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六朝私撰地志中存在数量可观的鬼神描写。鬼神描写主要以对山川名胜的解释、人物异事的讲述以及异物传说的记录等三种形态存在于六朝私撰地志中。其主题类型可分为阐述因果报应、宣扬鬼神力量、提倡人与鬼相抗衡等三种模式。同为鬼神描写,戏曲与六朝私撰地志又存在异同。在主题类型上,二者大同小异,戏曲中比较突出人鬼恋情的描写;在鬼神形象的塑造上,六朝私撰地志中侧重对鬼神的崇信以及神秘力量的宣扬,而戏曲中的鬼神具有现实中的人性,这与二者文本创作的动机不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人神、人鬼信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鬼神信仰之一。清代施南府地区的官方和民间分别有着不同的人神、人鬼信仰体系,官方信仰更多地反映出紧张、对抗的民族关系,而民间信仰则更多的体现出和谐、发展的诉求。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不同体系中的人神、人鬼信仰会被另一体系改造、接纳,产生复杂的互动关系。从人神、人鬼信仰考察民族关系,还有利于从新的...  相似文献   

3.
先秦道家并没有否认鬼神。老子从来就没有否认鬼神的存在和鬼神超越人的功能。列子不但明确区分了鬼神,在他的思想中还有一个完整严密的鬼神系统。庄子和列子相似,对于鬼和神,庄子基本不怀疑他们的存在,并且多次明言鬼神的存在。庄子在其书中又塑造了一系列的神人、至人、真人形象,庄子应该是相信这些神人的存在的。除了列子和庄子外,先秦道家的其他人物也相信鬼神的存在和鬼神超越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先秦道家并没有否认鬼神。老子从来就没有否认鬼神的存在和鬼神超越人的功能。列子不但明确区分了鬼神,在他的思想中还有一个完整严密的鬼神系统。庄子和列子相似,对于鬼和神,庄子基本不怀疑他们的存在,并且多次明言鬼神的存在。庄子在其书中又塑造了一系列的神人、至人、真人形象,庄子应该是相信这些神人的存在的。除了列子和庄子外,先秦道家的其他人物也相信鬼神的存在和鬼神超越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小说心理描写方法略论曹建玲人们常说,真正的艺术作品在写人时首要的是将人写活,写活的关键,不在于叙述或描写文字上的眉眼皆动,而在于写出一颗活脱脱的心灵,即所谓‘“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作家沈从文深诸此法,并将其运用于小说创作中。统...  相似文献   

6.
鬼神是世俗文化的天然内容。人类创造的鬼神具有符合人们心理文化所认可的“形象”。近代的“鬼神形象”与古代文化中的鬼神形象虽有历史传承的相互联系,但很多鬼神已与古时的形象大异其趣。鬼神始终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形象”。其实,就世俗文化而言,人的鬼神化和鬼神的人化,本是难以分舍的社会现象。人创造了鬼神,同时人也受缚于鬼神;神的威严和鬼的怪诞,其实是人的卑弱在天国与地狱世界的折射。尤其在近代,鬼神崇拜事实上成为中国社会转轨的文化心理羁绊。因而,面对世界科学民主浪潮的啸声,这沉重的“鬼神”迷信便成为先觉者们举步投足首先必须破解的精神枷锁。  相似文献   

7.
苗族历史上是一个信鬼好巫的民族,其鬼神崇拜具有多魂说、神鬼不分、多神崇拜、崇奉始祖神蚩尤和图腾神盘瓠,凸显巫术色彩诸多特点.作为文化原型,鬼神崇拜的实质乃是苗族"精神的本原".我们要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之进行现代审视.  相似文献   

8.
泰山诗歌有两个显著特点:一写山上神仙,授予人们灵丹或金策,人与仙同游,这类诗浪漫飘逸.二写泰山蒿里,写蒿里地下鬼府,十分凝重悲凉.古人将丰富的鬼神想象置于泰山,认为这些鬼神执掌人间生死,因此古人有登泰山祈福或祭祖的习俗.泰山诗歌表现了古人对山岳敬拜而又信赖的心理,反映人与大自然“尚友”的亲密关系,鬼神想象使泰山诗歌中的人文生态美呈现出“创造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魇魔法叔嫂逢五鬼》,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这是由于曹雪芹迷信鬼神并有意宣扬民间流行的巫术,应该看到,这是曹氏通过对绝顶聪明的王熙凤和"愚钝"不通世务的贾宝玉的神经病态的描写,惜以深化他们的典型性格才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苗族鬼神文化的世俗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表达思想、情感和欲望的独有形式,有的直观朴素、有的含蓄深沉、有的则隐蔽地附会在宗教式的鬼神文化观念中,在鬼神世界里寻找为自己表现所需的“天意”和“神由”。对于苗族人民来说,他们更习惯于后者,鬼神世界尤如一个窗口,从中我们窥到了苗族人民对现实人生的种种世俗性想法、欲望和要求。苗族聚居的地区敬神把鬼之风相当浓烈。在苗族人民心目中,鬼与神都是隐藏在大自然背后的神秘力量,它从自然物中幻化出来,而且具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它主宰着宇宙万物、人间的凶吉祸福。换句话说,宇宙万物的兴衰更迭,人…  相似文献   

