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10月,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与台湾女诗人尹玲相识,她送给我《当夜绽放如花》《一只白鸽飞过》两种诗集。开会回来后,我一直忙着,最近才取出,首先阅读的是病弦和白灵分别为两种诗集撰写的序。读后,让我知道了尹玲系广东大埔人,生于越南美拖。  相似文献   

2.
1793年,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获得学士学位两年后,23岁的华兹毕斯在伦敦出版了两本诗集:《黄昏漫步》和《写景诗》。这两个诗集的出版有如泥牛入海,并未引起评论界的注意。5年后,华兹毕斯与柯勒律治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批评界对这两位默默无闻的年青人的探索性的诗集还是采取“默默无闻”的态度。直到1801年,《抒情歌谣集》第二版出版,华兹毕斯为此准备了一篇著名的序言.英国文学的批评界终于被包括“序言”在内的《抒情歌谣集》第二版打痛了。但是,迎接华兹毕斯诗歌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一场长达20年的抵制、批判运动。…  相似文献   

3.
泰戈尔《飞鸟集》对冰心小诗集《繁星》、《春水》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种影响之所以得以发生,两位诗人的家庭与童年生活的相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遗憾的是这个因素在对冰心小诗的研究中往往被漠视了。笔者以为,除了长期的宗教(基督教)教育所形成的潜隐影响并由此铺平了冰心通往泰戈尔爱的哲学的道路之外,两位诗人相似的成长环境和历程也是一个重要的前提。1918年前后,郑振蜂接触到许地山在缅甸买的泰戈尔诗集,由此对泰戈尔诗歌发生浓厚兴趣,并着手翻译。及至1922年夏,他翻译的《飞鸟集》出版。这个译诗集的出版是小诗风靡中…  相似文献   

4.
1984年5月24日我写完《(锦瑟)非音乐诗而是(玉溪生诗集序)》,万余字篇幅,刊于《西北师院学报》]985年第一期;后来又作了补论,写成《锦瑟为李商隐诗集序》一文,刊于1985年第三期《艺谭》。拙著“诗序说”中,曾列出六项证据,证据之六,即当代钱钟书先生《管锥编机李商隐《锦瑟》则作者自送,颈联象“神思”,腹联象“作性”,两备一贯;别见《玉溪生诗》卷论《锦瑟》。(第三册第1184页。)钱先生虽只讲了《锦瑟》两联,已透露出他也认为《锦瑟肉描绘创作构思有关,为义山自道创作甘苦之作,这与明清二代认为《锦瑟》为义山诗集序…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当代诗坛上,郭小川是一位才华横溢,成就卓越的诗人。作为战士与诗人,他为我们的时代写下了大量诗篇。早在抗战期间他就创作了《我们歌唱黄河》、《草鞋》、《毛泽东之歌》等诗作。1950年他出版第一本诗集《平原老人》。建国后他的第一首诗是1955年的《投入火热的斗争》,从此,诗人创作进入旺盛时期.先后出版了《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雪与山谷》、《鹏程万里》、《月下集》、《两都颂》、《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等九本诗集。郭小川为我们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抒情和叙事诗篇。这些诗歌标志…  相似文献   

6.
如烟似梦的艺术范本──评何其芳的诗集《预言》麻晓燕真正诗人的评定标准应该以其作品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为尺度.与那些高产诗人相比,何其芳的诗创作少得近乎吝啬,解放前二十多年的岁月仅仅留下两本薄薄的诗集《预言》、《夜晚》;但他却无愧于真正诗人的称谓.这两本诗...  相似文献   

7.
理想与情爱的闪光─—论徐志摩的爱情诗王洪庚徐志摩是新月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他在生前自编了三部诗集:《志摩的诗》(1925年)《翡冷翠的一夜》(1927年)、《猛虎集》(1931年)。在不幸罹难之后,他人又为其编了第四本诗集《云游》(1932年)。诗人...  相似文献   

