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简称民族古籍)是指中国55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古代书册、文献典籍和口头传承及碑刻铭文等。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内容包括政治、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事、文学、艺术、语言、经济、医学、地理、历法、农技、碑铭、拓片、文书、档案、方志、谱牒、民俗以及乡规民约和口碑文献等领域。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分为两大类,有文字类和无文字类。有文字类的民族古籍包括:各民族文字及少数民族古文字记载的历史文书和文献典籍;用汉文记载的有关中国少数民族内容的古代文献典籍;用少数民族文字和汉文记载的有关少数民族内容的碑刻…  相似文献   

2.
《民族学刊》2014,(5):F0002-F0002
文字是文明的标志。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三十五种左右的文字,自然给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形式多样的各民族古籍文献。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献研究中心综合文献馆建立于2008年,以收集、整理和研究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用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少数民族文献为其长期目标。展示少数民族文献发展的历史轨迹。收藏有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傣族贝叶经等珍稀民族文献。  相似文献   

3.
《民族学刊》2014,5(5):2
西南民族大学综合文献馆 文字是文明的标志。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三十五种左右的文字,自然给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形式多样的各民族古籍文献。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献研究中心综合文献馆建立于2008年,以收集、整理和研究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用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少数民族文献为其长期目标,展示少数民族文献发展的历史轨迹。收藏有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傣族贝叶经等珍稀民族文献。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献数字化馆 本馆是以民族文献研究中心丰富的馆藏文献为基础,利用TBRC(藏传佛教资料信息中心)等国外机构的先进技术,建设包括电子文档、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形式的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据库和网络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4.
我国5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留下涵载这些历史文化的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这是一笔价值难以估量的财富,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新文化、创造新生活可资借鉴的宝贵历史遗产。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简称民族古籍)是指55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文献典籍和口头传承及碑刻铭文等,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地理、天文历算、经济、医学等领域。民族古籍中以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最具特色。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创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19830年民族古籍整理工作走上正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抢救、整理、出版少数民族古籍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我国浩如烟海的民族古籍的珍贵价值,以及整理、研究少数民族古籍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到目前为止,在党和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各地同仁们的积极努力下,全国已出版了一千多种少数民族古籍。民族古籍概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5个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一部悠久的历史,每一个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们用文字记载,用口碑相传、用利器镌刻……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古籍(简称民族古籍)是一门新兴学科,其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它包括历史、哲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军事、天文、地理、历算、医药、建筑等。民族古籍内容包罗万象,记载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历史、文化,描述了各民族人民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内部的阶级关系和各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在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中,其文字古籍并不很多,也不完整,而民间流传的口碑古籍却相当丰富。可以说,这些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当部分是靠口碑古籍记录下来的。但由于学术界迄今为止,并没有认真研究过民族古籍与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的关系,因此有不少人分不清它们之间的界限,有些人简单地认为,民族古籍就是民间文学。特别是民族地区当前正在从事民族古籍整理工作的某些同志,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他们在制定民族古籍整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分类及其编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以下简称民族古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典籍中的组成部分。根据有关学者的意见,民族古籍的含义应是广义的,既指那些有文字记录的手写的或印刷的出版或非出版物,还应包括至今仍流传在民间的口碑文献。目前汉文的分类法主要有:科图法、中图法、人大法等。在这三大分类法中,有综合性的大型文献分类法、高校系统的图书资料分类法、科研系统的图书资料分类法等。但是,有关少数民族文献的分类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编方案。如此,将会给少数民族文献整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浪费,也给读者使用目录带来…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省4000多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人口达7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回、水、满3个民族已通用汉语外,其余23个民族使用着27种语言和24种文字,是多语种多文种的语言文字王国,更是少数民族古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已被列为世界记忆出版的《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成果排列长达3.5米,荣获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反响;省民委古籍办正在建设的民族古籍资料库,近年平均每年抢救入库1000余册(卷)古籍珍本或善本,发展迅速;《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  相似文献   

