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义庄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4)
邓小平同志有关农业问题的重要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邓小平重视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思想,在指导农业发展和深化农村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越是改革开放,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重视农业,牢固地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百业之本,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而且对实现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党中央先后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各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实践表明,农业资金投入的相对数量不断降低,乱占乱用导致耕地大量流失,农村高素质人才向城市的转移,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等问题仍然严重存在着。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财政部门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尽力增加发展农业支出,改革农业税制,巩固和完善“农业发展专项基金”,并注重调动地方财政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郑立春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从正反两方面对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作了考察,认为建国以来党和政府有4个时期比较重视农业,工农业比例关系比较协调,国民经济得以向前发展.也有2个时期,由于忽视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致使我国经济经历了2次大的波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另外,对近年来我国农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必须从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产业联系的角度来认识和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并做到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再也不能“肚子饿了想农业,肚子饱了忘农业”了. 相似文献
4.
金丽馥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本文从农业的基础地位出发阐明了发展我国农业的重要性。邓小平和江泽民的一系列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对农业工作的重视。文章还着重论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对策,即一靠政策,二靠科学,这是邓小平关于发展农业的基本思想。农业发展靠政策.主要是指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的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发展靠科学,主要是依靠科技的进步来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5.
曾令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3):195-197
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历来众说纷纭,尤其是关于农业"基础"地位原因的认识更是争论不休.本文认为,农业重要性的原因与农业.基础"地位的原因不同,农业重要性既源于农业内在原因.也源于农业与其他产业相关的原因,而农业"基础"地位的唯一原因仅源于农业的内在特点农业独占人们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农业基本国情(一 )人口与资源反比例发展2 0 0 2年国土资源公报 (未包含台湾、香港、澳门 )公布 ,全国现有耕地为 12 5 93万hm2 ,与 2 0 0 1年相比 ,耕地减少 1.32 % ,年度内净减少耕地 16 8.6 2万hm2 ,耕地面积继续呈递减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 2 0 0 2年底统计数据 (未包含台湾、香港、澳门 ) ,我国现有人口总数为12 84 5 3万人 ,其中乡村总人口 782 4 1万人。我国土地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粮价上涨再次引起了全世界对农业的关注.中国向来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定性研究居多.经验证明缺乏.文章利用世界银行的数据对农业基础地位进行计量分析,验证农业在国家经济中基础地位的经典论述.研究表明: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边际效应虽然递减,但始终为正;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农业存在相同的正边际效应;中低收入国家处于经济腾飞的前夜,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边际效应更大,应该坚持实施"农业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姜作培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3):45-51
农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贡献份额下降 ,农业产品供给相对过剩局面的出现 ,并不意味着新时期的农业已不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这一命题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从农业对工业、服务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新时期农村市场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及农业对人类生存的保证作用看 ,无论是现在 ,还是将来 ,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并发挥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国林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5):23-27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对包括农业自身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针对农业冲击的响应函数分析,发现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长期的持续效应,充分表明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始终处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在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对农业的效应中,第三产业对农业的贡献率最低,且从第六年后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对农业的贡献率则呈现逐年持续增长的态势.因此,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应该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充分发挥第二产业对农业的持续促进效应.不过,农业对其自身的正效应更值得关注.农业对自身的贡献率在第一年达到峰值后虽逐年缓慢下降,但在50年内都大大超过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因此,加强农业自身建设才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业高校加强创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维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280-282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核心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依赖科技创新和创新教育。农业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1995年,国家在加强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3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落实近年中央制定的一系列农村政策,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财政预算内资金基本建设投资、信贷资金中用于农业的比例;实行粮食地区平衡和省长负责制;较大幅度提高棉花定购价格等政策措施。各地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保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我区农业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区农业信息基础数据建设的对策:增强信息意识,为加快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奠定思想基础;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参与的投资机制;强化政府主导、整体建设的管理体制;加强对农业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加快人才与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革命、建设实践中,从政治、经济、社会各个不同角度强调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又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并对农业的长远发展提出了科学的预见。 相似文献
14.
甘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20-23
社会是由经济、生态、文化所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农业基础地位体现在它不但对经济子系统有支撑和制约作用,还对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社会文化子系统有维护和传承作用。这些基础性作用都源于农业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统一的产业特性,是工业等非农产业所不能提供的。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应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以及提炼农业文化内涵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普遍认为农业市场范围狭小和农业技术进步慢是农业相对份额下降的原因。这种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假定之上的观点与农业的基础地位是相互矛盾的。本文通过分析后认为,农业的分工深化和农业活动效益外溢才是农业相对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并不在于农业相对份额大小,而在于农业分工所造成的外部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宁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2):13-15
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服务设施建设普遍滞后,农村的生活服务性设施普遍不足,农村生产生活设施落后,这些都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加强地方财政建设,发挥县级财政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平果位于广西西部偏南,处于邕色公路的中心点,又是南昆线的途经之地。对于农业的进步,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党的十四大以来,平果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县府的领导和带动下,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加农业的基础地位,推动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1997年更是成绩喜人。原因是平果人在各项工作中,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全县农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确立与初步巩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其荣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6):132-135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毛泽东和党中央逐步确立并初步巩固了农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农业基础地位的确立与初步巩固对于当时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伍业兵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必须坚持质和量的统一,既要反对“机械数量论”,又要反对“退出论”;必须弄清非公有制的性质;不能混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玲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界地位的下降有其特定的原因。人们对政治经济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西方经济学的冲击,政治经济学本身的缺陷是导致其地位下降的重要原因。改革教学内容;纠正学生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政治常识理论课的错误认识;在分析方法上,从以文字推理和规范分析为主,转向以数理实证分析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