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电影是韩国当代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们同步参与了韩国当代社会文化与民族集体心理的现代性转型,也形成迥异于西方经典宗教电影的表现主题与泛亚美学特征。根据主题表现度对当代韩国宗教题材电影进行分类,可以概括其三种美学特征:高纯度宗教电影的寓言化特征;宗教题材的通俗化处理;现实语境中围绕宗教信仰的国民性反思。作为泛亚地区面对当代西方文化的一个缩影,韩国宗教题材电影不断强化自身的民族主体性与情感价值,其多元发展的美学形态也提供了比较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对“仁”所反映的思想,历来为专家学者所注意,对它的论述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似乎大可不必再论来论去了。但是,今天看来,过去对这一问题所持的某些观点,并非没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如何正确估价孔子这一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也并非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所以本文想就《论语》所反映的“仁”的思想,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以就正于专家和读者。 要弄清楚“仁”所包含的思想及其意  相似文献   

3.
审美评判——单向性和双向性为什么要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有的同志认为“一部小说看的人最多几百万,一出舞台剧演一年也不过几十万观众,一部电影首轮上演,就可以有上千万观众,改编好一部作品,让一部名作普及化,让更多的人接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这是十分光荣的事”(《电影论文集》第263页)。电影改编主要是普及名著,这种说法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出电影艺术家们的创造意识,将原著中点燃的火柴、烧成熊熊烈火,将电影艺术家的主体世界和原著的客体世界耀相生辉。改编片的文化观念必须更新。五、六十年代的改编集中在长篇小说之中的文化现象就是缺乏“创造意识”的表现。长篇小说内容丰富的只要删剪一下就行了,如《红旗谱》、《暴风骤雨》、《林海雪原》包括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4.
《卡门》在今天被人们奉为歌剧中的经典,但是它在诞生之初却曾经遭到如潮的批评,它独特的接受过程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西方音乐审美中的一个现象。通过对《卡门》接受过程的分析,进而对西方音乐发展中存在的"欣赏滞后"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当代社会.许多原本作为清净修身之地的佛寺道观未能避开喧嚣的尘世,反而成为旅游市场中的弄潮儿。寺院佛教商业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倾向已经非常明显,是一种无法掩饰和回避的事实。一部电影《少林寺》让嵩山少林寺名扬天下,今天的少林寺,你可以说它是一个旅游胜地,可以说它是一个公司,还可以说是一个武馆,一个慈善组织,一个成功的品牌运营商。今天的少林寺经营领域广泛,同时面临着许多问题,它不再是过去的青灯古佛、木鱼钟声、山林佛教、自种自吃半农半禅的情况。承载着宗教及相关传统文化的特殊旅游资源,在政府政策的导向下,在为自身及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在公众中产生的社会效应也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6.
电影《小时代》系列以进行时的方式讲述了四个少女的青春、梦想,体现了小时代视阈下的“中国梦”叙述。与宏大叙事相反,它是一种“小”叙述,是后现代主义文化中的“小”叙述,它并不反抗体制,甚至某种程度上,不自觉与体制达成共谋。它也是消费时代的小叙述。《小时代》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选择“郭敬明”为经典的青少年群体在消费文化浪潮中的主体地位和话语诉求;郭敬明的小说和电影,成为了这群青少年最佳的自我替代性叙述文本。电影《小时代》的粉丝中,以女性青少年居多,某种意义上,《小时代》是中小城市爱做梦的女性青少年的欲望替代叙述,它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城市形象建构、镜像语言风格与“酷”行为模式四个方面,塑造了当下女性青少年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7.
自明代中叶,吴承恩创作出古典名著《西游记》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游记》已经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化经典。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西游记》也已经成为中国创意文化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儒道的对峙与冲突是历代历朝都不少见的社会现象.虽然起初它仅仅是一种教派争锋,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它却已明显地超出了这一范围,而是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反映了一个民族思想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也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生活表征.无一例外,文学作品中也常常会表现儒道冲突的现象或主题,而<红楼梦>则是其中比较经典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是一个具有经典的自主性意识的作家,其作品《边城》问世七十多年以来,在不断变化的评价中构筑了经典地位。梳理《边城》的经典化历程,考察不同的阐释者在殊异的历史语境下对作品经典元素的肯定,目的在于揭示文学经典的价值不是现成的,它是在各个时代的人的参与中生成的。经典化就是不断挖掘作品经典性元素的过程,这既是一个文本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长篇历史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出现与繁荣,是时代的需要与作家群体文化自觉的自然体现。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李自成》《康熙大帝》《清明上河》分别代表着长篇历史小说发展的不同阶段。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牵涉到我们的文学作品对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的表现方式与文化立场问题。《李自成》获得时代的厚爱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时代的需要,一方面是他长期的艺术积累与思想准备,一方面是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大历史与小历史及其互动问题成为文学发展的新命题。真正代表新时期以来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突破成就的不再是姚雪垠,而是凌力、唐浩明、二月河他们。他们因为思想解放而不断超越历史,使长篇历史小说的表现方式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标志就是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表现。进入新世纪之后,高有鹏的《清明上河》则意味着我国长篇历史小说再一次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以风俗描写与历史文化生活再现为标志形成的文化生活的不断复原,历史文化的艺术表现方式表现出民族文化自觉的成熟品格。  相似文献   

