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载:“赖文光本隶太平军,封遵王,太平军贩,始变而为捻。”(《安徽通志馆大事记稿》卷上)据此可知,赖文光是个跨太平天国和捻军两个时期的人物。但对捻军时期的赖文光的研究在许多方面意见歧异,今就下列两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是赖文光加入捻军还是捻军加入太平军。对这个问题,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稿》(增订本)卷一《序论》中认为“‘蒙、亳之众(指捻军——引者)’的人数多于赖文光的部队,但组织的主体,组织的骨干却是赖文光的基本队伍,而最高的领导又是赖文光本人,所以我们说是‘蒙、亳之众’投入太平天国队伍”。窃以为,这与史实不符。实际上是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赖文光领  相似文献   

2.
祯命养飞龙,试自思南国之 屏藩,谁称杰士。 中原争逐鹿,果能掌北门之 锁钥,方算英雄。 这一副联语最早出现在王大球同志写的《张乐行传略》一文中。据王文说,是捻军领袖张乐行归顺太平天国之后,天王洪秀全赠给张乐行的一副联语。后来流传开去,研究捻军史的同志很感兴趣,认  相似文献   

3.
1863年3月,皖北根据地陷落,前期捻军最高领袖、大汉盟主张乐行被捕殉难.至于殉难的具体日期,或说23日,或说24日,实际上都是错误的. 据《钦定剿平捻匪方略》卷178记载: “(同治二年二月)初五日(23日)晚间……逆首张落刑(乐行)仅带数人,窜至该寨(宿州),经李勤邦等将张落刑并伊子张(氵喜)及伊义子王宛儿,一并诱擒.”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后,在曾国藩的挟迫下,曾写下了洋洋数万言的《自述》,缕述太平天国兴亡史事.由于太平天国和捻军有过相当密切的关系,《李秀成自述》当然不可能避而不谈.“我天国坏者,……是招得张乐行之害”.这便是他对天捻关系所作的概括总结,也就是说捻军的存在不仅于太平天国无补,反而成为导致天国败灭的重要因子.揆诸史实,斯言颇令人困惑.从李秀成方面讲,他原是联络捻军的先行者.1857年3月,他通过李昭寿与捻军领袖张乐行、龚德树接洽,在霍邱达成联合作战之协议.在捻军的武力支持下,太平军得以驰骋淮河南北,李秀成亦因此青云直上,由一个普通将领而被洪秀全超擢.如李秀成自己所说:  相似文献   

5.
1853年初,当太平军顺江东下,进攻安徽省城安庆之时,淮河两岸蓁蓁莽莽的平原上,崛起了一支强大的农民武装——捻军,与太平天国互为呼应。特别是前期捻军,张乐行等部分领袖还被太平天国授予官爵,在某种程度上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因之,史学界颇有以为捻军已归并于太平天国,一些著述甚至把捻军称之为“太平天国新军”云云。我们不同意捻军是隶属于太平天国的一个实体、一支正规军之说,相反,认为太平天国对捻军是利用、歧  相似文献   

6.
在捻军史研究中,对捻军早期活动的主要领导人张乐行的评价,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曰张乐行是“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①一曰张乐行“是一个曾多次出卖农民利益,出卖革命的叛徒”。②分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张乐行是否接受过清朝政府的招抚,是否参与进攻陆遐龄农民起义这两个问题上。郑兆玺同志“张乐行受招抚与打  相似文献   

7.
整整一百年前,也就是一八六三年四月五日(同治二年二月十八日),伟大的农民领袖、捻军盟主、太平天国沃王张乐行,在安徽省涡阳县义门集西北的周郢,壮烈地牺牲了。他为了中国农民的革命事业,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五十三岁。张乐行是农民革命的领袖,是反封建的战士。他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斗争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当今天我们正在和国内外一切  相似文献   

