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唐代亲情诗的主题意蕴分析——以杜甫亲情诗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亲情诗由《诗经》肇始,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杜甫可谓唐代亲情诗的集大成者,其亲情诗的思想主题可概括为:礼下静好的夫妻之情、舐犊情深的父孺之爱、血脉相连的兄弟(姊妹)亲情等。杜甫的亲情诗内容丰富且内涵深邃,并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影响着后世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青年鲁迅南京求学时期的诗歌创作,情感上既有抒发离情别绪、崇尚高洁品格的,又有展现民风民俗、致力追求新知的;艺术上用温情脉脉的叙述展现深沉婉约的风格,语言幽默,善于化用典故。而社会变迁、时代风云和个人遭际的烙印,以及古代诗文的漫润,造就了这位文化巨人诗情诗艺之开端。  相似文献   

3.
"国风"情诗集中并显豁于郑风、陈风.郑情诗率真细腻,颇具野性本真之美;而陈情诗缠绵惆怅,呈现一种朦胧神秘之美.二者风格之异源于郑地商旅文化不同于陈地部族巫鬼文化.  相似文献   

4.
青年鲁迅南京求学时期的诗歌创作,情感上既有抒发离情别绪、崇尚高洁品格的,又有展现民风民俗、致力追求新知的;艺术上用温情脉脉的叙述展现深沉婉约的风格,语言幽默,善于化用典故.而社会变迁、时代风云和个人遭际的烙印,以及古代诗文的浸润,造就了这位文化巨人诗情诗艺之开端.  相似文献   

5.
宗教祭祀活动受世俗的影响,逐渐解脱了肃穆的外套,向节日、游乐甚至向市场贸易方向演化,这是历史的必然过程。《诗经》中的很多情诗向我们展示了这一过程:宗教祭祀活动向宗教节日的转化,宗教节日向青年男女游乐集会的过渡。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活动将更多地融入世俗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张华《情诗》语义说略孙伯涵西晋诗人张华所创作的《情诗》五首,在当时诗坛是著名的诗篇。《文选》共载张华诗六首,《情诗》就占了两首①。按照萧统“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②的选裁标准,《情诗》入选,自属理所当然。不过,在钟嵘眼里,张华不是一流的诗人。《诗品...  相似文献   

7.
沙老的《情诗》是一座爱的金矿,挖掘得越深,收获就越大。我不是井下采金人,只能在露天徜徉。即使这样,便已留连忘返了。《情诗》是一部意象多姿、音节优美、内涵丰富的上乘之作,是沙老几十年情诗创作的精品。《情诗》中所传导出的不可力求、但可意会的灵感,是沙老从积年累月的辛劳追求中获得的。沙老的创作追求是一种内在的朴素、自然,构思精巧,又无复技巧。他擅长于用纯粹的意象来表现生命的共相。大多数篇章是趋向艺术多元、多维的裂变,  相似文献   

8.
《郑风》以情诗著称,二十一首中,情诗占十七首.在《诗经·国风》中,情诗数量居“冠冕”之席. 《缁衣》:委婉柔和,朴质自然《缁衣》为《郑风》中的第一篇,是一首表现卿大夫家庭生活的言情诗.春秋时代的郑国,地处中原,土地肥沃,都市繁荣,交通便利,文化发达,民俗开放,多言情之作.《缁  相似文献   