8.
李贺生、卒年,正史无记载。后人对李贺生、卒年的记述,主要出现两种年数。第一种,是790年至816年。见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贺诗歌集注》、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朱自清《李贺年谱》、《辞海》(修订稿),等等。第二种,是791年至817年。见于叶葱奇编订《李贺诗集》、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王礼锡《李长吉评传》,等等。两种不同的李贺生、卒年,均出于同一个依据,就是杜牧《李长吉歌诗叙》。杜牧作叙年份已写明大和五年,叙文云:“贺死后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为其叙。”(注:大和,作“太和”误,钱大昕已辨正,杜牧手书《张好好诗》墨迹正作“大和”。)自大和五年上推十五年,即为李贺卒年,再往上推二十七年,即为李贺生年。一个依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生、卒年?原因是,各自采取了足年  相似文献   

9.
徐文新 《学术研究》2003,(9):138-140
中华书局 1979年以影印宋本为底本 ,标点出版了《乐府诗集》 ,但由于整理不当 ,致使《乐府诗集》的部分解题词意隐晦不明。本文以 1998年重印本为依据 ,指出《乐府诗集》整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田间:由辉煌而黯淡·苏庆昌一1934年田间迈入大学的门坎,同时开始写诗,第二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未明集》,次年又出版了诗集《中国牧歌》和长诗《中国农村底故事》。这三部作品,当属诗人的早期之作。当时,田间还不满二十岁,正处于青春少年岁月。胡风在《〈...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九《蓝涧集》提要如下:  明蓝智撰。其字诸书皆作明之,而《永乐大典》独题性之。当时去明初未远,必有所据,疑作明之者误也……笔者以现存文献为据,对蓝智之字进行考证。首先以《蓝涧诗集》(明嘉靖间刻本)的序言为据。《蓝涧诗集》原刊本是其友人上清道人程芳远所编定的。从其诗《赠程芳远入山》(诗集卷一)、《同程芳远游东林寺》(诗集卷三)以及其兄蓝仁《蓝山诗集》(明嘉靖间刻本)中的《题程芳远游方卷》、《石村卜居候程芳远》(均见诗集卷四)等诗可知程芳远与蓝仁、蓝智两兄弟均有交往。该诗集原序中提到蓝智的字…  相似文献   

12.
<正> 《烙印)》、《罪恶的黑手》是诗人臧克家最早问世的两部诗集。如果将诗人的全部诗歌比作一首交响曲的话,那么,这两部诗集就是第一乐章。藏克家诗歌交响曲中的第一乐章,第一次向诗坛,向社会显示了这位青年诗人的创作才华,为诗人以后作品的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使诗人在当时的青年诗人中,成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一) 《烙印》集成后,诗人最初曾请求书店承印,老板以“诗集暂不收”为由,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3.
李莹 《鞍山社会科学》2006,(4):38-38,32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集,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堪称北方黄河流域地区中原文化的杰出代表;《楚辞》是我国第一部以屈原为代表而创作的新诗集,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远祖,堪称南方长江流域地区楚文化的卓异楷模。它们以其优良的“风骚”传统,在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学史上一直起着无可替代的光辉典范作用。然而,对于中国文学这两大源头之间的关系问题,学界历来众说绘纭,莫衷一是。一种认为,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既有南楚本土固有文化的哺育,又有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中原文化的沾溉,《诗经》影响《楚辞》毋庸置疑;另一种则认为,《楚辞》与《诗经》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各自独立的两大文化版块,是泾渭分明的两大文学源头。  相似文献   

14.
《全清词·顺康卷》失收词别集补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梦香词》一卷,汪观撰。汪观,字若,安徽休宁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生,清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湘乡知县。顺治十八年(1661)卒。著有《静远堂诗集》七卷、《梦香词》一卷。(《国朝耆献类征》卷二一六、《碑传集》卷八八)《梦香词》收词六十八首,附《静远堂诗集》行。有姜等序,康熙由舟山房刻本,南京图书馆藏。《北山诗余》一卷,清徐麟吉撰。徐麟吉,字日驭,号北山,山阳人。明中山王裔孙。清顺治十三年(1656)生。受业于潘柽章。曾入侍郎王东侯及两江总督董讷幕。卒年在康熙五十年(1711)后。有《北山诗集》十八卷。(潘耒、魏坤、沈用…  相似文献   

