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物语文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语文学是日本古典小说的总称.它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物语文学在平安时代至定可时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日本文学的主流,推动着日本文学的变革,使日本文学逐渐脱离了片断式的古代传说,发展成为具有完整结构的小说形式。本文对日本物语文学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并对从平安时代至定可时代这个历史阶段的传奇小说、欧式小说、恋爱小说、历史小说、战记小说等几种主要的物语代表作品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2.
论佛教对日本物语文学思维图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教传入日本后 ,对日本文学产生极大影响 ,在思维图式上 ,平安时期的物语文学中表现出的对现世精神超越、对人格道德的完善和作品的艺术建构方面都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佛教传入日本后,曾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发生重大影响,但日本在吸收、融合佛教思想时,是以日本文化为前提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佛教思想对日本有不同的影响,这在物语文学中尤其是《源氏物语》和《平家物语》中有较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平家物语》中插入了大量《史记》、《汉书》等中国史书中的豪侠义士的故事。作品在引用中国苏武故事的同时,也对它有所改造。这是因为苏武的身上不仅有着许多与日本武士相同的地方,如忠孝、勇武,也有与之相异之处,那就是日本的武士比中国的武将更讲究风雅。《平家物语》的作者用苏武的故事分别比照日本武士康赖、兼康和维盛,有力地突出了中世纪日本武士身上所具有的忠孝、勇武、风雅的武士道精神。  相似文献   

5.
《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部名著,为日本平安时代物语文学的最高峰。作品中大量的景色描写体现了日本传统美学的审美观念,再现了其所蕴涵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物语文学”是日本古代文学的,种体裁。“物语”指的是用汉字、日本假名混合写成的传说、故事、传奇之类的小说。它出现于假名文字之后,其根源是民间的口传文学。“物语文学”产生于日本的平安时期。古代中日政治、文化的交往始于七世纪。中国的思想和文化随着交流大量地传进了日本。在这一时期,日本仿效中国,实行律令制(始于大化革新,645年)。在文化方面,形成了所谓的“唐风文化”。从那以后的漫  相似文献   

7.
紫色被作为与外国文化和政治密切相关的因素引进到日本,用来生产紫色的紫草也因此有了不同于其他四季花草的特殊地位。紫草在《万叶集》时代即已进入日本文学视野,但不同的是,和歌文学与物语文学中的紫草意象自始至终与政治毫无关联。《万叶集》、《古今和歌集》、《伊势物语》、《源氏物语》是上代和中古文学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中的紫草是恋情的象征,多用来喻指男性心目中所爱恋的女性,并具有优美、高贵、娇艳、华丽的意象。  相似文献   

8.
古代日本从中国直接引进中国的“文学”概念,意指儒教、经学与文章之学。直到近世以后,才把“文”、“学”分离;幕府时期,本居宣长主张“和歌”和“物语”的独立,彻底与儒、佛的道德说教分道扬镳,标志着日本古代“文学”范畴意识的真正觉醒。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的古典文学中,成就最大的是物语文学。物语一词,源于“语”(Kataru)这个词,它是将发生的事向人们仔细讲说的意思,后来逐渐演变成故事、传说、传奇之类的概括性词语。物语文学产生于十世纪初,最初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虚构物语,亦即对民间流传的故事进行加工,增大其虚构性,并加以润色,提炼成完整的故事,具有传奇的色彩。另一类  相似文献   

10.
《古今著闻集》与《今昔物语集》、《宇治拾遗物语集》并称为日本的"三大物语集"。其内容丰富多彩,有"百科全书"之称,其中也涵盖了诸多民俗学要素。日本学者们从文学、语言学等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然而,从文化角度,尤其是从民俗学角度来解读作品的研究所占比重甚小。在中国,该作品还未被真正研究过。本文在对《古今著闻集》的内容和先行研究进行归纳之后,全面考察作品中的民俗学要素。本研究综述旨在为今后从民俗学角度解读作品提供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透过政治、经济的表层,可以发现,潜在于西方文学中的一股巨大的暗流就是基督教精神。本文试图通过基督教观念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来观照西方文学,认为自中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在其发展中走过了一条对基督教顶礼膜拜、反思与反叛、回归与超越的变迁之路。  相似文献   