9.
古代情诗的政治寄托问题,一向就搞得比较混乱。其中,有些作品是确有政治寄托的;有些是介于疑似之间,不能确指的,有些作品本来没有政治寄托,是被后来人牵强附会地强加于作者的。“四人帮”变本加厉地给一切情诗戴上政治寄托的帽子,流毒很广,歪曲了许多古代作品,必须给以批判,从而实事求是地恢复古代情诗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英国汉学家柏丽尔认为,从《诗经》到《玉台新咏》,中国的古情诗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突出了女性在情诗中的地位。而《玉台新咏》的编者就是一个典型的“女权主义者”、“女性至上论者”,他认为不少优秀的古情诗是歌颂女性的。同时,柏丽尔还专门分析了诗集中几位女诗人诗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试论林徽因的情诗心迹及其意象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徽因一生共写了七首情诗,其中《那一晚》、《仍然》、《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是为徐志摩作的"组诗";《别丢掉》、《雨后天》、《忆》则是为金岳霖写的情诗。这些诗是诗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而非虚构的意象对象。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的篇幅描写了十五国风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本土的婚恋文化。因固有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的情诗风格亦相差甚异。文章就陈风为管,以历史文化语境的角度窥其情诗的巫风文化内涵及其婚恋诗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诗集《待焚的情诗》是壮族作家邓永隆的新作,这部诗集收集了作者的情诗108首,风味独特,被誉为“产自南国的果子”,闪射出奇光异彩,蕴含着诗的人情美、风情美、情感美、悲剧美、奉献美、意境美、语言美、节奏美、音韵美、创新美和结构美。  相似文献   

14.
<正>捧读钱玉趾先生《〈诗经〉的情色婚恋诗》(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版,下称《情诗)》,我一路欢欣。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兴致高;如行山阴上,风景此独好。概略论之,《情诗》之美约四端: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对胡适的诗作特别是情诗的评价,历来论者大都持否定态度。对此,本文提出了异议,认为胡适的情诗是反对封建礼教、提倡女性解放的;并通过对胡适婚恋和新诗《尝试集》的述评来加以肯定。同时,作者又对《景不徙篇》、《小诗》和《蝴蝶》三首小诗的内容、性质和归属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廓清了一些人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6.
风云人物     
一提起二(6)班,谁人不知这里群英荟萃,高手如云。如果谁想在这里混,没有一个绝招,甭想生存下去……狂野诗人——阿贝阿贝的绝招是写诗,尤其是写情诗。总是让人魂飞魄散,上吐下泻。可能是由于他的感情太丰富了吧,也许是他在暗恋着哪个MM了吧,记得他有一首情诗被同学们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17.
弘虫 《中国农村》2009,(5):62-63
到底有多少情诗可以挽救婚姻?脆弱的文学在现实面前无法回答,也根本无力回答。  相似文献   

18.
在唐代,表现闺情宫怨题材的诗人、诗作大量涌现。这种情况无论是在唐代之前,还是唐代之后都是少有的,因而很有必要对之作深入的研究。首先对闺情诗和宫怨诗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论述唐代闺情宫怨诗产生的历史传承与现实条件,唐代闺情诗和宫怨诗的创作概况,从而对唐代闺情宫怨诗的创作做一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汉代的“夫为妻纲”,在家庭中确立了男子的主导地位,影响到两汉情诗的文化品格。两汉的情诗更多地表现出女性对男性的爱,这种爱充满了巴望依附及唯恐失去依附的隐忧。由于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感,故诗中经常表现出女性铭心刻骨的爱和由爱之不能而产生的恨。这两种情形;较深刻地表现了女性对男性的深爱与无奈。在情与理之间,男性常常站在理一边,或把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引入家庭,或放弃爱情而去追求功名。女性则向礼仪屈服,她们的情感往往受到压抑而被礼制异化。这样两汉情诗中的男女之恋总让人感到有点隔膜。  相似文献   

20.
马德清系当代彝族汉语文坛上一重要诗人。已出版《彝人的世界》、《飞跨世纪的彝人》、《我的爱恋》、《三色鹰魂》和《红色百褶裙》五部诗集。其诗歌创作,特别是情诗创作填补了当代彝族汉语文坛情诗创作的缺憾,为彝民族情爱历史的诗化接延、延伸与反思、超越作出了特殊的贡献。马德清以黑色意象为主体、以黑色为主调的富于文化家园感的文化诗也独具内蕴和张力。本文就以上论题及马德清迄今为止的诗歌艺术创作历程作了较全面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