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的乡土想像是在现代性语境中展开的.在启蒙视野的观照下,乡村负载了荒凉、凋弊的文化意像,而对童年乡村的记忆又隐含了女性作家对现代家园的期许和重建.现代女性作家的乡土小说沿着两个不同内涵展开了对故乡的想像和构建,以不同的方式书写着现代性的正题和反题.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的新作《秦腔》,与他过去同样以故乡为题材的作品相比,有了更多的思想冲力和深度。小说直面逼视当下乡土生存图景,同时为乡村传统文化的没落唱出深情的挽歌,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以写实的笔法忧思乡土生存又运用了现代小说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9,(12):68-75
"女乡贤"是指有德行、有声望,热爱乡村并奉献乡村的乡村女性。在历经乡村女性叙事嬗变以及艰难的跨越后,新世纪以来小说中涌现出一批区别于传统乡村女性的"女乡贤"形象,显示出乡村女性叙事的新维度。整体上看,"女乡贤"叙事表现出三种转向:从传统女性到现代女性,从注意私德到注重公德,从家庭空间到乡村公共空间。无论是在文学还是乡村文化层面,"女乡贤"叙事的出现,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执著于写出破屋下受伤灵魂的王任叔,以描写其故乡浙江奉化连山乡大堰村生活的乡土小说为人瞩目,他以拳拳的乡土之情,描述故乡人生的苦难与不幸,剖露农人们麻木的灵魂;勾画乡村社会的衰败与骚动,录写故乡人反抗的呼声;摄印乡村封建势力的缩影,透视变动中的宗法社会,形成他乡土小说朴质自然的独特风格。1923年《小说年鉴》的编者指  相似文献   

5.
现代还乡母题小说的故乡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还乡母题小说的故乡想象密切联系着我们这个后现代化国家文化转型的选择性焦虑,隐含着现代知识分子的"现代性寓意".激进的"现代化"立场和保守的"反现代化"立场,都在故乡想象中找到了他们各擅其长的书写空间.在现代还乡母题小说的故乡想象中,"故乡"是生命出发之"乡",也是与都市相对的乡村之"乡",与异域文化相对之本土文化之"乡",与道德沦丧、人性衰退、精神荒芜相对之道德人伦醇美、人性自然、精神健康之"乡".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女性在写作中对于话语的找寻,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历程。“五四”女性文学与基督教的耦合,为女性小说的创作带来了精神和语言的资源。书写自我的身体经验和感受成为2 0世纪90年代女性叙事的一道独特风景,在商业强有力的运作中,女性小说中的身体叙事逐渐衍生出一种商业化的“身体写作”。女性写作在以经验语言颠覆男权话语之后,理应在感同身受的方式中对生命的感觉作全方位的提取。  相似文献   

7.
城市/乡村小说几乎涵盖了小说艺术观照社会生活的全部,但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时期,小说普遍存在着重乡村、轻城市的倾向。为此,以场域为视角探讨现代城市/乡村小说理论与创作上的流变及互动关系,对于总结现代城市/乡村小说的创作特点,分析其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形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与海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分别以书写湘西乡土生命与描摹沪港市民生活而著称的作家。素来关于他们的比较往往侧重于他们差异性的方面。其实沈从文的都市小说与海派小说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对上海的情感是爱念与诅咒的二重审美复杂难解地纠葛在一起的。从时间意识上看,乡土是中古世纪的象征,而都市则是现代社会的象征,他们写作中的乡村描绘和乡土情调彰显了其胸中隐藏的怀旧情结。他们也都在其小说世界中构筑了一个淫荡肮脏的都市世界。现代男性知识分子在迎接现代文明的时候必然深深体会到压抑的束缚。在京海作家笔下这种压抑以"现代"的名义更趋于强化。  相似文献   

9.
见代小说中的小城场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冬梅 《北方论丛》2001,1(1):108-113
在现代学的小说创作中,有一些以小城镇为背景的小说,这些小说呈现出与乡村题材和城市题材小说不同的生活场景和化况味,而且不同作家笔下不同地区的小城镇,在地理环境、自然风俗、化生活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通过一幅幅各具特色的小城场景,不仅可以领略那个时代的小城和小城人的生活,还能够感受到社会的风云变幻,体味到小说审美艺术之外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化。  相似文献   

10.
京派 ,作为一个文学流派 ,研究者所注目的往往是他们作品的乡土特色和风格特征。本文以“城市女性”作为切入口 ,通过对京派作家城市小说女性形象的分析 ,着重阐明京派作家面临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现象而产生出来的“城市厌倦”与“乡村依恋”这种独特的文人心态。  相似文献   

