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826年清廷的漕政改革,以海运南漕、官督商办的“试点”形式取得成功。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自改革”尝试。本文分别论述了它在道光年间地主阶级“自改革”运动中的“标本”价值和“破题”意义,它对江南社会经济,特别是市场功能扩大的良性影响,以及对近代“官督商办”体制建设的垂范、借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代闽南地区向以“民俗强悍”闻名于世,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而复杂,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农民的抗租斗争。本文试图对抗税斗争的突出表现及其对于当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作一探讨,以就正于方家。一有清一代,闽南抗租斗争从未停息过,但在各个不同时期,伴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明末清初,满清贵族在建立政权和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经历了数十年时间,此间闽南社会局势一直动荡不安;到了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之后,全国政治形势进入了“康乾太平盛世”,闽南地区的社会矛盾也趋于缓和;道、咸  相似文献   

3.
清代历史上,在官方向农民征收漕粮的的过程中,存在着贪官污吏百般勒索的突出现象,即所谓“漕弊”。由于漕弊的长期存在,广大农民背负了异常沉重的纳漕负担,其结果是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清政府的国库收入,而且极大地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相似文献   

4.
漕粮,是中国封建社会赋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清初以来,漕粮一直是重要的田赋形式之一,被清政府视为“天庾正供,俸米旗饷,计口待食,为一代之大政”咸、同时期,正当清军与太平军决战于江南、胜负未卜之际,长江中下游各省份(湘、鄂、皖、赣,苏、浙),或先或后实行了改漕“减赋”。其中,尤以湘系党魁之一、湖北巡抚胡林翼对漕政的清厘整顿较为完善,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5.
清代矿政问题是清代经济史的一个重要问题 ,同时又是清代政治史的一个方面。清代前后两期矿政的差异 ,其核心内容表现为清代专制主义治政方针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效应 ,矿政的着眼点是从属于专制主义政治统治需要的。无论是前期的消极主义倾向还是后期的开放政策都贯穿着这个最基本的主线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发生的现代农民运动中,肇始于一九二一年的广东海丰农民运动和以后的湖南农民运动,是有口皆碑、有史皆载的.唯有浙江萧山的衙前农民运动为史家所忽视,近人的史学著作中,或避而不提,或语焉不详,通观现有历史著作,只有胡华同志主编的《中国革命史讲义》有简略的叙述.这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研  相似文献   

7.
漕制,在传统社会当中是为历朝统治者所重视的一项重要国家制度,尤以明清两朝为盛.明末,漕运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诸如摊派、腐败等.清代所延续的明代一条鞭法赋税制度实际是整合了明末各种摊派后的结果,给基层民众所带来的负担颇为繁重,作为“天庾正赋”的漕赋则更加如是.清代基层社会民众对于漕务的主要应对实态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积极完漕;二是极端抗漕;三是消极拖逃.近年学界对于抗漕与漕粮拖逃的样态关注相对较多,因为碰撞冲突能够较为直观地呈现社会结构的动态.而对于地方基层多数民众如何完漕及其影响则关注相对较少.事实上,合族共漕可以说是清代地方基层社会的主要漕务应对实态,其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样态:一是通族共漕,即能以一族之力应对;二是联族共漕,即多族联合应对.基层社会正是通过这种灵活多变的形式得以突破困境进而求得发展,同时也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了地方基层乃至整个王朝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医政”是国家卫生行政组织对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人员的医疗活动等进行各种行政管理的总称。近代以来,中国医政经历了从古代医政向现代医政蜕变的过程。全面考察了清代医政体制、医疗体制、医政政策等,并对“新政”前后的清代医政进行了比较,摸索出清代医政嬗变的基本轨迹。清代医政的嬗变,是近代医政现代化进程中最初的也是重要的一步,为近代医政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引言 如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日本这个国家是由具有氏族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和共同劳动诸特征的原始公社蜕变而来的。据史学家称,日本国家形成于公元一世纪末。后来,原始公社在大化改新(公元六四六年)中解体了。大化改新规定一切土地为国家和天皇所有,确立了班田制度。植根于农业的大化改新的结果,是氏族社会分化出贵族、自由民和奴隶诸社会阶级。奴隶劳动这时成了社会经济的基础,自由民眼看向奴隶转化,而农民也在方兴末艾的土地私有制的重压下受着日益残酷的剥剥。从此,引起了庄园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两千年来的农民革命风暴,掀起了一浪高一浪的农民反孔斗争。这一斗争,表明孔老二从来都是劳动人民的死对头,劳动人民历来都是站在反孔斗争前列的主力军。一切反动派都尊孔崇圣,都诬蔑人民,这是一条毒藤上的两个毒瓜。孔老二的余孽林彪一类骗子,一面把孔丘尊崇为“宇宙之伟人”;一面疯狂宣扬“上智下愚”的唯心史观,把劳动人民诬蔑为心中只有“一个大‘财’字”的武训,丑化为只知道“搞钱”、  相似文献   

11.
1863年12月初,太平天国苏福省省会苏州失陷,第二年7月,天京陷落,标志着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下失败了。获得暂时胜利的封建统治者,恢复和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在苏州重建各级地方官府,扶植地主豪绅的势力。地主绅衿或随淮军,或从他方返回苏州,“前之改穿敝衣者,仍易华服,……谓已安居乐土矣”  相似文献   