11.
苗族鬼神文化的负面影响表现在 :一、在“灵魂转体”基础上形成的安魂、喊魂、招魂以及“攀胎”和“十保”等转灵巫术把人的行为引向了歧途 ;二、为沟通神人世界而造就的低贱使者无常和蛊婆 ,是对人的做人资格的粗暴剥夺 ;三、在宿命观念下导致的神判高于人判、高于公正的法判 ,意味着神对人的思考能力的剥夺、人的思考能力的自我丧失。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论述徐小说中的奇异世界 ,其中包括那些以梦幻形式构成的非现实性题材的作品 ,以及有神灵鬼怪等非人世、非现实性因素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 ,奇异色彩主要通过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情境描写而呈现出来 ,之中蕴含着作者的审美策略和个性化的现实情结 ,并显示出其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楚辞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楚辞丰富的内容给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以深远的影响,从神话传说、仙人、鬼魂到采摘花草果实等方面,后者对前者都有着广泛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后四十回为何神鬼妖魔增多诗词饮食减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红楼梦》后40回出现了较多的神鬼妖魔描写,同时诗词明显减少,饮食和戏曲也比前80回少写。其实这是有可以理解的原因,不能作为前后不是出于同一作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鬼恋题材经由六朝志怪的发端,到唐代,已日臻成熟。唐代小说中形形色色的鬼们,脱离开六朝志怪中的恐怖怪异,人情味儿已很浓厚。对他们多加看顾,便发现这也是一个可憎、可爱、可鄙、可叹的多情世界。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在唐代鬼小说中也是最为光辉灿烂的篇章.人鬼恋经由六朝志怪的发端,到唐代,已日臻成熟.唐代小说中形形色色的鬼们,脱离开六朝志怪中的恐怖怪异,人情味儿已很浓厚.对他们多加看顾,便发现这也是一个可憎、可爱;可鄙、可叹的多情世界.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与中国传统戏曲<伐子都>,在表现麦克白和公孙子都犯下罪恶后的恐惧、痛苦的心理与心灵所受的折磨上,同样运用了幻觉、鬼魂超自然因素或反常现象等情节,推动主人公激烈的内心冲突.但在艺术手段上却分别用了西方和东方戏剧文化在舞台上展现.异曲同工地塑造了麦克白和公孙子都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犯罪后的白昼梦魇,给当今社会的人们以警戒抵御外在的诱惑,克服内在的欲念,心安理得地享受人生.  相似文献   

18.
《萤窗异草》中的人仙恋及其文化心理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从人仙恋作为白日梦的角度入手 ,分析这类恋情乃现实生活中 ,人类因精神、物质上的种种欠缺所作的幻想 ;在托幻中寻求补偿和满足 ,以平衡失重的心理。战乱相寻、尘世纷扰 ,因而有仙乡的追求。人类对年老、死亡的焦虑及畏惧 ,亦凝结为对不死的企盼。在仙恋、仙婚中 ,更有一类包含启悟元素之作。在这类篇章中 ,主人公因仙侣的引导 ,去除品格上某些劣根或习性 ,得仙人“度脱”成仙。除了精神上的启悟外 ,人仙恋亦能满足主人公在物质生活上的匮乏  相似文献   

19.
《圣诞颂歌》、《着魔的人》和《发信号的人》是狄更斯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具代表性的鬼故事。狄式鬼故事中,幽灵意象作为人的镜像式他者映射了小说主人公的局限和缺失。幽灵以震撼和提醒的方式促使主人公实现了美好人性的回归,构成了狄氏鬼故事的共同主题。狄更斯将圣诞节因素和鬼故事元素有机结合起来,表达了对社会和人性的反思和救赎意图。作者规避了"鬼之存在与否"的问题,用"神奇"的文体创作出了更具人文价值的超自然小说。  相似文献   

20.
纬书中保存了庞大而完善的神系,这一神系由天神、地祇、人神等三大部分构成。天神包括天皇大帝、五帝等众多神灵,地祇包括山岳河海神、社稷神、生物神等,人神包括远古帝王、西王母、器官神等。谶纬中的诸神多缺乏神性,其神灵世界多具现世色彩,其信仰向度是指向现世,而不是虚幻的彼岸世界,其信仰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因此谶纬没有成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