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分析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贸易增长波动特征。结果显示:二阶效应是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贸易额增长的主导因素,其次是结构效应。中国对东盟热带水果出口结构优势在逐渐减弱,而东盟对中国出口结构优势则在逐渐增强。东盟市场进口规模的扩大对中国热带水果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在逐渐下降,而东盟市场出口规模的扩大对中国热带水果进口增长的拉动作用则在增强。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出口竞争力提高对双边热带水果贸易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的静态效应主要表现在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是否能使成员国实现多赢、共同享受到资源优化配置所带来的收益,这要取决于产生怎样的贸易效应.成员国国间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减让进程、贸易关系的特征、生产成本和贸易结构与第三方市场差异都是影响贸易效应发挥的主要因素,各个要素对贸易效应将产生不同影响.虽然贸易的波动会带来成员国利益的增加或损失,但整体来看,贸易创造居于主导.  相似文献   

3.
利用联合国贸发委及中国官方数据,以水果类产品为例,运用巴拉萨模型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发现水果类产品总体及水果分类产品和农产品一样具有贸易创造效应,该效应对中国、东盟福利的提高及国际化有积极的作用,提出中国应当加强水果类深加工产品的发展力度,继续保持CAFTA自由贸易区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11国开展一系列的经济互动搭建了一个平台。在理论上,经济互动可扩大贸易创造效应,但在现实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会天然就能顺利推进,成员国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与利益博弈发生,客观上要将“让步”作为一体化的构件之一。“让步代价”就是一体化收益的减扣因素,经济互动将以更大的收益弥补让步代价。在中国(广西)与东盟的经济互动关系越来越活跃的今天,互动内容越发丰富。因此,探讨经济互动扩大贸易创造效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20多年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往来己有飞速的发展,但目前中国是世贸组织中极少数尚未参加任何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安排的成员经济体之一。2002年11月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中国-东盟峰会上,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确定了在2010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早期收获”计划正是在这个框架下实施的。本文讨论的就是“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中国与东盟的跨境贸易额必将出现大幅度的增长,从而引出用哪种国家的货币进行结算可以有效地保障双方交易主体的利益、规避贸易风险的问题。由于中国近年来在国际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以美元为中心的布林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使推进人民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境内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进程就成了现阶段应着力解决的一项实际问题。本文从人民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境内结算①的机遇、现实基础两个方面分析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所具备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并建议应从意识的培养与金融服务的提升等方面加快推进人民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跨境结算的脚步。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个将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描述为具有相联系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并将“未来不确定性时期”这一因素引入分析之中,指出中国与东盟对《服务贸易协议》实施情况的预期会影响当前服务贸易谈判的进程。双方应尽快完善各自内部服务业市场发展所须法律和制度环境,消除各种未来不确定性因素,才能达成《服务贸易协议》,促进双边服务贸易的发展,进而满足各自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个将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描述为具有相联系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并将“未来不确定性时期”这一因素引入分析之中,指出中国与东盟对《服务贸易协议》实施情况的预期会影响当前服务贸易谈判的进程。双方应尽快完善各自内部服务业市场发展所须法律和制度环境,消除各种未来不确定性因素,才能达成《服务贸易协议》,促进双边服务贸易的发展,进而满足各自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对于影响云南与东盟贸易的因素,我们运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促进云南的经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Novy模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2005—2018年的贸易成本进行测度的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整体贸易成本较低且呈现出下降趋势,贸易成本的绝对值偏低.测度结果显示,中国与柬埔寨、文莱和老挝三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较高,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双边贸易成本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农业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中均占重要地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大幅增加,这里运用2000-2005年面板数据建立引力模型找出影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总量、人均GDP、空间距离和区域贸易安排都对中国与东盟间的农产品贸易造成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Grubel-Lloyd指数和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和东盟2001—2010年农产品整体以及各章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测算比较,在Brülhart指数的基础上应用Thom & McDowell指数对产业内贸易类型结构进行细分。测算结果表明过去十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整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但以部分农产品为代表仍然存在突出的产业内贸易现象,十年间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增长较为缓慢,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14.
15.
从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现状出发,基于2000-2009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流量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化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化对双边贸易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另外,经济规模、人口数量、科学技术水平、文化距离、优惠贸易区对双边贸易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地理距离、共同边界有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对外贸易促进了东盟经济的增长;但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给东盟的出口造成了严重冲击,经济增长下滑。云南省与东盟的贸易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云南省与东盟双边贸易受到金融危机的较强的负面影响,贸易额显著下降。但金融危机对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影响程度不同,云南省与越南和新加坡的贸易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云南省与其它八个国家的贸易受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17.
考察2004~2013年间,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总量特征、市场结构及进出口集中度,并利用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测度了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1)2004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快速增长,但双边农产品贸易逆差也逐渐扩大。(2)中国在东盟的农产品出口目的地较分散而进口来源地则集中于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主要为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结构相对多元化。(3)中国农产品总体上不具有比较优势,而越南、泰国、印尼等国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则较为显著。(4)中国对东盟7国的农产品进口互补性指数要略高于出口互补性指数,这也印证了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