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史记·日者列传》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二传在对贾谊的称渭、对贾谊的评价以及二传的学术思想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作者是司马迁,而《史记·日者列传》的作者是司马谈。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先人有言:咱周公车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到手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有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以史记·太史公自序》,以下只引篇名)显然。司马迁在此向我们昭示了他著《史记》的文化背景及其方法,即司马迁将自己伟大的史学创作置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背景下,以继承周公和孔子的事业为己任,以“正《易传》”和“继《春秋》”为其方法论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理论纲领。需要指出的是…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先生不但是著名的政治家,同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一生著述甚丰,本文仅就他有关读《史记》的方法问题,做一简要介绍。 梁启超先生在其《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见《饮冰室专集》之七十二)一文中说,读《史记》的方法有两条,一是常识的读法,一是专究的读法,但不管是哪一种读法,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入门准备。这就是:(1)先读《史记·太史公自序》以及《汉书·司马迁传》,其目的是“明了作者年代、性行、经历及全书大概”。(2)读《汉书·叙传》论《史记》的部  相似文献   

4.
孟子与经学     
<正> 赵岐说:“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孟子题辞》)可见孟子也是传经之儒。孟子于五经中,除了《易经》没有讲到以外,其余《诗》《书》《礼》《乐》《春秋》都有所论述。 (一)孟子论诗司马迁说:孟子与其徒公孙丑之属,“叙《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荀列传》)所以赵岐说他“尤长于《诗》《书》”。现在《孟子》中引《诗》论诗的,不下三四十则,可见司马迁、赵岐之说是有充分根据的。《孟子》中讲到诗的兴衰,他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孟子·离娄下》,以下  相似文献   

5.
太史考     
徐朔方先生在《史汉论稿》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观点:司马迁父子名为太史令,实际上却不是史官。徐先生的证据有四:一、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及王先谦补注,太史掌天时星历瑞应灾异等事,是以星历为主的天官;二、汉代没有真正的史官,那时统治者还没有想到由朝廷编写历史的意义和作用;三、《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壶遂批评司马迁作史是不务正业,可见《史记》是私史;四、如果《史记》是官史,那就不存在发愤著书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老子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相传是春秋末期的老聃,其姓名和生卒年已难详考。较早记载关于老子事迹的,是司马迁的《史记》一书。但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居然出现了三个老子:一个是和孔子同时的老聃,一个是老莱子,一个是周太史儋。他还连用“或曰”、“莫知其所终”,“世莫知其然”等词句。令人莫知所从。老子到底是老聃(李耳)?是老莱子?还是太史儋?实际上,司马迁在《老子韩非列传》中隐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此外,《史记·老子韩非列  相似文献   

7.
我们读《论语》时,往往要参考司马迁的《史记》。因为《论语》的性质原属“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汉书·艺文志》)。这些言论记载下来了,可是他的话是在什么场合和形势之下讲的,几乎都没有告诉我们。这方面我们可以靠《史记》作些考证。拭举一例: 《论语·卫灵公》说: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马。” 《论语》里只有这样简单  相似文献   

8.
孔子删诗说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孔子删诗之说,一般认为始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司马迁的这段话叙述孔子对于《诗经》的整理,只说到“去其重”,并未明确提出删诗说。到了东汉,班固在《汉书叙传》中说:“伏羲画卦,书契后作。虞夏商周,孔纂其业。篡书删诗,缀礼正乐。”与他同时的王充也说:“《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去重复,正而存三百篇。”(《论衡·正说篇》)这是首次明确提出删诗说。到了  相似文献   

9.
《汉书·儒林传》说司马迁曾经向孔安国“问故”,可见司马迁原来是孔安国的弟子。孔安国做过《论语》的训说(见何晏《论语集解序》),因而司马迁对于孔安国《论语》的训说,照理未尝没有所闻。至今看来,司马迁所有叙述到《论语》的地方,就很可珍贵,可供采取的胜义确实有的。兹举一例如下: 《论语·子路》说: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单从《论语》的简单字面上,我们完全看不出孔子当时在怎样的情况下讲这话的。读了《史记·孔子世家》,才明白孔子说这话是在卫国的时候。《世家》说: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史记》为什么能创立新的史学体例,提出全新的史学观念,推动中国史学进入新的阶段?就因为他有新的思维,创造性的思维。司马迁的创造性思维有什么特点?又是如何产生的?本文对此作一粗浅的探索。 一、创造从怀疑开始 古代学者指出司马迁思维的特点是“爱奇”。扬雄说:“仲尼多爱,爱义;子长多爱,爱奇”(《法言·君子》)。  相似文献   

