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已经出版发行。党中央不仅作出了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而且还隆重地举行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报告会,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为我们进一步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积极、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和最有力的武器。”因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发行,这是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2.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牧小传》云:“樊州诗四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樊川诗四卷,加上外集一卷,别集一卷,明明只有六卷诗,何以编为八卷呢? 经检核,《全唐诗·杜牧集》前三卷,与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樊川文集》(以下所引《樊川文集》,均用此本)前三卷所载诗同,编次与《樊川文集》亦同。不  相似文献   

3.
《文学遗产》1987年第4期上刊载了王毅同志《<诗·大雅·灵台>孟子旧解驳议》一文。作者力图辨明《灵台》一诗的主题是充分表现周文王的应天承命,驳正孟子以“与民同乐”去解释此诗“旨趣”的谬误。拜读之余,我有两点不同看法:第一,我认为《灵台》这首诗的主题并不如王文所说是表现周文王的应天承命,而是夸赞周文王的得民众爱戴和游观闻乐之乐;第二,孟子向梁惠王引述《灵台》诗句后所说的话,并不如王文所说是在解释此诗的“旨趣”,而是对诗意的随意发挥。下面先说第一点: 《灵台》一诗,王文从多方面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4.
《诗经》在编订传习过程中发生过一些简次错乱的问题,《大雅·卷阿》就是由于错简将原来的两首诗误合成了一首诗。考察诗的描写内容、句法形式、叠咏特征、人物身份的不同,援引《诗经》内证,纠正《卷阿》的错简,恢复《诗经》文本之原貌。  相似文献   

5.
余读诗文典籍,遇有诗人名、字抵牾乖违者,辄探赜考索,时有所获。今择若干条,以飨读者。一、人名考李瀚、李擀为一人《全唐诗》、《全唐文》将李瀚、李游列为二人,然二人实同为一人。《全唐诗》卷七三七李瀚小传云:“李瀚,后唐天成中(按此误,应是长兴四年,另有文详考)擢进士第,仕晋,为翰林学士。《丁年集》若干卷。”所录诗一首,即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强调诗的抒情特性,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论诗三札》,《沫若文集》第十卷第二一一页);“诗的本身乃是情绪的潮流”(《诗歌的创作》,《文学》1944年二卷三、四期),是“情绪的自然消涨”构成为诗的“内在的韵律”(《论诗三札》,《沫若文集》第十卷第二○○页),“表现成一种旋律的言语”(《论诗三札》,《沫若文集》第十卷第二一一页)。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诗僧皎然,名清昼,俗姓谢氏,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人,谢灵运十世孙.他早年出家,性喜吟咏,以诗干谒当世名流显宦,与于(由页)、颜真卿、韦应物等均有交往,屡相唱和.著述甚富.有《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诗式》五卷,《诗评》三卷,《诗议》一卷,又预撰《韵海镜源》.  相似文献   

8.
《全宋诗》卷二四八三据《橐斋铅刀编》卷五录周年《冬日予与六人者游焦山谒圜禅师访瘗鹤铭断碑及焦公丹台怆然有怀兼谏朱陈二友陈方病目而朱校易未毕》第十二句阙四字,仅有一个”老”字。检《宋百家诗存·橐斋铅刀编》此句为“老钵席完莱”。又第十六句“一读一感慨”,《诗存》作“百不代一慨”。《全宋诗》卷二八三四据《方泉诗集》卷三录周文噗《赠相士丁日宣》,第七旬闭一字,仅六字为“兴来一笑扫燕□”,校云:“群贤集作云。”检《宋百家诗存·方泉集》,此句作“兴来一笑扫燕然”。作“扫燕然”于义为长。《全宋诗》校补二则@方…  相似文献   

9.
华兹华斯的个人诗集《诗,两卷》并没有给他带来《抒情歌谣集》般的光环,却让他遭受到了一场沸沸扬扬的批评大潮,这当中以弗朗西斯·杰弗利为首。他虽然在自然观、政治观和文学观上与华兹华斯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审美观上两人却相去甚远。由于他的尖刻嘲讽,直接导致了华兹华斯诗人声誉的长期低迷。但他在评论《诗,两卷》时,只选取了其中一小部分抒情诗进行批评,这样片面地去评论华兹华斯是不客观的,也根本无法正确理解华兹华斯在《诗,两卷》中所要表达的本意。  相似文献   

10.
忆明珠(1927-),原名赵俊瑞,山东莱阳人。1946年入伍,1953年转业。1957年开始发表诗作。1958年调江苏仪征文化馆工作。1980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著有诗集《春风啊,带去我的问候吧》、《沉吟集》、《天落水》和《忆明珠诗选》等,散文集《墨色花小集》、《河上珠小集》、《落日楼头独语》等,另出版有含诗、文、书、画的综合本《中国当代才子书·忆明珠卷》。以上所引,为高洪波主编《中国悲情诗精选》中《泪水啊,慢慢地淌》一诗的作者介绍,在第198页。该书入选作品“几乎都是名家名作”(执行副主编刘莹语),看来书的要求是很高的,但…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韩瑞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目前,一个认真研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作了简明概括,他指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为我们进一步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  相似文献   

12.
赵执信是清初诗坛六家之一,他晚年删订的诗集身后由其后人刊刻为《饴山诗集》二十卷(含《诗馀》一卷),此种刻本是200多年来人们阅读赵执信诗作的通行版本。讷斋抄本《秋谷诗集》四卷,是新近发现的赵执信诗集抄本。四卷抄本中全部收录了刻本中第一卷《并门集》、第二卷《闲斋集》、第三卷《还山集上》和第五卷《还山集下》的192首诗作,此外,抄本中还有59首诗为刻本所不存。显然,抄本中保存的这些未刊诗被赵执信晚年删订诗集时舍弃。抄本中所保存的诗作是赵执信青年时期的作品,其中的未刊之作对研究赵执信生平、交游和文学思想具有重要价值,故将其整理刊布。  相似文献   

