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晚清翻译是继汉唐佛典翻译之后异域文化的第二次大规模输入,将其定位为"译述"较为适宜.本文梳理了晚清译述风尚从形成到式微的过程,并从译者对佛典翻译的承继以及潜伏其后的文化心态等几个方面剖析了晚清译述风尚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西学的输入与传播,是近代思想发展的两大前提.救亡图存与争取国家富强成为先进中国人思考的核心问题,社会的剧烈变化,又促使人们的思想此呼彼应,形成云涌风起的社会思潮,百余年间社会思潮的主流沿着经世--变革--洋务-维新--立宪与革命的轨迹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3.
谈文通过对郭汉民先生《晚清社会与晚清思潮》一文的简要评析,分析了晚清社会思潮逻辑起点界定的合理性以及作者宏观上对社会思潮梳理的准确性。原文立足于晚清社会转型这一时代特征,在注重每一种社会思潮发展演变过程的同时兼顾其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比较研究,这种思潮研究的整体性构成原文的一大特色。此外,笔者从思潮的概念界定及其范围、鸦片战争对经世思潮的影响、关于“立宪”和“革命”的表述问题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论晚清灾荒的成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灾害就其成因而论 ,一是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是政治腐败与战祸频繁 ,三是御灾物质条件的不足 ;论及影响 ,则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衰退 ,二是政治腐败 ,三是社会动荡 ,四是抗外乏力。  相似文献   

5.
晚清台湾社会的转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前期的台湾属典型的移民社会。到了晚清,在台湾移民的后裔逐渐取代新移民成为居民中的大多数;居民中祖籍分类意识趋于淡薄,超祖籍的祭祀圈和血缘宗族普遍出现,居民对现居地认同感增强;地方文教的普及和科举的兴盛造就了一个士绅阶层;中华文化及传统道德观念已在台湾扎根。台湾由移民社会转变为定居社会。  相似文献   

6.
简评《晚清社会思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社会思潮》是郭汉民教授近期出版的一部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专著。该书的主要特点是从宏观上对社会思潮进行科学的梳理与准确的把握,同时立足于晚清社会的转型这一时代特征,注重每种社会主流思潮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其他社会思潮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对于前后不同时期社会思潮之间的承启关系的深入考察,也构成了本书的特色。此外,作者注重某些社会思潮的整体的研究,还原了这些社会思潮发展的历史全貌。总之,该书对于晚清的社会思潮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思考,是近代思想史研究方面的力作。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降,咸同军兴,乡村秩序岌岌可危。持续衰弱的国家权力有赖于社会力量以共渡难关。由来已久的绅权因其强大的管道实体功能而成为一种有益选择,即对上作为管道以代行公权职能,维持乡村稳定;对下作为实体以聚合民众,主导乡村自治。从发生论角度,晚清学额制度改革造就了规模庞大的乡绅阶层,而学额增加则进一步激发了乡村读书人的入仕信心。他们将理学和经世学结合,使晚清经世致用的学术风气为之一新。而这些富有进取精神的乡绅价值一经得到有效释放便在最大限度内缓和了清廷所遭遇的政治危机。当然,绅权主体嬗变也带来了绅权外延的积极扩张。这种扩张的标志性事件表现为绅权外溢到由国家权力所垄断的军事与财政领域。在军事权之授予上,乡绅因获得上下信任,进而在战争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财政权之获得上,政局震荡所引起的财政危机使得中央必须依赖地方经济支持,而乡绅在动员乡村抵抗太平军的过程中获得了法定筹饷权。作为一种制度对价,乡绅在19世纪中期协助清政府渡过危难之际获得了之前三百年间不可想象的权能。有了军事与财政特权,乡绅便可以通过公局治乡和团练维稳,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积极发挥效用。虽然在法律时效上,晚清乡村绅权早已隐入尘烟,但这...  相似文献   