11.
叶君 《中州学刊》2005,(5):222-226
"返乡"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叙事母题,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早就得到了十分成熟而完整的表现.在中国古代,"独在异乡为异客"生存体验,或许主要源于封建士子漫长的游仕经历和出仕异乡的羁旅行役.知识者的"侨寓"身份由此确立.20世纪30年代,在关于乡土小说的论述中,鲁迅"侨寓者"概念的提出,是对乡土小说中离乡者身份认同焦虑的理性把握.在以<故乡>为代表的一批乡土小说中,乡村失语是返乡者最为沉痛的乡村发现.而在新时期以来带有现代主义特点的乡村叙事中,有些作家如莫言对传统的乡村叙事模式也存在一种有意消解倾向,表现出一种"反乌托邦"叙事.  相似文献   

12.
铁凝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坛一道质朴而多彩的风景.她的小说以对女性人生命运的观照为切入点,全面深入、多角度、多层面地呈现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多重含义隐含其中而复杂多变、色彩斑斓的女性世界,可谓女性生活的百态图.本文试从话语文本的角度对铁凝小说女性世界的构建艺术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赵冬梅 《河北学刊》2003,23(2):121-125
本文主要以现代文学中的小城镇小说为个案,来探讨现代小说中的时空关系。作为小说的主要构成因素,时间与空间并不能截然分开,彼此之间存在着交叉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如空间的时间化或时间及小说本身的空间化。这种种时空关系除了拓展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手法外,还蕴涵或承载着作家的、社会的、时代的、民族的等等众多信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乡土小说,是作家怀着恋念故乡的赤子之心,抒写故乡的自然风光,描绘村镇的风土人情,讴歌父老乡亲的美德,表达作家对于故乡或久住地方那种独特的感受和情思.这种情怀之作,以其"浸透了乡土抒情诗气氛"而区别于其它农村题材的作品,显示着自己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魅力.在新时期,伴随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复苏繁荣,乡土小说在沉默了近二十年之后,不仅重新焕发出它的艺术光彩,而且有着它这一时期的美学特征.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新时期乡土小说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现代乡土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借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和风俗民情图画,反映着乡村的现实生活,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5.
《童心观照的女性世界——除吟小说探微》作者张伟王鸿应原载《鹿鸣》1990年第5期陈吟是包头市近几年崭露头角的青年女作者。她的小说为读者构筑了一个纯真透明的女性世界,表现出鲜明的自审意识,她以一片真情去拥抱生活,用美好的理想来光耀现实,为我们唱出了一曲曲真善美的歌。浓烈的抒情意味,是陈吟小说的特色,同时她的小说诗情融着哲理,哲理蘸着诗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小说属于一种诗化的欲望叙述,表现为城、乡对立背景下欲望释放的内在统一,其间女性被指派为超越性的向度,构成男性生命力普遍萎缩的对比性力量,改变了男性在欲望世界中的主体性地位。这使得沈从文小说对于理想人性的建构表现出明显的女性意识,而其对于现代人性的文化批判也由此具有了性别的意义。这种连接身体美学的欲望品格,不仅参与了现代小说欲望叙述格局的构建,甚至参与了对文学现代性的反思,具有重要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坛独树一帜.他从"人与自然契合"的生态理念出发,以"乡下人"的眼光审视着乡村世界与都市人生,在小说创作中凸现出鲜明的崇尚自然、敬仰生命、推崇自然人性和营造诗意生存的精神家园和自然家园的生态意识,具有独特的人类思考价值和文化批判意蕴.  相似文献   

18.
丁玲和萧红的女性题材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丁玲前期创作的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和萧红的<生死场>中的女性欲望和女性身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两位女作家都表达了共同的女性情结与性别意识,但她们各自不同的叙述方式使小说呈现了不同的文本特点,小说中透露的女性自我的体验及其艺术表现方式给我们不同的启迪.在女性思想和身份并未完全解放的当年,她们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书写了男权传统中女性的内心困惑和身体的疾病,体现出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现实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小说有着大量的回忆乡土的作品,这也是现代小说的一个主要主题形态。回忆乡土有着复杂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对故乡的回忆是作家的根的追寻,在回忆故乡的小说中总有一种乌托邦般的牧歌情调,但是作家们也写出了故园乌托邦被现实挤碎的伤惋。另一方面它是作家们文化焦虑的一种表征,同时也是他们自我认同的努力。对故乡的回忆也是一个牧歌图式的建构与消解过程,在表现着现代作家对根的追寻与失落的同时,也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表现了对牧歌般的中国形象的诗意寻找。  相似文献   

20.
"鲁镇"里的"人"--重释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研究至今拘囿在社会学层面上,其流行观点为“鲁镇”就是乡村,悲剧主人公就是“农民”。实际上,不论是从城市地理学还是从社会学视角来看,“鲁镇”都带有中国传统市镇浓厚的特征。早在20世纪20年代,张定璜就曾说,“鲁镇只是中国乡间,随便我们走到哪里都遇的到的一个镇,镇上的生活也是我们从乡间来的人儿时所习见的生活。”[1]李欧梵在研究鲁迅小说时指出:“从一种现实基础开始,在他25篇小说的14篇中,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以S城(显然是绍兴)和鲁镇(他母亲的故乡)为中心的城镇世界。”[2]鲁迅小说尤其是他的乡土小说实际上是一个个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