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农村空心化的生成形态与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衰落与凋敝的总体态势和真实写照。在我国市场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多重因素驱动下,大量农民外流,不仅形成农村人口空心化,而且还引发了连锁效应——农业生产空心化、公共服务空心化、基层民主空心化以及社会心理空虚化等。直面空心化所带来的农村衰败格局,要求政府重新审视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心和方向,通过在农业生产、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基层民主和农村社会文化等诸多层面的政策革新,最终实现填充农村空心化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2.
3.
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是近来一个多学科的热点议题,也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实践课题,有必要对其研究进行梳理评估.本文梳理了近十几年来农村社区及其建设和治理概念的界定、基于不同理论的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的主要议题,进而对其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4.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社会科学》2016,(8):211-215
在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民自我保障能力降低。与此同时,农村产业空洞,农民缴费能力有限,农村精英进城,农村社会保障组织经办困难。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直面农村空心化对社会保障需求与供给的影响,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构筑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培育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条件和提高社会保障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如何加快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我们就农村小康建设与三农问题战略思路、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省管县”体制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振 《理论界》2006,(11):22-25
改革“市管县”体制、推行“省管县”体制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研究文献,大部分是从分析我国现行的“市管县”体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入手,讨论推进“省管县”体制的意义,并给出了可供选择的改革路径。另有部分学者主张推进“省管县”体制应该慎行,他们认为,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基本国情等客观因素,改革“市管县”体制须与相应的宏观体制改革配合,“市管县”体制的有效性在我国的一部分地区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习惯于政府主导下的资源推动,更多地强调外源式发展,忽略了社区内部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范式进行重新思考,着眼于农村社区内生式能力的构建,实现从外源到内生、从资源到能力、从政府主导到社区自治的根本转换。我国农村社区能力的构建,在逻辑上,可以从能力基础、能力主体、能力结构等三个方面着手:通过培育社区意识、培植社会资本,夯实农村社区能力构建的基础;提升社区农民、社区精英和社区组织等三类主体的能力;培养社区在资源获取、问题解决、服务提供和方案规划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区自上而下的国家性建构是有限的,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和动力应该是农民,可行路径应是政府“自上而下”与社区“自下而上”参与的结合;“双轨制”意义下的参与式治理农村社区建设路径是试图整合政府“自上而下”与社区“自下而上”两种路径的一种尝试.研究认为,此路径的实践利于促进农村社区内部民主建设,利于增强社区民众的归属感和认同,利于塑造良性的政府与社区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邢宇宙 《理论界》2012,(5):171-17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工作,因此,地方政府和农民正在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可以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一些启示。本文基于湖北杨林桥镇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从社会资本视角解析农村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笔者认为,杨林桥模式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功,正是因为在社区自治组织之下,扩大了农民的自主参与,在增加社区公益的同时积累了村庄社会资本,从而也利于农村社区秩序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缺陷及其完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其对改善农村民生、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妥善处理好农村社区与农村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组织建设和社区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以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村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的关系是农村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从农村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的本质属性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二者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又存在着差异,因此引发了农村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如何协调发展的新问题.应对这一问题的主要对策是,社区建设的基本操作单位实行乡镇辖区和行政村两级社区制,建立上下联动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和多元参与的社区民主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当下村民自治因较多依赖国家供给,忽视了农村内生秩序,从而产生诸多困境。为走出困境,应“唤醒”农村自治元素,整合农村自治资源。推动农村内生机制的构建,并以此重构农村内生秩序。农村社区建设是一条可承载建构农村内生秩序的路径。它所着力建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方面旨在培育国家制度供给在农村实施的土壤,另一方面则契合了村民自治由内向外、外力辅助的发展规律,可为村民自治奠定厚实的社会基础。顺应上述思路,农村社区建设须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由组织农民向农民自我组织转变,二是要重新认识基层政府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定位及村民自治组织基本职能的转变。如此,才能走出传统国家供给的误区,与村民自治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区建设的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促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就必须促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充分的社区服务,满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这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战略选择。潍坊市"多村一社区"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管理创新需求的一种回应,虽被作者视为中国城乡融合进程中的过渡形态,但在事实上有利于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强烈的多元化需求,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上的城乡均等化,一定程度上变革了农村社会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是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的有益尝试,为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以来,许多城市都掀起了社区建设的高潮。各地政府做了相当大的投入,也做了不少努力,就形式上看,也产生了一些效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轰轰烈烈的社区建设还仅仅是政府和政府部门、机关的行为,社区的主体——社区居民和社区内  相似文献   

16.
30多年来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这其中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农村原子化就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表现为农村社会人际关系的冷默、社会解组以及道德滑坡,严重危害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以农村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来讨论解决农村原子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与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素质高低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而农村文化建设薄弱,农民文化生活匮乏,客观上制约着农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和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图书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紧密跟踪“三个自信”当前研究的动态和进展,梳理和归纳“三个自信”研究的相关重大问题,有助于推动理论界对“三个自信”科学内涵及相互关系、主体、基础和依据以及实现路径的理论研究,从而为实现“三个自信”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区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间关系密切,表现在:农村社区建设能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的实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也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最终追求目标。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二者具有一个共同的社会功能,那就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以来,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而基于对农村社区内涵上的不同理解和本地城乡发展的具体实际,农村社区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不同的模式具有差异性的路径导向作用,“多村一社区”模式在发展路径上具有城镇化的功能,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阻碍;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构建多中心的服务供给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