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哲学的自我发展典型的以形而上学描述与修正的辩证统一为内在逻辑,正是形而上学所表达的深刻的发展逻辑深深地影响着西方哲学乃至人类知识、文化方式发展的进程.以对形而上学在描述与修正方面的认识为线索不仅可以重新梳理西方哲学发展的自在旨趣,即体现形而上学思想作为一种哲学类型的深刻内涵,又可在对形而上学发展逻辑的揭示中获得重要启示,反观作为存在于中国文化转型重要机制的西方哲学的中国化逻辑,在此对照中提升对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的深刻认识.即这种认识不仅仅局限于阐发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与形而上学同一逻辑的“描述与修正”,更能够在现实中诠释形而上学的内在意境,解说西方哲学中国化样态中蕴含的推动中国文化创新形态发展的合理动力,探索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发展未来路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一百年来中国对西方哲学的研究作了反思.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具有启蒙倾向的西方思潮、特别是近现代哲学思潮与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发生大碰撞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在"五四"时期一传入,其分歧不在是否应当,而在怎样使中国走上民主科学的道路,后来的对峙,主要是由于中国现实的政治斗争发生了重要变化,二者之政治背景不同所致;而科玄论战是现当代西方哲学中科学哲学和人文哲学这两种最主要思潮的论争在中国特殊条件下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是中国哲学本身的一部分,这种研究不仅表现为学理上的探究,还表现为对西方哲学的运用,以及中国哲学对其自身历史与原理的解释。按照中西文化交通史的内在节奏,西方哲学的中国化乃至整个西学中国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明清之际(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晚清(19世纪下半叶)至上世纪70年代末;上世纪70年代末迄今。这三个历史阶段之间的中国学术思想和西方哲学本身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第一阶段,中西方哲学之间的"交互格义"以互为镜像为结果;第二阶段则是在理解与解释的前提下系统绍介、研究西方哲学,以西方哲学为准绳重新区分、整理、解释中国的传统学术思想,建构学院化的现代中国哲学系统;第三阶段则是走出反向格义阶段,通过对传统中国哲学的重新诠释,构建当代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4.
中哲、西哲、马哲之间的对话不能局限于学科层面 ,而应当立足于这几大思想传统在当代的流变及其历史性展开的沟通对话活动。仅仅在传统西方哲学的存在论层面 ,中、西、马之间的沟通实际上是困难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 ,但恰恰是在当代背景下 ,西方哲学本身就发生了一场在马克思哲学启动与引导下的存在论转换或生存论转向 ,这一转变的意义就在于敞开中、西、马之间的对话与融通 ,并直接有益于激活中国哲学传统的生存论资源 ,推动中国哲学形态的当代转换。当代中国哲学应当借助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哲学走势 ,实现文化自觉并完成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5.
熊十力强调哲学的"国民性",主张在精通中西哲学传统的基础上,求得中西会通,"融摄"西方哲学,结合中哲"归极证会"与西哲"精于思辨"的优点,构建现代中国哲学。《新唯识论》即是熊十力对这一主张身体力行的成果。虽然熊十力哲学中存在着随意附会与本质主义化约论两方面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哲学问题确如熊十力所言,多为普遍的,只是不同哲学家切近的方式不同,因此像"道"与"存在"这样的概念虽是特殊的,却可以被另一套哲学话语翻译。西方哲学的最大长处在于包容内在自我批判与外向时代批判的批判精神,熊十力是第一个对现代性有自觉批判意识的中国哲学家。虚心容纳西方哲学,首先应容纳哲学的批判精神,只有用共同的哲学话语与别人讨论人类共同的问题,中国哲学才可以实现现代化和世界化。  相似文献   

6.
"化"在中、西方哲学和现实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其主要含义是变易、生成、转换、会通、贯彻、创造等。在哲学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哲学现代化和西方哲学中国化都涉及一个"化"的问题。"大化"是宇宙论,道化("自化")是形上学,"化境"是审美学,"化"论与西方哲学传统的"是"论(存在论)也可相互发明。"化"论对于理解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实质"自化与化他",建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并走向世界,尤其具有根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学说之间的对话和融合中,建构了塑造论哲学。当代中国之所以凸现出一个这样新的哲学模式,是因为:第一,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哲学主体性意识的觉醒。近代以来,由于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西方文化的全面颠覆,中国哲学的言说语式发生了断裂,丧失了文化自我的现代中国哲学基本上处于“学舌”状态,脱离了西方哲学的语汇就无法言谈哲学。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急速增长和社会结构的重大改变,民族复兴悄然来临,民族主体意识的觉醒呼唤着对自己文化的重新评估和对自我文化身份的重新认定。而我们要建立一种…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的大半个世纪里,老舍持续地进行着自己对中国文化现代化问题的思考,自觉承担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建设新文化的历史重任,他曾探讨过的许多社会文化问题,如"文化激活"、"文化失落感"、"道德失范"、"文化传承"、"文化更新"等等,直到今天仍具有不可忽视的思想与学术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去梳理和阐发.  相似文献   

