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梵志是唐初一位通俗诗人。他的作品在唐宋之际有着广泛的影响,是研究此段文学史和汉语史的珍贵材料。不过在上一世纪以前,他的作品传世者并不多,只在诗话、笔记中可见一鳞半爪。1900年敦煌石窟文献被发现,其中不少写本录有王梵志的诗作。张锡厚同志根据二十多种写本,参考唐宋人著作中引用的梵志诗,经过点校考释。撰成《王梵志诗校辑》一书,于198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是第一部经过全面系统整理的王梵志诗集、筚路蓝缕,贡献不小。但正因为这项工作具有开创性,所以书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杭州  相似文献   

2.
说寒山诗     
寒山是唐代诗坛上以王梵志为首的通俗诗派的重要成员。他的诗作能以自家气象拓展了这派诗歌的表现题材和艺术技巧,对形成唐诗中这一创作群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实际影响,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这个事实,近些年来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不过,尚缺探讨之工。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些年来,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王梵志诗歌的研究热潮,对王梵志的诗歌作出了比较多的褒扬。笔者在南京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也曾经对王梵志的诗歌进行过比较细致的研究,但得出的结论不敢与现在的评论家们苟同。王梵志是初唐诗僧,一生作诗不少,曾有《王梵志诗集》行世。但王梵志诗歌有两个明显的弊病:其一是思想内容贫乏,其诗多是描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受,极为普通,缺乏深刻的思想性;其二是诗歌的艺术水平很低。王梵志诗歌几乎全是用当时的白话口语写成,当然用口语写诗并不为过,问题是其诗过于直白并且味淡如水,没有韵味,更没有神韵。另外,再从…  相似文献   

4.
王梵志是初唐诗坛通俗诗的代表,他的诗提供了大量有关唐代社会的珍贵资料,深刻地反映了初唐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及宗教的真实情况,王梵志诗作为史料可以以诗证史,正史书之不当,补文献之不及。  相似文献   

5.
王梵志是初唐著名白话诗人。他的诗语言通俗,口语俚词皆可入诗;形式自由,信口信手随意拈弄。再加他又身为梵志,故其许多诗作与佛寺禅门有关,禅机佛语尽在其中。他的诗是口语词研究和佛教语言研究的好材料。“着(或作著)”在王梵志诗中出现较多,近五十次,涉及到了它在中古的好几种用法。以此实例,我们想能说明以上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初唐诗人王梵志及其白话诗 王梵志在唐宋时代,多为人知晓。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有从唐大历年间到北宋初年的手抄写本,共保存下王梵志白话诗三百多首,足见他的影响远及边陲。宋以后王梵志的名字有如明星陨落,渐渐地竟不为世人所知了,直到1900年发现了敦煌石室藏书,王梵志才重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初唐通俗诗人王梵志的诗作,以其浑朴质直而又犀利辛辣的风格,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从语言角度来看,梵志诗中包含大量初唐时期的口语俚词,无疑是研究中古语言的珍贵资料。最近出版的《王梵志诗校辑》(张锡厚先生编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以下简称《校辑》),主要依据敦煌遗书二十八种不同的写本,考辨真伪,校订异同,整理出王梵志诗三百余首,第一次向广大读者展示了这位带有神奇色彩的诗人的作品原貌,为对梵志诗进行文学的和语言的研究提供了较可信赖的印本,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本文拟对梵志诗中的部分语词作初步探索,并对其中一些语词的校勘和注释提些商榷意见,请张先生和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王梵志诗校辑》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梵志诗是研究唐代社会、思想、文学、语言的重要材料,近年来更是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赵和平、邓文宽《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校注》(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5、6期)对伯三四一八、伯三二一一号所载的王梵志诗作了校注,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中华书局1983年10月出版)所收的诗更多,校注也更为详细。这些都是对王梵志诗的研究所作的十分有益的工作。但《王梵志诗校辑》(以下简称《校辑》)在校勘、注释、音韵、标点等方面都还有一些可商榷之处。今分四个方面条列于下,就教干张锡厚同志和其他专家。  相似文献   

9.
王梵志诗用韵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敦煌遗书中发现的大量王梵志五言白话诗,对庸代的文学研究和语言研究都具有十分可贵的参考价值。王梵志是我国最早的白话诗人,但因为他的诗在传统看法及正统文人的眼中过于通俗,《全唐诗》不收,以至于连诗人的生平事迹也极少记载,最近才经学者们的考证始知大概:“王梵志,唐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除伯四九七八《王道祭杨筠文》说他是‘通玄学士’,和《桂苑丛谈》、《太平广记》卷八十二有过大体相同的记载外,有关诗人的家世、履历、生卒年代,略无史籍可徵。只能考知他的创作活动主要在初唐时期,是一位来自民间的通俗诗人。”据此可知,王梵志比中唐时期以通俗诗著名的大  相似文献   

10.
王梵志是初唐时期的通俗诗人 ,其人其诗至今仍有许多未解难解之谜。本文拟全面回顾 2 0世纪的王梵志研究概况 ,将学术界对王梵志的研究划分为四个时期 :开创期、发展期、繁荣期和相对沉寂期  相似文献   

11.
三、伯三二一一号文书、伯三四一八号文书均为王梵志诗的一部分(一)伯三二一一号文书的作者为王梵志刘铭恕在《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斯五四四一2王梵志诗集卷中”一条后曾作如下说明: 《敦煌掇琐》所抄伯希和三二一一号之无名长诗卷,证以此卷,知亦为梵志诗卷中。刘铭恕的意见是对的。检斯五四四一2号文书开端有“王梵志诗集卷中”、“王梵志诗集卷中”、“王梵志诗集卷中”完全重复的三句,它们是全诗的标题。据此,斯五四四一2号文书为王梵志诗无疑。而伯三二一一号文书的前十四首诗,除个别字因抄误外,内容与斯五四  相似文献   