12.
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确定农民的土地政策,开展农民的土地斗争的过程中,既给予它理论上的正确指导和实践上的积极帮助,但也因自身对中国实际了解不够与某些错误而有所干扰和影响。深入探讨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土地革命的思想及其贯彻,将有益于我们全面而正确地评价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一在党的创立时期,列宁和共产国际初期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民土地政纲的重要依据之一。列宁早在1907年就对俄国的土地问题作了全面的阐述。他在论述土地国有化问题时指出:要在俄国建立起真正自由的农场主经济,“必须废除全部土地——无论是地主的土地或份地——的‘地  相似文献   

13.
在吴江县黎里钲平楼街,发现一块光绪三十年苏州府镇压农民抗租的石碑。碑文所列举的抗租“罪状”,恰恰使我们从反面看到吴江农民的斗争规模大,时间长,一处抗租,四处响应的真实情况。“他佃闻风兴起,日甚一日。纷纷效尤。”“年复一年”。抗租方法巧妙,秋收时坚壁清野,主要劳力秋收后外出,芒种回家。地主逼租,激起农民的愤恐,“捉业主、司帐劫赎。”佃农因被抓去吃租米官司生病交保后病死的,把尸体扛到“业主”家,亲属老幼在地主家说理斗争。  相似文献   

14.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我国封建社会日趋腐朽没落时期农民阶级推翻地主阶级政权的革命战争。在这场革命战争进程中,农民军的英雄们继承和发扬了历史上劳动人民光荣的革命传统,以敢于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的大无畏精神,高举“均田免粮”的战旗,挥戈杀上反封建斗争的战场、勇敢地向封建制度宣战,向孔孟之道开火,不仅胜利地推翻了明王朝的反动统治,狠狠打击了社会上推行儒家路线的反动势力,而且对混进农民革命队伍里的牛金  相似文献   

15.
颇罗鼐总理藏政的实质是藏王制,这在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的职官设置、权力体系以及日常行政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颇罗鼐统治时期的藏王制运作是很成功的,颇罗鼐藉此建立了稳固的政治统治,并在军事、宗教、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政绩。颇罗鼐的藏王统治是高度极权的,但这并非是对西藏早已形成的与中国的领土主权隶属关系的否定,相反许多有力的事实充分证明藏王制只是清朝前期治藏的一种地方政府管理体制,颇罗鼐的藏王统治的成功运作也为清朝逐步加强对西藏的直接影响与控制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6.
吴兆骞(1631——1684年)字汉槎,清初吴江(今属江苏)地方有名的诗人,青年时代参加过当地文人组织的“慎交社”。当清朝建立起中央政权后,他参加了顺治丁酉(1657年)科南闱会试,中选为举人。后“为仇家所中”(《秋笳集》,以下凡引自该书的诗文,不再注明出处。)被控告为科场舞弊,于一六五八年流放宁古塔,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推行法家路线的康熙(玄烨)皇帝看过吴兆骞的《长白山赋》,很赏识他的文才。  相似文献   

17.
一 问题的提出 公元1125年(宣和七年),金国蓄谋已久的侵宋战争开始了,毫无作战准备的宋军很快的就被金军所击溃。宋统治集团的高级官僚们在对外方面,长期以来奉行着屈辱求和的政策,这时,面对着金兵的强大压力,失败主义的情绪更加笼照着宋政府。徽、钦二帝及追随他们的投降派官僚,自己害怕敌人,不敢抗抵,也不准人民起来抗金。112年(靖康二年),宋朝皇帝终于往东京(开封)被金兵所俘虏。同年,宋高宗即位于南  相似文献   

18.
沙皇俄国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是最早侵略中国的强盗之一。近代历史上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它是最先伸出魔掌的。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沙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用武力逼迫中国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在我国西部新疆地区就割占了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还利用其攫取的种种侵略特权,蛮横地干涉中国內政,阴谋肢解中国,梦想把新疆变为俄属“东土耳其斯坦”。俄商持着贸易免稅和领事裁判权的护身符,涌进新疆后,进行超经济的掠夺。它先后在新疆的乌鲁木齐、  相似文献   

19.
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发展起来的大西农民军,从1644年在张献忠领导下进军四川,建立大西农民政权开始,到1662年李定国病逝于云南为止,与西南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密团结,进行了长达十八年的抗清斗争,充分表现了大西农民军与西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反抗满族统治阶级的革命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农民运动在明治革命中失败 明治革命以前的日本农民斗争的全部历史,是农民大众反对德川封建剥削体制的斗争史。数以万计的农民成了这一斗争的牺牲品。如前所述,民主主义的农民革命斗争运动。在德川末期更加激烈和尖锐。历史证明,复兴天皇权力的武士——倒幕运动的领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过农民斗争。为了争取农民的支持,明治革命的志士们提出了一些民主口号,例如在农民中广泛宣传的“四民平等”、“舆论公开”、“四海之内皆兄弟”等等蛊惑人心的口号。但是,在打倒德川家族,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组织之后,以武士和大资产阶级同盟为基础的新政府,并没有对农民实行这些改革,而是继承德川的衣钵,用压榨农民的方法,扶植并发展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