15.
痖弦本名王庆麟,笔名有三麟、伯厚等,1932年生,河南省南阳市东庄人。他擅长演剧,在饰演孙中山后,获最佳男演员金鼎奖。1966年,他应美国爱荷华大学教授保罗·安格尔之聘,至“国际创作中心”研究。后又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获硕士学位。他曾担任《创世纪》诗刊主编,台湾“中国青年写作学会”总干事,华欣文化事业中心的总编辑,《中华文艺》总编辑,幼狮文化公司期刊总编辑,现任台湾《联合报》副总编辑和副刊主编。痖弦自1951年发表诗作后,共出版过五本诗集,即《苦苓林的一夜》后易名为《痖弦诗抄》、《深渊》,《深渊》增订本、《…  相似文献   

16.
《乐全诗集》提供了打开瞿佑晚年思想的一扇窗口。结合特定文献可知,瞿佑既身为英国公张辅"幕僚之长者",则参与了张辅重大事件的谋划。特别在平定汉王之乱中,瞿佑当有所建树,宣德三年"太师仍以家舰送至南京"便是对瞿佑留居英国公张辅"西府"三年工作的认可与回报;通过分析《乐全诗集》对卫武公的推崇,可知瞿佑自谪放到留居英国公"西府"期间的思想活动:在谪居保安期间,瞿佑积极参与边塞事务,以诗文羽翼政教;留居英国公"西府"后,"有志于武公之学"便成为张辅与瞿佑的日常人生功课,即以卫武公为道德楷模,将个人融入家国,知所进退,辅佐君王以实现儒家之功业。由此,瞿佑逆转了"辅导失责"的公众形象,并完成"乡里之全人"形象的自我建构。《乐全诗集》记载瞿佑的人生悲欢,运河纪行也见证了"全人"背后的心酸;《乐全诗集》体现出运河行船特点,无论是过闸、击鼓发船还是饮食等,都留下了深深的运河烙印,提供了大明宣德三年(1428)运河行船的生动样本。  相似文献   

17.
《全唐诗》杂考(二十二)胡可先卷六三六聂夷中《赠农》,注:“一作孟郊诗。”《全唐诗》卷三七三孟郊诗卷亦收入,题作《赠农人》。《孟东野诗集》卷二收入“感兴”类,应归为孟作。同眷同人《访嵩阳道土不遇》,又见《全唐诗》卷三八0孟郊诗卷。《孟东野诗集》卷九收...  相似文献   

18.
张祜,字承吉,中唐时著名诗人。张柏诗多不可系年,谭化学先生在《张枯行年考》一文中旁搜博引,给一部分诗系年,大多翔实可信,然犹有阙疑。《张祜诗集》卷八《喜闻收复河陇》:“诏书频降尽论边,将择英雄相卜贤。河俄已耕曾殁地,犬羊谁群却朝天。高悬日月胡沙外,造拜族读汉垒前。共感垂农匡济力,华夷同见太平年。”谭先生认为此诗作于大中六年,因为大中五年冬,一张义潮发兵略定其分瓜、伊、西、甘、肃、兰、都、河、氓、廓十州,遣其兄义泽奉十一州日警人见,于是河煌之地尽归于唐”(《通鉴》)。窃以为此诗当作于大中三年岁末。…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出版的《苏轼诗集》(以下简称《诗集》),以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集成》晚出,总的说来,编次较以往各本合理。但一些重要资料,王氏没有见到,《诗集》少数编次,仍未尽善,需要加以调整。关于这个问题,国内有的学者已注意到了。如曾枣庄同志在《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三年第主辑《读王文诰<苏诗总案>札记》一文中,就确切地论证了“苏轼《江上值雪效欧阳  相似文献   

20.
《在北方》是一九五七年九月出版的一部抒情短诗集(其中只有两首长一些,并带点叙事性),收集了诗人公刘从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五七年初写的一部分诗作,除《代序》外,共五十首。这些诗有的在当时见于报刊后,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赞扬;有的则在诗集出版后不久,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和指责。今天,我们拂去历史的灰尘,重新翻闻一下这本搁置了二十多年的诗集,耳边好象仍然有支号角在吹,眼前仿佛仍然有面战旗在飘。因此觉得,过去对它的某些非议和指责,显然是没有多少道理的,反倒认为,它具有某些新诗所难以见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