轻人来说可是一门  相似文献   

18.
刘文芳  黄秀华 《职业》2012,(27):154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几乎全部为初中生,年龄在16岁左右,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青春发育期。青春期是人长身体、长知识,身心都在急剧变化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性特征的变化尤为明显。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渐渐成熟,他们愿意甚至渴望与异性交往,迫切需要解决生理及心理发育所带来了困惑。然而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他  相似文献   

19.
郑永辉 《公共关系》2001,(12):54-54
中国是一个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文明古国。古往今来,不论是国内国外的人际交往中都十分注重言行举止、衣着仪表和礼节礼貌,尤其是见面时的称呼更有讲究。与国人交际的见面称呼,众所周知,不加累赘,这里着重针对当前国门洞开、对外交往日趋频繁,加上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人世”等情况,而与外国朋友交往、接触甚至共事必将不断增多。那么,对他们应当如何称呼呢?  相似文献   

20.
秋童  柯非 《女性大世界》2006,(1):130-131
采访马木兰之前觉得她可能会是一个很硬朗的人,说话简短,表情冷静,眼光甚至会有点犀利,这样的安始感觉其实是因为“花木兰”的缘故,当然也因为知道她就是那个让“无添加”品牌风靡香港,而后又成功进军上海、北京的人。但是,当两个人面对面地坐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