8.
李秀成在其《自述》中说道:“我天国坏者一是李昭寿,二是招得张乐行之害,三是广东招来这帮兵害起。”甚至在最后的《收齐章程》里还提到“平捻”的问题。显然,李秀成对捻军产生了恶感。关于这一问题,以往不少论文和专著虽已涉及,但还很不够。这就在于没有从当时的历史实际出发去考察,而只停留在“李秀成自述”的某些字句上,如捻军“听封而不能听调用”的问题,等等。李秀成在其《自述》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是捻军的活动对太平天国究竟有利还是有害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我们还是先从历史实际出发,分淮南,淮北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郭存孝同志的“太平天国望王黃文安后裔口碑考”一文(《学术月刊》1960年第9期),提供了一些真实的口碑資料,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里,对这些史料的考釋,我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見,請郭同志和其他同志指正。一、黄文安到南京后总理鑄钱,并不“带兵”。口碑說,黄文安“跟随天王洪秀全来到南京,当了叫佐将的官”。郭文考釋道:“黄文安进南京后,当于不久做了带兵的‘佐将’。”这种臆测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黃文安于太平天国  相似文献   

10.
罗尔綱先生在有关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諸項著作中,基本論点有二: (一)1944年广西通志館至湘乡曾家据以拍攝照片与抄录之所謂“李秀成亲供”,因和龐际云所藏的所謂忠王“亲笔答詞”,及“忠王諭李昭寿手書”笔迹相符,而确定系出自忠王手笔,为“原稿无疑”。 (二)李秀成“供狀”充滿乞降語句,乃系效法三国演义中蜀汉大將姜維降鍾会的故智进行假投降。我对罗先生的論点不敢贊同,关于“李供”真伪,罗先生所列举之笔迹,經我商請有关專家科学鉴定  相似文献   

11.
翁同书(1810~1865),字祖庚,号药房,江苏常熟人,大学士心存长子。184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广东乡试正考官、贵州学政等职。1853年太平天国定鼎金陵后,翁同书受命赴扬州江北大营,入钦差大臣价善幕办理文案。1856年4月帮办德兴阿军务,“军事日有起色,多出同书赞画。”①1858年7月23日,清廷以同书“剿匪”有功授安徽巡抚职,帮办钦差大臣胜保军务,节制安徽境内各军,在天长、六合、定远等地指挥清军与捻军、太平军作战。1859年7月,翁兵败走远,逃奔寿州,被革职留任。1860年1月,清廷重新调整“剿匪”布署,将胜保调离安徽…  相似文献   

12.
张珊同志在《张乐行的革命精神永在》一文中,给一个世纪前,被清王朝杀死的捻军领袖张乐行的幽灵,披上“英雄”的面纱,穿上革命先烈的华服,歌功颂德,赞扬备至。他称张乐行为“伟大的农民领袖”、“反封建的战士”,为“农民利益而牺牲”的“烈士”。说他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斗争的一生,革命的一生”,要读者緬怀“先烈”,学习张乐行的所谓“坚持革命、坚持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失败了,但北方的捻军却正处在全盛时期。它接替了太平天国的未完事业,成为中国大陆上抗清运动的主力军,使清廷的反动统治,仍然处在风雨飘摇的状态中。一八六五年(同治四年)五月十九日僧格林沁的内蒙古骑兵,被全部歼灭于山东荷泽。捻军的这次巨大胜利,使清廷拒绝使用汉族军阀军队“攻捻”的打算宣告破产,下决心再次依靠汉族三大  相似文献   