11.
孔丘(前551—前479)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最早开办私学的人,也是最早实行分科教学的人①。但是,有关孔丘“删诗”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最早提出孔丘“删诗”的人,是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他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自司马迁孔丘“删诗”之说一出,赞成的,反对的,都大有人在。赞成孔丘“删诗”的,可以班固、王(辶免)、刘知几等人为代表。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王逸《楚辞章句序》说:孔丘“定经术,删《诗》、《书》,正《礼》、《乐》,制作《春秋》,以为后王法。”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末途的最后一个转折点,中国封建社会走到了尚未达到崩溃,但已能够进行自我批判的历史阶段。作为宋明理学的批判总结者,中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十七世纪早期启蒙思想家,王夫之的礼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礼》的精神:务实,躬行 以务实、躬行论《礼》的精神,是王夫之礼学对传统礼学的重要突破。虽然,《史记·太史公自序》早有:“《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强调《礼》经的主旨是道德践履。但是,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道德与法二位一体,所谓:“五刑…  相似文献   

13.
在《史记·货殖列传》里 ,司马迁汇集并分析了前人的商业行为与经济思想 ,提出了关于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观点。他的这一观点 ,有其重要的理论依据———人性假设。司马迁认为 ,人性一是有求利的动机 ,二是有享乐的欲望。统治者应该因势利导 ,运用各种手段来规范国家农工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 《楚辞·招魂》,到底是谁作来招的谁魂的,自古迄今,其说纷纭。第一个就此发表过意见的人是西汉司马迁。他在《史记·屈贾列传》中曾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确指《招魂》为届原所作。只是他未就作来招谁之魂,说明已见。迄至后汉王逸作《楚辞章句》,异说遂起。据我所知,其说大约有五。(1)宋玉招屈原生魂。王逸《楚辞章句》、朱熹《楚辞集注》、王夫之《楚辞通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在<史记>中,不遗余力地抨击暴政,讴歌正义,后人们对司马迁形成这样的认识:司马迁就是平民的大众的史学家,他和统治者是对立的.确实,司马迁曾无数次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摇旗呐喊,但是不要忘了这焦灼的呼喊有一半忧的是汉家天下.司马迁写<史记>,就是要从宏观上为大一统的汉朝构建与之相应的文化层面的政治伦理秩序.<礼书第一>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司马迁的思想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述了秦始皇的容貌:"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后人对此均无异议,甚至加以想象发挥。可是,据《太平御览》引《史记》文,证以相关典籍,知今本《史记》此句为讹文,原文当是"隆准、蜂目、鸟喙,豺声"。  相似文献   

17.
关于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20岁时游历天下一事的身份、条件、目的,因《史记·太史公自序》未曾言明,故后世学者存有多说。由近年公布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的《史律》有关条文来看,司马迁当是以低级史职人员的身份,奉命搜集史迹而去的。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的“崇势利而羞贫贱”思想辨析智芬司马迁在《史记》中,专设《货殖列传》,肯定了作为布衣匹夫的“货殖”家们追求财富的合理性,宣扬了逐利求富的思想。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把司马迁这种经济思想斥之为“崇势利而羞贫贱”。其实,“崇势利而羞贫贱”恰好...  相似文献   

19.
论董仲舒与司马迁《史记》著述之关系·王保顶司马迁是董仲舒的私淑弟子,《太史公自序》中自言问学于董仲舒。董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致仕,居茂陵,卒年史无明载,一般认为在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司马迁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随家徙居茂陵,次年...  相似文献   

20.
释《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倚市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述了当时社会经济活动中,贫穷之人要想富裕起来的一条经验,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这条经验,尽管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影响很大,在后世的论著中常有引证。不过,对其中的“倚市门”一词的解释却大不一样,相去甚远。一种释意是指经营商业。《中文大辞典·人部》“倚市门”条的释文云:“谓商人之业也。”并引用了《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这段文字,以及《史记会注考证》、《书言故事·商贾类》中的有关文字作为依据。现今有关论著亦有类似译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