12.
中唐分前后两个时期。后期诗坛有通俗、怪奇、雅正三个流派 ,三大流派构成了奇特的鼎立抗衡格局。通俗派诗歌的主导风格在于质实通俗 ,不避俚浅 ,讽兴时事 ,不虚为文。如此倾向可谓其来有自 ,总体上说是其主观追求的结果。就艺术实践而言 ,成就不小 ,但缺陷难免。“非求宫律高 ,不务文字奇” ,此为通俗诗派审美追求的全部内涵 ,同时也是抗衡雅正诗派、怪奇诗派的鲜明旗帜。审视一番诗派鼎立之格局 ,有助于中唐诗坛形势的立体化认识。  相似文献   

13.
王梵志诗、寒山诗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梵志诗、寒山诗比较研究陆永峰关键词:王梵志诗,寒山诗,唐诗,雅俗之别王梵志诗与寒山诗常被视为唐代白话诗的代表,这种并举有利于对唐代白话诗发展脉络的认识,但一定程度上也模糊了它们的区别,特别是对寒山诗全貌的把握。本文拟重新审视这种并举,揭示二者异同,...  相似文献   

14.
在晚唐诗坛上,杜荀鹤诗歌为严羽《沧浪诗话》列为“杜荀鹤”体,评价甚高。本文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律诗的通俗化、浅近通俗的语言、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四个方面分析了“杜荀鹤体”的艺术特征及其表现,肯定其为唐诗的发展作出的重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李世民是“贞观之治”的缔造者,他的文治武功,内政外交为后世许多学者津津乐道,他的政治才干,用人方略,治兵之术,立国之道不断地有人研究,有人探讨,写下了大量的文章。而对他的诗歌,却少有人评论,既使评论,也多贬语,例如《中国文学史》(游国思、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隋及初唐诗歌》这一章的第二节中批评他“带头写淫靡浮艳的宫体诗,富丽呆板的宫廷诗”、“贞观年间的诗坛,实在比隋代还要空虚”。唐太宗是唐初诗坛上诗作流传后世最多的一位诗人,仅《全唐诗》就录其诗作六十九首。笔者仔细阅读了这些诗歌,对《中国文。  相似文献   

16.
王梵志诗用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学者们研究,王梵志,唐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他是我国初唐时期来自民间的一位通俗诗人,也是我国最早的一位白话诗人.正因为他是一位通俗白话诗人,所以他的诗的用韵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口语的语音面貌,尤其是当时韵部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能透露出当时声调状况的一些信息.王梵志的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初唐时期,他的诗的用韵是研究初唐时期韵部(包括韵部音值)及声调的宝贵材料.关于王梵志诗的用韵,都兴宙先生曾作《王梵志诗用韵考》一文.都氏分王诗韵部为二十五个.王力先生在《汉语语音史》中分“隋至中唐”的韵部为五十个,比都氏考证的结果恰好多出一倍.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长期失传的《王梵志诗集》在敦煌石室重新发现以后,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浓厚兴趣,1925年,我国学者刘复刊布《敦煌掇琐》,其中收录了王梵志诗三种,率先揭开了王梵志诗整理研究的序幕。此后,海内外学术界对王梵志诗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研究,发表了数以百计的研究论文,并出版了《王梵志诗集》(法国学者戴密微著)、《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校注》(赵和平、邓文宽著)、《王梵志诗校辑)(张锡厚著)等一批颇见份量的研究著作,一时蔚为大观,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8.
敦煌写本通俗白话诗王梵志诗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初盛唐时期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狱观。其主要内容有:阎罗王取代了太山府君,成为地狱的主宰;"冥判"是地狱的中心环节;"奈河"已在冥界出现。这种观念世俗化为"七七斋"在民间流行。王梵志诗还反映了初盛唐时期佛教地狱观念与儒家孝道文化在民间的初步融合,表明佛教地狱思想已开始中土化、世俗化。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家众若繁星,其中诗僧亦属不少。从初唐的王梵志起,到唐末的贯休止,中间二百余年,就曾出过象寒山、灵一、无可、皎然、子兰、贯休等著名的诗僧。如果说王梵志可算是初唐诗僧的代表,寒山可算是盛唐诗僧的代表,皎然可算是中唐诗僧的代表的话,那么贯休就可算作是晚唐诗僧的代表了。倘若王梵志、寒山、皎然等人在他们所处的  相似文献   

20.
近日读到张锡厚同志的《王梵志诗校辑》,获益很多。他根据二十八种敦煌写本,校其异同,辑成定本,并附历代关于王梵志的记载和评论。对于诗中难懂的口语俚词和佛教用语,加以注释,还对王梵志的诗做了全面的论述。从此我们研究这位初唐通俗诗人的作品,有了可靠的依据。我阅读后,偶有一得之愚,因而补苴罅漏,以供校辑者和对王梵志诗有兴趣的同志们参考。第○○一首“欲似养儿毡,回干且就湿。”注云,“回干就湿,比喻去生就死”,下文并引敦煌写本《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回干就湿者,经道干处儿卧,湿处母眠。”案:这篇讲经文中多处出现回干就湿字样,如“每将干暖交[同教]儿卧,湿处寻常母自眠”等。联系上文诗句“本是长眠鬼,暂来地上立”,梵志这里所说的“干”,是指长眠所在的地下,“湿”则指暂时生活的地上亦即人间。诗人的意思,生活在世间反而是苦恼,所以借用母亲宁愿肿在毡上湿冷地方为比喻。重点在对比干湿和母亲之弃干就湿,与母亲的就湿原因在于爱惜孩子无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