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区域政府合作促进区域合作是建设“粤赣湘红三角经济圈”的理性选择。红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的现实障碍主要表现于合作观念上存在过强的地方保护主义,体制上缺乏权威的组织协调机构以及制度上缺乏有效的区域合作法律法规等。结合红三角经济圈的实际情况,本文从合作理念、合作机构、协调机制和合作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红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城市经济圈是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圈的空间构成涵盖若干独立的行政区域,探索经济圈在协作机制方面的创新,寻求经济圈在协调机制、合作方式、利益调整、社会管理机构等方面的新机制,是经济圈健康、有序运行的关键所在。从目前我国现有经济圈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来看,严重的行政分割、行政壁垒、地方保护主义等仍是其发展的主要体制机制障碍。在经济圈合作协调发展方面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经济圈合作机制的构建和创新最根本的是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市场中介组织三个层面的制度性组织机构,并在经济圈内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治理机构,并建立完善的利益调节和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间关系:以长三角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区域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就要求区域内地方政府进行相应的思想转变,注重协调和沟通,以寻求建立良好的地方政府间关系。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在考察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之后,提出了改善区域政府间关系的建议,以期有助于当前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利用系统发展视角,构建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以及各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5—2019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面板数据,从时空不同角度对三系统的协调发展态势及省市差异特征做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市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发展呈现快速上升的良好态势,而乡村振兴则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各省市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都不断上升,长三角地区整体水平较高.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与物流发展相对滞后,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在长三角省市间,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均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差距存在缩小趋势,并呈现收敛趋同倾向.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发展二者较高的耦合协调水平是支撑三系统耦合持续演进的关键因素,应挖掘乡村振兴在三系统持续演进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以小南沙开发为依托、打造红三角经济圈是霍英东先生提出的战略构想,文章并对部分相关高校作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6.
发展重庆总部经济助力打造西三角增长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总部经济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国许多大城市得到迅速发展,其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经显现出来。发展总部经济可以推动重庆走向国际化、全球化,同时为打造中国西三角经济圈这一新的增长极助力。文章从总部经济的内涵特征出发,分析了总部经济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并分析了重庆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与优势,提出发展重庆总部经济以带动"西三角"经济圈的初步相关政策建议措施,以期为重庆市总部经济的发展以及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构建省会经济圈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省会经济圈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是一项非常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构建省会经济圈必须从培育和完善系统协调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8.
淮南市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淮南市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淮南市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中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将差序格局理论拓展应用于府际关系分析得知:官员的人际关系具备差序格局特征,官员的私人关系是影响政府间是否合作、如何合作的极为关键的要素。在市场制与科层制之外,政府间的关系调节与官员的关系网络有关,私人关系型调节是政府间关系调节的第三种方式。政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官员基于私人关系进行资源交换,并同时构建关系网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经济圈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是拉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安徽融入长三角,推行东向发展战略,是中部崛起发挥区位优势的最佳选择。安徽同长三角经济圈具有地缘、区位和资源优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安徽同长三角地区的差距在拉大。因此.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承接长三角经济圈的产业转移,参与长三角的产业分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并将其转换成为竞争优势,是安徽加速崛起、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具体界定农村电商推进过程中地方政府、电商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角色定位,深入剖析多主体间的关系,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与电商企业、电商企业与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自建电商平台与依赖第三方平台等不同情境下主体间的博弈过程,得出主体间的最佳策略选择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推进建议与效率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稳定和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双循环"战略布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既能为增强成渝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基础,也是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链整体升级的重要路径。文章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的修正模型,测评了201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并刻画了其时空分布规律。进一步地,文章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综合检验了影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研究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农业指数相对偏低,工业发展稳中有升,服务业指数上升明显;研究区间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集中在0.30~0.49之间,整体融合程度偏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分布范围由北向南演进,逐渐成"环";科技进步、人才资源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呈正向驱动,市场需求、财政金融和对外贸易受行政分割的影响驱动作用发挥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完善产业区域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共治理理论: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目前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都有可能在治理食品安全时失败,而食品安全治理是一个政府、市场、社会通过某种“制度安排”对食品安全实施“共同治理”,从而保证消费者获得他们期望的安全食品的过程。因此,将食品安全问题引入公共治理分析范式,提出政府、食品生产企业、第三部门等组织间互动协调来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治理,并构建了新型的食品安全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海洋区域管理模式下的政府间协调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洋综合管理在实施区域管理模式的大背景下,跨行政区域涉海主体间的管海用海矛盾逐渐突出,协调好区域内各类涉海主体间特别是各层级海洋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我国海洋区域管理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区域海洋管理的制度环境建设、构建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措施,构建一套完善的政府间海洋管理行为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区域协同动员是当前及未来中国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合作在区域协同动员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应急资源区域协同动员特征基础上,分析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协调博弈模型的选择问题;研究仅有两个地方政府参与时,跨区域应急资源动员中政府间合作的关键要素和动力条件;构建跨区域政府间合作的对称协调博弈结构模型,分析在无约束机制以及有约束机制条件下,地方政府间的合作选择策略。认为:影响地方政府间开展合作的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地方政府选择合作带来的净收益;二是中央(上级)政府的影响;三是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8—2021年我国三大经济圈18个省市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该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物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三大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最高,呈“M”型阶段性变化特征,物流发展未能形成良好态势,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相对平稳;地区之间三个系统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总体上表现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优于物流与经济系统;三大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物流—经济整体协调发展水平处于勉强协调状态,长三角地区比较稳定,珠三角地区呈现省份之间耦合协调程度极差较大的特点。从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资,提升物流效率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需求的区域政府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强烈要求出现与之相适应的区域政治与行政的一体化局面。而行政区经济分割了市场,加剧了产业同构,从而严重障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现。区域政府建设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由中央政府出面组建区域协调与合作形式的区域政府,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圈的形成,强化区域政府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制度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可以证明:只有将京津冀地区独立研发的外部性转为内部性才能使三地研发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帕累托最优理论也证明:通过资源的整合可以达到在没有使京津冀三方中任何一方变坏的前提下,使一方变好,最终达到最优。以这两个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包含有信息协调与共享,市场交易与合约管理,京津冀研发联盟政府支持,关系与政策协调等功能的京津冀区域研发联盟就能够实现京津冀在科技资源配置上达到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虎照门事件”引发了对政府公信力的讨论,政府组织公信力的缺失会影响政府机构在公众眼中的形象。政府形象则是政府公共关系成败的重要指数和政府公共关系追求的工作目标。政府组织是一类特殊的公共关系主体,其特殊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其在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公众的诸多特点和需求,掌握并且科学地运用信息传播中的原则和技巧,使政府公共关系真正成为加强政府组织公信力、提升政府组织形象、协调政府组织与广大公众关系的现代管理模式,从而增强政府组织的亲和力,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政府与公众的有效沟通协调,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20.
利益主体多元、行政区分割、绩效评估价值与区域性社会一体化的悖论以及多中心体制与合作协调的悖论等使得长三角地区的地方政府竞争呈现出较明显的无序状态,由此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而形成行政区个体,区域性社会突发事件治理资源得不到最优配置。文章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公共合作关系、区域公共政策协调、区域公共治理合作主体、区域性社会安全构建的社会基础和可行性策略,指出,社会性突发事件治理中长三角地方政府协作机制关键在于区域性社会一体化,区域内的利益冲突应该让位于区域性社会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