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婷 《决策与信息》2011,(10):56-57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公共行政的精神实质和公民权利的具体体现。本文分析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背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解决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现实问题尝试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崔光霞 《决策探索》2009,(10):21-22
公共政策必须是公众可以参与的政策,而且要从决策的提出、形成、执行到决策的反馈等公共政策全过程都要有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探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合法化是公共政策得以顺利实施的必经阶段,现代社会的公民网络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政策合法化起推动作用。充分了解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内涵以及现阶段我国面临的合法化危机,并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扩大公民参与,规避因网络政治参与带来的风险,能够为巩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网络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网络民主下,公民直接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公共行政中的公共精神与公民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新的挑战,要努力发展网络民主,必须加快网络立法,缩小数字鸿沟,扩大参与主体,实现政府与公民网络参与政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提升公共政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及执行力,但是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程度还比较低,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本文对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发展与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并为其完善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新形势下公民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的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本文从公民参与对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科学性、合法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公民参与是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价值之一。公民是否有机会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反映了一个国家民主、自由和政治文明的程度。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受到诸多限制。本文从制度因素、公民自身和如何平衡公共政策的质量要求和可接受性要求方面论述完善和促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以期为公民参与提供内在而持久的动力,促进我国公民参与制度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确保社会价值公平分配的重要途径。公民通过不同的参与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本文主要探析了我国现阶段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价值和影响,公民参与的各种途径及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公民参与所需的条件,从而进一步阐述其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胡丹 《科学咨询》2007,(19):15-16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公民参与的热情不断高涨,但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所形成的“官本位”思想、清官情结、臣民意识等极大地压制了公民参与,长此以来,公民缺乏参与的热情,认为政策制定是政府的事情,作为老百姓只有按章办事的份。多数公民都没有意识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10.
一、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我国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逐步增强,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性问题,如社  相似文献   

11.
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确保社会价值公平分配的重要途径.公民通过不同的参与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本文主要探析了我国现阶段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价值和影响,公民参与的各种途径及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公民参与所需的条件,从而进一步阐述其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广泛的公民参与是民主社会的普遍现象,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研究公民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提高政府公共行政能力和维护公共利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利益表达机制,是指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各种途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结构和运行过程。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目的是影响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和利益取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4.
<正>社会经济发展并不一定会导致公民政治参与的数量和频次激增,但是,宏观上的公共政策实施所导致的利益分化和分配不公,则会引发公民政治参与表达诉求的意愿上升,而政府若不能及时、有效、民主地给予政治吸纳和回应,就可能引发公民对执政者的政治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已经逐渐成为现实。公民通过网络对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发表意见,并以这种新途径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公民网络参与有其特有的优越性,但也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何规范公民网络参与,使其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正确有效的帮助是当前公共管理者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界定,指出目前我国公共政策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公民参与政策评估存在其必要性,同时,又面临着评估范围难以界定,政府与公民信息不对称,缺乏法律保障和长效机制建设等问题。对此,本文尝试探索一条适合公民参与到政策评估中来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方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存在公民参与渠道不畅通、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政府部门自利性问题等。为了有效规范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公民参与机制,重视公民的利益表达;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以公共利益为导向,规避政府部门的自利性行为等途径,确保政府制定出的公共政策与公共利益目标保持或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8.
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性举措在全国迅速开展。社区公民参与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而政府信任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科学性、有效性、准确性和公民参与性的前提,也是现代自由民主制度和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本文以山东省诸城市的实证调查为例,对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政府信任状况、公民参与状况进行考察,并对政府信任对公民政策参与意识的影响进行实证层面的剖析,探讨如何培育合作型信任从而促进公民参与政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视野     
正建构更加包容的政治吸纳机制社会经济发展并不一定会导致公民政治参与的数量和频次激增,但是,宏观上的公共政策实施所导致的利益分化和分配不公,则会引发公民政治参与表达诉求的意愿上升,而政府若不能及时、有效、民主地给予政治吸纳和回应,就可能引发公民对执政者的政治信任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现有的政治吸纳机制,从宏观上讲,包括政党吸纳、政府吸纳、人大与政协吸纳、社会组织吸纳等体制内的政治吸纳机制;从微观上讲,包括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评估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出发,重点阐述制约公共政策评估中公民参与政策评估的主要障碍,并就如何应对当前公民参与政策评估的障碍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