8.
论晚清武汉社会经济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商业、金融、工业三个方面论述晚清武汉社会经济的变迁及特征,指出近代武汉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同政治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并对社会变革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在内忧外患的刺激和社会风尚的德化之下,兴起了社会办学的热潮。社会各阶层集资或投资所办学校,既有普通教育,也有实业教育,与官立学校互为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经费的匮乏,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晚清女性贞节礼俗的社会教化功能得到不断加强,女性节烈楷模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推动社会节烈风尚的形成;贞节堂在晚清的出现,是贞节观念极端化的又一物化象征。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制度机构,贞节堂的社会功能正逐步由对节妇贞女的恤济向公共慈善事业的近代化嬗变。鸦片战争以来思想界出现的开明人士猛烈抨击传统贞节观的现象也表明,清代妇女贞节观在走向极致的同时,也面临着行将崩溃的前景,它预示着中国妇女在近代社会的观念变迁中,将逐步地走出传统礼教的束缚,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的影响、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氛围、清代文化的专制主义与排外主义以及反西化的历史渊源,分别为晚清保守思想形成的理论根源、现实根源和历史根源.保守思想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直接和间接的阻碍作用,但是,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儒家思想也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的影响、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氛围、清代的文化的专制主义与排外主义以及反西化的历史渊源,分别为晚清保守思想形成的理论根源、现实根源和历史根源。保守思想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直接和间接的阻碍作用,但是,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儒家思想也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晚清湖南经学基本由理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三大块构成,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各自的典型代表人物,而 各代表人物在治经倾向上又有所不同。晚清湖南经学为近代儒学地域化的重要内容,自身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学 术特征。在对待晚清湖南经学的评价上,学界历来各执一词,并没有形成客观定性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论晚清时期的方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激烈转折变动的时期 ,也是中国方志学由乾嘉之际初创至民国时期系统的方志学体系形成的过渡时期。晚清时期方志编修出现了一些超越前轨的现象 ,修志观念、志书的内容类目发生变化 ,科学性有所增强 ;方志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深化了某些方面的研究 ,并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晚清时期方志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方志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应予认识与肯定  相似文献   

15.
清末统治者为了摆脱困境、挽救危机,使其统治获得一个稳固有力的经济基础,在商业领域,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进行了一系列商事立法.实际上较多地仿效了日本1899年的商法模式。其唯一的政治目的就是力求度过危机,重固统治。清末的商事立法与西方资本主义商法貌合神离,它根本不可能冲破封建的羁绊,将中国引上资本主义轨道。  相似文献   

16.
试论晚清士人阶层的经商潮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中国社会的大变局下,绅士阶层的社会职业发生了分化,新的社会职业层出不穷,绅士阶层由于得天独厚的知识背景和特殊的社会角色及社会地位,在这一社会转型当中处于社会潮流的领导者地位,由于西方侵略的加剧以及国内重商思想的兴起,绅士阶层大量投身于商业领域,近代中国工商业因此而兴起。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嘉道之际,晚清中国遭逢重大转变,湖南亦然。处于这一转变之机的晚清学术,其自身的嬗变与社会转型都要求新的学术流派的出现。于是在嘉道之际,学术界出现了汉宋调和、今文经学的复兴和经世致用之学等新的学术思潮。而湖湘士子尊奉程朱理学,包容众家之长,注重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对湖湘学术传统的变迁则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与晚清革命论略——以思想史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社会思潮的嬗变乃至辛亥革命的爆发与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甲午战前,知识精英主要通过著书立说或上书言事对社会产生影响;甲午战后,则通过大众传媒而加以广泛传播。以报刊传媒的方式议论时政,影响舆论,使严重的民族危机和腐败的清王朝都得到了"倍数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放大和流播。其催化作用,为动荡的晚清社会增添了极大的变数,也使"革命"二字开始深入人心,晚清革命即如欲来的山雨,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是清王朝面对内忧外患局势而被动进行的一次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自我改革,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文章从清末新政改革的内容为切入点,探寻新政失败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认为,改革者在主观方面的欠缺和失误是新政失败的重要原因,清朝统治者在新政中未能驾驭改革的种种措施,反而使之成为大清帝国最后灭亡的助推器,亲手培养并壮大了自己的反对力量,加速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的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