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呵护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为贫困群体提供最起码生存需求和最基本生活保障的最基础的救助制度。目前,宁夏已基本建立起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援助等单项救助为配套,以优惠政策和社会互助措施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2.
以秦皇岛市社会救助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为基础,分析秦皇岛社会救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的目标与我国现阶段社会救助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社会救助具有社会照顾、社会规制、助人自助以及促进社会公正、社会融合等多重目标.对比这些目标,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救助还存在救助对象的需求满足程度有限、实施结果出现不公,导致某种程度的"福利依赖"、社会规制效果不明显、社会融合效果不突出等诸多不完善之处.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应当着眼于完善社会救助的制度设计、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专业化水准、保障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优化社会救助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王玉林 《天府新论》2006,(Z1):66-68
当前,正在进行的城乡一体化救助体系建设,是改革和完善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健全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是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配套措施,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救  相似文献   

5.
《琼州学院学报》2016,(3):50-55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生存权的最直接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底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物质以外的精神救助、服务救助需求也逐渐被提上日程,社会救助内涵拓展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构建社会救助内涵拓展体系建设成为更好进行社会救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非政府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8.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作为政府救助的积极补充,以充分调动社会与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中国非营利组织在参与社会救助的实践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来看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有着很大的完善与提升空间。为此,需要建立社会救助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协作机制,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的治理,并拓展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救助领域的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9.
关于完善广西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社会转型的加快,广西基本建立起一套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但仍不健全,在救助覆盖面和内容及制度衔接配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救助标准以及资金保障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进一步扩大救助覆盖面,完善救助内容,推进制度间衔接配套,改进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确立科学的救助标准,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建立社会互助机制,完善广西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社会救助取得很大成就,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救助制度化建设进展很快,社会救助力度增强,发挥作用越来越大.但社会救助标准整体偏低,覆盖面窄,整体效能不高,需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社会救助法制化,提高公民参与度.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救助作为反贫困的长期制度安排,多元救助主体是其主要特征,多元共治是社会救助事务的核心要义。在社会救助多主体责任的定位上,国家是社会救助首要的义务主体,提供社会救助是国家应尽的义务,强化国家责任是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标志,同时家庭、个人也负有社会救助的义务。在社会救助多主体责任的关系上,个人自救、家庭互助在主体责任关系中处于第一和第二位阶,"穷尽其他帮助"是我国社会救助法律规范中的要件,国家在主体责任关系中是处于最后位阶。为此,在我国社会救助立法和政策改革中,通过明确政府的给付责任,强化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实施分类管理和开展社会救助服务,激发有劳动能力者的个人积极性,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家庭和个人尽责的社会救助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国内社会救助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文献统计的方法,对2001—2011年这10年以来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社会救助研究的对象、问题归因、政策设计等主要论域,可以发现,学界主要从历史学、法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四个维度对社会救助的特点、转轨动因、程序正义、政策转型等开展了深入研究。未来关于社会救助的研究,在内容上要从倡议性、解释性研究转向适用性研究,在视角上要强化经济学对社会救助领域的关注,在方法上要更多地引入实证分析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王贤斌  李含伟 《兰州学刊》2014,(10):199-205
在经济体制转型与农村社会变革过程中,非政府组织介入农村社会救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探讨非政府组织介入农村社会救助的优势,分析当前非政府组织介入农村社会救助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其成因,进而对非政府组织如何有效介入农村社会救助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农村社会救助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残疾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体现一个国家社会的文明程度。脑瘫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生存及发展权利应该得到重视及维护,关键是构建和完善脑瘫儿童的诊断、治疗、康复训练、教育服务与家庭支持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救助法中的国家责任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责任是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标志.国家责任是保障公民社会救助权的要求,是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救助的国家责任主要表现为制度供给责任、财政责任、实施和监管责任、引导民间救助以及宣传责任等.我国社会救助立法应该确立国家责任原则,建立以政府救助为主导,民间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救助的财政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财政视角看,中国的公共财政改革还没有实现与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同步发展,不仅存在政府财政供给总量不充足、比重不合理,社会救助制度的财力增长机制缺失,资金紧张问题突出,社会救助的财政制度安排也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和非规范性特征,制约着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与完善.完善财政视角下的社会救助制度思路:进一步深化我国财政支出改革,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救助制度的投入规模;合理划分不同级次政府事权范围,形成各级政府合理的财政分担机制;规范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壮大社会救助资金实力和加强对政府救助资金的预算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韩业斌 《南方论刊》2014,(11):49-52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就公司法的制定问题,曾发生关于增设"分担无限公司"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潘序伦、张玖、徐永祚、徐寄庼等人认为应该增加分担无限公司类型,而胡叔仁、宓汝卓、顾翊群、王效文等人则反对增设。该场争论的实质是如何看待中国固有商事习惯问题,即当时各地以钱庄为代表的合伙事业内部约定按照出资比例分担债务的商事习惯是否应该纳入公司法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8.
城市贫困问题与加强社会救助法制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城市贫困问题已经受到社会普遍关注,针对城市贫困的社会救助工作也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建设。本文首先对现存问题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原因,最后对改进和加强社会救助法制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当个体生存遭受自然或社会危险而无力自救时,获得社会救助不仅仅是一项道义诉求,而是一项基于法律的权利主张.社会救助权是对公民生存权的补救和扩展.确立和落实社会救助权,是社会救助立法的核心立法宗旨所在.以《社会救助法》的立法实践为契机,从法理上厘清社会救助权的根据、性属与功能,构建社会救助权的框架体系,对社会救助立法的价值定位,以及对社会救助立法的整体构造,都具有方向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