13.
沙琛是乾嘉时期较有影响的滇南作家,有《点苍山人诗集》《点苍山人诗钞》《沙雪湖先生诗稿》等著述传世。经考,《点苍山人诗集》共二卷,收诗303首,嘉庆十一年刻,为沙琛诗文首次汇编刊刻,现藏云南省图书馆。《点苍山人诗钞》为增补《诗集》而成,收诗1340首,有六卷本与八卷本两种:内蒙古图书馆藏六卷本,嘉庆二十三年刻;云南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藏八卷本,嘉庆二十三年刻,道光二年增修。民国四年,王廷治以道光二年增修本为底本,增修出版铅印本,《云南丛书》收录此书时汇合诸家,成为后世通行本。《沙雪湖先生诗稿》为沙琛手稿本,收诗121首,现藏云南省图书馆,其中多首诗不见于刻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大词典》第六卷“溃”字下“溃溃”词条第2个义项“怒貌”后有这些内容:“《诗邶风·谷风》‘有(?)有溃’毛传:‘溃溃,怒也……《韩诗》云:溃溃,不善貌。’”查《十三经注疏》,从“《韩诗》云”起为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解释,不是《毛传》的注释。原文是“《韩诗》云:溃溃,不善之貌”。《经典释文·毛诗音义》在《十三经注疏》中是用小“○”与《毛传》、《郑笺》隔开  相似文献   

15.
王昌龄的诗歌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昌龄是唐代杰出诗人,其诗论有《诗格》。《新唐书·艺文志》载王昌龄《诗格》二卷,《崇文总目》同。《直斋书录解题》载为《诗格》一卷、《诗中密旨》?卷,当即是《诗格》二卷分为二书。今存北宋末期蔡传所编的《吟窗杂录》,已收入《诗格》、《诗中密旨》,以后明代胡文焕的《格致丛书》、清代顾龙振的《诗学指南》均曾收录。《四库提要》曾斥王氏此书系出后人依托(见诗文评类司空图《诗品》、《吟窗杂录》两条)。按日本入唐僧人遍照金刚所编《文镜秘府论》自序有云:“沈侯(沈约)、刘善  相似文献   

16.
在鲁迅诗歌研究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即: 鲁迅的几首诗——《送O·E·君携兰归国》、《无题》(“大野多钩棘”)、《湘灵歌》“与‘长沙事件’有密切关系”,并且循此深论,认为这些诗与杨开慧同志的壮烈牺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商颂·那》述作和《皋陶谟》关系探索关于《商颂》的述作,我别有专文论及;认为系西周中期宋地的人,追念先王,写定古时候所遗留下来的祭祀乐章,著于竹帛,成此诗篇《商颂》。试再连类而推论及于《尚书·皋陶漠》,觉得和《商颂·那》互相比较,其间彼此因袭之迹,非常显著。必定出于同一类人物的手笔无疑。因而再加敷论,分述如次。子、《商颂·那》中乐器多同《皋陶谟》《商颂·那》诗中提起到所用的乐器,和《皋陶谟》是互相符合。《那》诗的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孟浩然集中之卢明府探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书局点校本《全唐诗》载孟浩然诗共二卷,计二百六十四首,其中所涉及与卢明府相过从者凡六诗:《陪卢明府泛舟回岘山作》、《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同卢明府饯张郎中除义王府司马海园作》。六诗中之“卢明府”,论家多认为是卢象,其根据乃《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诗下注“一作卢象诗”,而卢象集内(此指《全唐诗》卷一二二)亦确载此诗,题上也确无“卢明府”三字。主此说者,首为李嘉言先生(见《古诗初探·全唐诗校读法》),继而有陈贻焮先生(见《唐诗论丛·孟浩然事迹考辨》)。李云:  相似文献   

19.
戴叔伦,中唐诗人。文秀人微,生平事迹湮没者多,其诗文所存无几。《郡斋读书志》称叔伦《述稿》十卷,书状一卷,集有马总序。现除《全唐诗》辑诗二卷,《全唐文》录文两篇外,均已亡佚。在现存不多的戴叔伦作品中,不少研究者已觉察到其问羼入不少他人之作。但由于目前所知戴叔伦生平事迹极为简略,给厘正其作品带来一定困难,因而也产生了一些分歧。比较突出的是一组叙述戴叔伦被追赴抚州推间的诗:《临川从事还别崔法曹》(《全唐诗》卷273)、  相似文献   

20.
近阅清代陆沁源《宋史翼》,见其卷三十二有宋末周宣传,谓周宣抗元身亡,文天祥以诗哭之,然遍查信国公集,未见收录,一九八三年江西纪念文天祥就义七百周年,刘文源同志曾撰《文天祥的佚诗》,栾贵明同志在《学林漫录》第八辑上发表《文天祥、谢翱佚诗》,亦均不见披露,故特著此短文揭载,示诸同好。陆书取材于明人瞿佑所作《周宣传》,现将原文迻录如下: 周宣,字公猷、钱塘人。仕方郎中。德祐丙于,元帅次皋亭,宣上表请兵御之。时陈宣中主降议,不报。因身集族党家丁,为报国计。及元兵入临安,帝、后远狩、宣乃北面泣拜,率众与战,身被刀矢,负痛手格杀数十人,随遇害。文天祥以诗哭之曰:“孤忠莫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