9.
几乎与西方哲学被用于理解中国哲学的同时,中国学者便对西方哲学应用状况及其效果给予了密切关注和理性评估。针对西方哲学被用于理解中国哲学发生的意涵误读、价值肢解、话语垄断等现象,中国学者提出了回到中国文化的知识系统、义理系统、价值系统理解中国哲学的主张。此主张成为20世纪多数中国学者的解释根据和研究方法,从而在解释方法与价值立场两方面有效地回应了以西方哲学理解中国哲学的学术思潮。此主张即所谓"自我认知范式"。"自我认知范式"的发生与形成,不仅表明中国学者对以西方哲学方法理解中国哲学的行为自始至终都保持了观念上的警惕,而且表明中国哲学的内容、特质和精神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护,并因此成为有效消化、吸收西方哲学的重要途径。由于"自我认知范式"为"西方哲学用于理解中国哲学的实践与结果"所"逼"而生,因而不能不表现出论据的同一性、视域的狭隘性、结论的非确定性、价值的唯我性等限制,此即提示我们在坚持、发扬"自我认知范式"的同时,也必须努力突破这些限制,以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生命"历来被视为中国哲学所追求的主题,对生命的领会和自觉构成了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理论特质。牟宗三曾说:"中国哲学以‘生命’为中心。儒道两家是中国所固有的,后来加上佛教,亦还是如此。"毫无疑问,作为中国思想三大主干之一的道家哲学同样弥漫着浓重的生命气息。李振纲教授新著《大生命视域下的庄子哲学》(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共十章,35万字,该书将庄子哲学含涉在"大生命视域"下,以新的视角诠释着庄子与现实世界的关联,通过这种关联,我们就会发现,庄子思  相似文献   

11.
"文化同质化"是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时隐时现、始终存在的二种文化现象.20世纪的文化思潮可以从这个视角加以分析和理解,实质上是文化的自觉趋同与抵制同化的交替上升.当代中国学人对"文化同质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但立场与方法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化变迁现象。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觉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文化传播和融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转型,也实现了文化创新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文化学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解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也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李广昌 《学术研究》2007,1(7):18-24
马克思哲学中国化是基于传统文化之上的中国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论自觉过程。在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历史检视中,主体性原则强调只有理解我们自己,才能理解马克思;只有在"理解自己"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理解,才能推进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这一原则以中华民族自身主体性的展现作为马克思哲学当代意义释放的载体,在"自觉觉我"与"自觉觉他"的民族性理论自觉中,力求以思维方式的转变开辟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现代视野,并且以此探究当代中国哲学的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14.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及其经验教训”是由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年度申请并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在该课题组负责人、首席专家韩秋红教授的带领下,展开了积极的研究。自立项以来,课题组多次对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知名学者进行深度访谈,多次进行理论研讨,逐渐形成了西方哲学中国化发展进程“三阶段”的基本理论:即从西方哲学初入中国至20世纪70年代,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呈现为重视知识性介绍、历史性梳理的方式,注重对西方哲学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代表性人物、学派、标志性事件和思想进行一种直观朴实的描述和线性分解的“传统知识型”;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作为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与中国文化进行相互比照的意义上,不断理解两种文化各自的优长,实现取长补短,相互融通,共同推进的“文化比较型”;21世纪初至今的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强调读者在解读西方思想史过程中的当下需求和当下意义,特别是针对中国的时代精神、民族特质、生活世界的当下问题去解读西方哲学的可参照价值与意义而更为突出的体现为“当代解释型”。  相似文献   

15.
西方哲学以形而上学批判自我的发展及演变逻辑展现着西方哲学的气质与精神,即在描述与修正的逻辑上诠释哲学本身;形而上学内涵的内在转化又表达了一种哲学视野的扩展,即从本体论到人文精神。西方哲学中国化同样经历了西方哲学在中国的描述阶段以及不断注入中国力量、中国话语的修正阶段,进入新时期的西方哲学中国化更是在描述与修正的辩证统一之中彰显了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发展未来。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的描述与修正现实地诠释了哲学形而上学的内在意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对于启蒙时代欧洲的影响",这一话题在中西对比的视野下突显了"中国哲学"自身的整体性及其不同部分间的内在关联性,有助于促使人们把相关思考的兴奋点更为自觉地聚焦于反省总结中国哲学自身所具有的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理论特质。"早期启蒙"说可谓20世纪"中国哲学"学科发展演进历程的一个缩影,立足于对现当代中国哲学发展演进历程的整体关照,应当对"早期启蒙"说的积极意义予以充分肯定。在今天,在肯定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同作为人类哲学之殊相而具有其一般共性的基础上,从不同的理论范型去比较和澄明两者的"同中之异",应当比仅仅单向度地或者以西论中或者以中论西更具有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文化在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明显,中国要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此,必须处理好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最佳结合点就是实现两者的互动发展,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本文从这种文化自觉视域下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通与契合、互补与共融以及互动与发展,并指出不断推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者互动发展的最终理论旨归。  相似文献   

18.
学习西方哲学的方法,与反对用西方哲学剪裁中国传统思想的态度并不矛盾.之所以要重提方法论,一方面方法论是哲学的命脉所寄,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思想上对方法论的自觉不够.哲学上的学,就是以分析为中心的思想论证的功夫.学习西方哲学的方法包括不同层次.首先是学习关于方法的理论,即对哲学方法的自觉理论探讨.其次,是从其重要理论成果中学习有关方法的具体运用.第三,将其成功有效的方法,有选择地应用到中国哲学的研究中来.第四,学习它如何以哲学的方式研究各种经验,包括经典与现实的经验.第五,学习西方哲学重视方法论的建设,发展切合中国文化经验的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它是在总结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反思三十年代东西文化论战和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的背景下产生的。《新民主主义论》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文化在社会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准确把握新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筹划新民主义文化建设蓝图,认真领会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心理图式是积淀着特定文化蕴涵的心理结构,或者说是一种文化无意识。这种文化—心理图式影响着在特定文化中生存群体的思维方式、感知方式和情感模式。文化—心理图式对创作有重要影响:不仅影响着意象选择,还影响着叙述程式和特定主题的形成。文化—心理图式影响创作的方式有"化合式"和"模式化"两种方式。前一种方式会对创作产生正面效应,而后一种方式则会对创作形成负面影响。发挥文化—心理图式正面效应,规避其负面效应的方式的关键在于文学活动主体保持对于"文学"的自觉以及"创新"的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