14.
白坚同志的《太平天国改“六经”为“六韵”考》一文(见本刊1980年第4期),为证明罗尔纲先生所提出的洪秀全《改定诗韵诏》中的“诗韵”就是《诗经》,引用了洪仁玕《钦定军次实录》两段批评“八股六韵”的话为新证,下结论说:“‘六韵’即‘六经’无疑。由此可见,改‘六经’为‘六韵’,确是太平天国当年故事。在《改定诗韵诏》中,《诗韵》即《诗经》也可以论定了。”对此,特提出不同意见如下: 一、洪仁玕所批评的“六韵”,并非“六经”,而是指科举考试的试贴诗。试贴诗源于唐代,直到明清仍与后起的八股文相辅而行,是科举必试的项目。因其通常规定为六韵,也有八韵,故多被称为“六韵”。这与制艺文章有八股或六股,而通称为“八股”是同理的。太平天国制度有不少异于清朝之处,但其科举考试形式基本照搬清朝。张德坚《贼情汇纂》(下简称《汇纂》)说太平天国“试文亦如八股,诗则试贴。”(《太平天国》(三)112页)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新史学的论著,在近代史中据我初步的统计以太平天国史事为最多,不计算出版的专书,即散见于各报刊的有一百五十多篇(1949年起至1986年止),其他如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戊戌政变、甲午战争诸问题都在五十篇左右。而太平天国的论著要以罗尔纲先生研究的成绩为突出,因之,在教学与研究上影响也最大;罗先生的考证论著较多,但也有历史论文。中国新史学的建立,正处于拓荒时期,无论在处理问题上和方法上,历史工作者可能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愿意就罗先生论著中的一些研究方法,提出三个问题与罗先生商榷,希望得到指正。一关于考证史料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罗尔纲先生是太平天国史学研究的奠基人、著作等身,又是最富成就的一位开拓者。去年四月间我收到他亲笔题签寄来的鸿篇巨制《太平天国史》心涛起伏,谨志小文以示祝贺。罗先生是广西贵县人。1950年12月专程来到南京,次年便主持太平天国起义百周年纪念展览,又实际主持太平天国史料编篡委员会,接着积极筹备太平天国纪念馆。在这期间,他亲往南京图书馆从70万册古籍中搜集太平天国史料达一千二百万字,后来分别出版或留做参考资料。当时他兼任南京大学教授,又跋涉于南京城内外太平天国遗址遗迹进行调查。成绩斐然,1956年国务院授予一级研究员的殊荣。他在南京度过了十四个春秋,1964年4月返回原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继续著书立说。他身在燕京,心怀金陵,尝亲切地称南京是其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17.
一个多年争论的问题太平天国曾否开过“女科”事,是太平天国史上一个多年争论的问题。一九六一年出版的商衍鎏《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纪略》、一九六三年出版的郦纯《太平天国制度初探》(增订本)两书,对该问题都着重研究。最近徐川一、周也夫撰文《太平天国‘曾开过女科’吗? 》,又提出与新版《辞海》编者商榷。我回顾对这问题四十年探索的经过。最初误信汪堃《盾鼻随闻录》和沈懋良《江南春梦庵笔记》两书,把他们捏加的部份,写在《太平天国史稿》上。到一九五一年,我考出这两部书的问题,在《太平天国史料里的第一部伪书——〈江南春梦庵笔记〉考伪》一文里提出看法: “《盾鼻随闻录》所记太平天国开女科举及女状元榜眼探花姓名一事,是十分可疑的,大概就是汪堃捏造的”,《江南春梦庵笔记》更是“进一步虚上加虚,假中更假”。商衍鎏先生自述他的论证是从我这一个看法“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得来的。我读郦纯先生的论证,知他也是从我这个看法来的。但是,我本人在两年后,因看到新史料对这个看法已有改变。  相似文献   

18.
西捻军铁灶(图版三之二)高四○公分,口径四十三公分。一九五七年,华县下庙乡任光前同志捐赠于陕西省博物馆。任光前的高祖母王氏尝云“这是同治年间长毛军遗下的”。根据太平军资料:太平军余部赖文光于一八六四年天京陷后,被捻军推为统帅。赖以孤军在鲁作战难久,令燕王张宗愚领导西捻军入陕,联洛西北起义回民以壮声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在清代叫直隶省,可是太平天国却称为“罪隶省”。太平天国做为农民政权,它的斗争矛头始终对准了清王朝,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后,为彻底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曾大举进行北伐,试图迅速攻克清朝统治中心一北京。由于河北是清朝京都的畿辅,所以出自对清朝黑暗腐朽统治韵极大愤恨,天王洪秀全宣布:“因妖现秽其地,妖有罪,地亦因之有罪,改并贬直隶为罪隶省。” (《贬直隶省为罪隶省诏》)这就是太平天国对河北不称直隶,而贬称“罪隶省”的由来。在太平天国记载的文献中几乎见不到直隶的字样,一般都称为“罪隶”、或“妖穴”。  相似文献   

20.
省历史学会付秘书长沈嘉荣同志的《太平天国政权性质问题探索》一书,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收进了沈嘉荣同志近二十万字的论述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文章十篇,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作了剖析:他认为无论从其政治及其经济制度来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建立的就是一个封建政权”。理由是:“在新的生产力没有出现之前,不可能实现生产关系的改变”,“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上,不可能建立非封建或超封建的上层建筑”。《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是没有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