12.
军记物语在历史叙事中引入了大量的中国历史人物。军记物语作者经常先讲"异朝大国"的先例,再提"本朝日本"的人物事迹。有的中国历史人物故事被作者用来衬托作品主线人物的心境,但更多的中国历史人物被当作一种典范来评判本朝人物行为是否正当。作者也根据其创作指向对中国历史人物形象进行加工,中国历史人物的形象在日本文学漫长的流布过程中发生了嬗变。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都市文学与文化是近年来学界时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期学报的“都市文学研究”专栏就这一热点问题又刊发了一组学者的探索文章,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怀旧想象与青春物语———近年来上海都市题材创作之文化透视》,通过对2 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都市题材创作的分析论述与反思,提出了“怀旧想象”与“青春物语”的观点,指出“怀旧想象之创作在于构想虚拟的精致神话,构成一种现代人精神寄托与价值的判断,而“青春物语”则倾向于宣泄青春欲望狂欢,凸现自我,形成一种人类精神的断裂与价值的反判,前者在贵族气息中失落了现在,后者在小资情…  相似文献   

14.
《竹取物语》是日本古典竹之物语,是日本竹文化的象征。选择了平安时代竹分布,发光、黄金与心情,三月、成长与命名,"根元"与"三寸",化生,升月,在人间时间,"伐竹翁"的意义等8个方面,系统梳理并考证《竹取物语》中的日本竹文化及其生物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学观念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代意义上的宗教和文学,都属于人类意识形态文化的范畴,二者都是人精神领域发展到强盛时期的产物.欧洲中世纪神学宗教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具有了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再造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精神世界的强大能力.而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出现,则表明人类具有了通过自己的大脑用形象和情感再造一个物象世界的能力.从文化学的意义上说,中世纪的西方文学的观念和基督教的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而言,基督教的思维结构与文学的思维结构、基督教目的与文学的目的以及基督教对文学的内在艺术要素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平家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中继《源氏物语》之后的又一杰作。它以疾风骤雨的气势,展现了新兴武士兴起、发展直至掌握中央大权的进程,又以怅婉悲戚的笔触,描绘了旧贵族衰颓、没落直至灭亡的场景,真实地反映出公元十二、三世纪日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风貌,成了日本中古史上重大转折时期的一面镜子。它的出现,一反贵族文学典雅的文风,以其豪迈刚劲的雄姿屹立在中古时期日本的文坛上,成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一部文学巨著。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史书中关于唐文化对日本影响的记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史书中关于唐文化对日本影响的记载李春凌中世纪的日本,对唐代文物制度多所仿效,两者有相当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以往唐史界对此似乎注意不够。本文依据日本史书,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论述了中世纪的日本所受唐朝的重要影响,可供学界参考。日本元正天皇养老四...  相似文献   

18.
“物哀”是日本文学重要的理念之一。文章先溯其源,简要地阐述了“物哀”理念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分析了“物哀“的成因及主要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物哀“在现代文学中的表现及对日本人精神世界的影响等问题,以期达到提高日本文学的欣赏水平、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藏族民间文学故事中,流传到日本的《斑竹姑娘》与日本故事《竹取物语》有明显的联系,可以从中看到中日两国文学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笔者从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结尾进行类比分析,指出中日两国民间文学故事均有各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都带有各自民族的文学以及文化特征,具有自己特定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20.
“汉学”是培育日本文化和文学的母体,日本古代的美的精神、美的意识、文学理念无不打上“汉学”的烙印。不了解“汉学”对日本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就不可能理解日本古典文学的内涵。可以说,日本文学的蕴奥,几乎都产生在对汉学的受容与变貌之间。诚然,单一的民族、统一的语言在封闭的自然环境下形成了别开异境、匪夷所思的特质文化和文学,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通过仅有的脐带汲取汉学的营养,由此所培育出来的体格却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