11.
谚语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用简单通俗的话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它是文化的载体,人类许多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谚语中得到反映。它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语言的精髓,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俄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从许多民族语言中吸取了精华,俄语谚语也表现出它的丰富多姿。从俄语谚语中可以了解到俄罗斯民族的饮食文化、数字文化、动物意象、宗教思想观念,同时俄语谚语还体现出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于经典的期待视野在于,经典是权威、典范的作品,在人类文化发展中有着久远的感染力量。在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群选经典化的趋势,这是观众能动作用加强的结果,也是电影经典建构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电影产业中经典文本的建构不仅由学术精英进行指引式判断,而且参照大众的评价。大众并非缺乏文化积累的群体,他们往往能够提供质朴的观影体验。电影产业中经典文本的建构是对文化资本进行选择和分配的结果,经典作品将是文本必然性与文化任意性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但不同的东西可以彼此相通。主张语言只能私有而不能相互交流的论者就是不懂得这个道理。不同而又能互相沟通的关键在于:每一人、每一物都是唯一的宇宙整体的反映,只是各自的反映形式不同而已。万有相通的道理也适用于过去与未来的关系。宇宙整体既承载着过去,也孕育着未来。过去与未来都是唯一的宇宙整体自我展开、自我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状态。所以过去与未来虽不相同而又能相通。历史的昨天和今天也是一个有连续性的统一整体。哲学的最高任务不能停滞于认识相同性或同一性,而是要进而从宇宙整体内部体验到万有相通、万物一体的高超境界。  相似文献   

14.
以《人生》、《黄土地》、《老井》、《美丽的大脚》等为代表的中国西部电影,立足于本土生活,以本土观众为诉求对象,注意发掘本土性的文化层面,拓展历史性的文化视野,对西部的地域文化充满深切的人文关怀,尤其是中国西部电影精湛的艺术表现与对西部人生体验的真诚表述,体现了独特的"西部趣味"。中国西部电影导演从述说转向反思、从本土走向世界、从精英主义转变到世俗主义的文化立场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方式:娱乐艺术及其文化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娱乐媒体十分发达的今天,好莱坞电影娱乐艺术何以就构成了异域大众的生活方式并最终成为他们文化价值取向系统中重要的选择内容?当人们说中国的电影不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里,好莱坞的电影在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里的时候,我们怎么去面对自身的困境并有效转化它者的经验?诸如此类的问题表明,我们首先必须跳出好莱坞娱乐艺术的叙事形式辨析抑或好莱坞称霸全球的意识形态动机和文化野心批判,在生活方式、娱乐艺术和文化道路的复杂缠绕中寻找一个更为广阔的阐释背景,依托这个背景,我们也许能够对好莱坞电影的娱乐力量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文化整体视野,并从这个视野出发全面透析好莱坞娱乐艺术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的思想相当复杂,《聊斋》所反映的思想倾向也相当复杂。有人说从《聊斋》五十万言著作中找不出一种主导思想;有人说蒲松龄属中小地主——不得志的封建士大夫阶层,《聊斋》代表他们的利益说话。我意《聊斋》反映的是清初的社会风气,物理民情,中间有揭露封建腐朽统治的,也有维护封建纲常伦理的;《聊斋》还表现了一种思想倾向,这一倾向不属于封建思想范畴,它从庞杂的封建思想体系中透露出来,而又与封建思想相对立,给我们一个鲜明的印象,这就是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这一内容恐怕还很少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我想就《聊斋》所反映的启蒙思想,作初步的论述。《聊斋》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启蒙思想的精神?我们从下述四个方面,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相似文献   

17.
佛教自两汉之际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就不断地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产生碰撞,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吸收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思想,最终形成了中国化特色的佛教。中国化的佛教特点在禅宗中的表现最为突出,而禅宗的经典《坛经》可以说是佛教中国化的思想总结。《坛经》是出自禅宗六祖惠能之口,经由弟子记录整理而成,是佛教典籍中第一部以"经"命名的中国僧人的著作。《坛经》即心即佛、顿悟见性、入世化的思想价值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并体现出中国佛教重视心性、重视顿悟、重视现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夏伯阳》上映后对中国社会、中国当代文化,尤其是电影史和电影制作的影响,可以以1949年为界,大致划分为两个时期。在后一个时期,《夏伯阳》的影响甚至直接反映在中国国产电影的制作中。而近年来大陆影视的演进发展,多少都表现出试图突破以往艺术创作窠臼的努力,这种中苏文化上的内在与外在关联值得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民歌,往往能在不经意间储存族群的历史文化信息。白马藏族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族群,在他们的民歌系统中,有一些歌曲特例引人关注,两首同名《花儿俏》反映了平武白马人地域文化交流的历史,《夫妻识字》是人们的红色时代记忆,《一个妈妈的女儿》则体现了对"中华民族"这一文化母体的集体认同感,同时也是对国家民族政策的一种音乐记忆。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电影的概念根本上是一个文化核心的概念,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与世界电影整体发展的不断接轨,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概念内涵就是实现在全球化电影产业链条下的发展概念和世界语境下的文化平等对话权利。这一理念不仅可以让少数民族电影在文化特性上展现其概念的包容性,也可以藉此拓展少数民族电影在全球语境下的产业特征、审美维度与商业价值,对进一步研究少数民族电影的未来发展走向具有现实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