10.
独龙族的木柄石锛、藏族的人头骨内画、印章、回族的微型古兰经、祈雨龙牌、纳西族旬形文字东巴经等8种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字和古籍……这个深藏于红土高原学府大院的博物馆,竟然神奇地成为了一座记世界了解云南、让云南走向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12,(6):9-11
湖南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份。全省总人口690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00余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0.23%。湖南共有55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8个。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少数民族在广阔的湖湘大地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涵载这些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古籍。这些古籍是我省各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湖湘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编写纲要的通知》,对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的编纂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几年来,全国承担编纂任务的25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领导机构和编写小组,落实了工作经费,也开展了人员培训,《总目提要》编纂的各项工作都在全面的落实过程中。《总目提要》为我国第一部全国少数民族古籍解题书目套书,将收录我国55个少数民族及古代民族文字的书面文献、碑铭石刻、文书、口传资料等现存的全部古籍目录和内容提要,是对我国少数民族古籍资源的一次全面清查。全套书按民族分类约60卷,近100册。《总目提要》作为国家民…  相似文献   

13.
成立机构,制订规划,广泛宣传,为挖掘和抢救民族古籍创造有利条件辽阔广大、美丽富饶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种宗教、多种语言文字并存的地区,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汇集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新疆各族人民都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共同缔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卷帙浩繁的民族古籍。理、研究和编辑出版工作。20年来,经过各民族专业人员的辛勤努力,新疆少数民族古籍的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民族古籍工作的重要性和深远…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整理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和积累了独具魅力和神韵的优秀文化,以繁荣灿烂的文化艺术和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世界文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各民族传统文化及其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相互交融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少数民族古籍就是这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84年,大陆成立了首个抢救、保护民族古籍机构——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确立了由国家民委牵头,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少数民族抢救、整理、保护单位,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对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出版、研…  相似文献   

15.
民族古籍存在的价值民族古籍工作是一项开拓性工作,它面对着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浩如烟海的待抢救、搜集、整理、出版、研究的民族古籍,没有完整的、系统的经验,无章法可循,它的意义和作用还远远没得到足够的介绍,人们还不甚了解。在这里,我们通过对民族古籍特点的分析,就不难看出民族古籍自身存在的价值。 (一)民族古籍对于我们研究中华民族尤其是研究55个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一,民族古籍在从事少数民族有关社会形态的研究中,特别是对有关原始社会父系家庭公社及其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历史上业已消失  相似文献   

16.
云南少数民族口传古籍中蕴含大量关于少数民族农事节日神话传说的记载,这些神话传说与少数民族节日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关系,解释了节日的来源.本文以记述口传古籍农事节日为基础,结合节时的民俗活动,挖掘蕴涵其中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态伦理价值,力求在现代语境下,引发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从而对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益世界生态伦理发...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湖南省抢救、搜集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等各民族古籍资料300余种,计8000余万宇;整理.出版各民族珍贵古籍200余部,计5000余万字。同时,对全省各民族现存古籍的体制、内容、流传及存藏状况进行了清理和登录,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湖南土家族、苗簇.侗族、白族,回族等各民族分卷的编纂出版工作。在令人欣慰的成绩背后,湖南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整理工作同兄弟省、市、区比,特别是与全国民族古籍迅速发展的形势比.依然严峻,民族古籍保护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党中央、囡务院整理出版少数民族古籍的精神,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整理出版了回族古籍《天方典礼》。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创造了瑰丽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由中华民族的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我国少数民族古籍十分丰富,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云南省民委高度重视保护、弘扬、发展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圆满完成一批被列为国家、省级“八五”、“九五”重点规划的图书、丛书的组织、策划、出版工作 主要有《云南民族文化大观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医药丛书》、《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云南民族古籍丛书》、《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史丛书》,大型画册《盛旺盛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云岭欢歌》、《团结友爱的民族大家庭》…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民族在共同创造祖国历史的同时,也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因此,少数民族古籍应视为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以后,国家组织大量人力、财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整理和出版工作,一大批少数民族古籍相继问世,得到了少数民族各阶层人士的拥护,有力地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近几年来,笔者有幸参与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