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埃米莉·狄更森喜欢孤独,其潜意识中充满了记忆和感情,象一口深深的井。她孩童时代所需的慰藉,家庭未能给予,母亲的细心照料未能满足她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成功之后,她对世界感到失望并厌倦了它,她总是被胡思乱想所折磨,内心冲突最终变成了危机。所以她最终将自然作为她诗歌的永恒主题,自然成了她唯一可去的地方,在自然中她找到了和谐,她所崇拜的自然体现。  相似文献   

2.
人类在创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产生了超额熵增,自然环境本身提供的负熵却不足以抵消与平衡,从而引起了生态危机。本文试图运用熵理论来解读这一现象,认为人类在积极寻找诸如“能源负熵”、“科技负熵”的同时,更应该在认识系统中引进“文化负熵”———生态文化来指导、规范人类的实践活动,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是物质与精神“二体性”,人具有双重生命 :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人类从自然生存转向技术生存 ,但并不能改变人的生物本性 ,工业文明使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类必须由机械性技术生存转向生态性技术生存。克服生态危机的基本途径是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结合、技术进步与道德进步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5.
对文艺功能或价值的看法是卢梭人的哲学在艺术领域的集中体现。从历史的、美学的角度探讨卢梭的文艺价值观,有助于澄清在不同语境下造成的种种“误读”,还其思想的本来面目;而且,在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愈演愈烈,消费文化日趋泛滥的今天,卢梭的文艺价值观对我们认识文艺的存在及对人生的功能有着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数学经常会让聪明人感觉自己笨得不行,事实上,数学非常有趣,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享受。  相似文献   

7.
按大道理管小道理的观点,一个人首先要爱国,其次是爱家,最后是爱己。这个顺序是绝对不能颠倒的。所以当爱家同爱国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则应毫不犹豫、毫无商榷地选择爱国而牺牲爱家;当爱己同爱国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更应选择爱国而牺牲爱己。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沿着这样的“路线图”进行的,这种选择向来被视为高尚而受推崇。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表现饮酒的诗人,他使酒和文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紧密而重要的联系。嗜酒的时代风尚影响了陶渊明,他借饮酒追求精神的超越与解放,化解人生的种种感伤、焦虑与痛苦,他在酒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和慰藉。他以自己的真性情和大才气实现了诗与酒的完美结合,达到了酒与诗的最高境界。诗酒合一表现为陶渊明引酒入诗,以酒寄意。诗酒合一使陶渊明更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使其诗文中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9.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她一生归隐幽居,却为后人留下了近1800首别具一格、内容丰富的诗歌。文章通过分析狄金森的代表性诗歌,考察她对生活、友爱、自然、上帝、死亡和永恒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以期窥视这位女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阐明了她是一个勇敢执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10.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诗人。她以自然物为创作对象的诗歌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见解而深受读者的喜爱。本文通过对部分自然诗作品的解读,分析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景色诗和哲理诗以及其超验主义自然观和反超验主义自然观,揭示了女诗人对自然的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   

11.
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审视了上帝、死亡、永生的关系。其对死亡的观察和体验 ,使死亡变得不再可怕 ;对永生的期待 ,使人热爱人生 ;对上帝无情和冷漠的愤慨 ,显示了诗人热爱人类的崇高情怀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狄更生诗中的意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韦兰芝 《南都学坛》2000,20(1):53-55
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的诗篇以大量运用意象语言而著称。她在塑造意象方面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善于在诗中将大量隐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结合使用,善于运用平凡渺小的事物来表现崇高庄严的主题,善于创造高度浓缩的比喻和大量的怪喻,善于将具体与抽象嵌合使意象抽象化等等。  相似文献   

13.
泰德·休斯自幼热爱自然,家乡因工业革命而受到的环境破坏给他留下了刻骨的记忆.入剑桥时他广泛涉猎有关人类与自然的著作,毕业后曾与花草和动物为伍数载,更与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生态的日益关注,休斯本人又积极广泛阅读东西方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著作并深受其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然观,并凸显其作品中.休斯的诗集形成过程也是他自然观形成的过程,其作品记载着他探索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足迹.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具有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下的特殊性,也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推进而不断创新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性与开放性的统一认识,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的价值理念、外化为人的行为规范的培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比较文学的角度 ,运用哲学、人格心理学、符号学和禅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探讨了人格与山水诗的内在联系 ,并具体分析了几位中国古代诗人及其作品的特点 ,指出山水诗是一种精神的实践 ,是诗人感情的宣泄、境界的升华和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死亡是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反复吟咏的主题,她的死亡诗歌触及了死亡的规律、过程和意义.在基督教的传统教义和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影响下,迪金森的死亡观是豁达而又现实的, 指出死亡是通往永生的桥梁,但灵魂最终能否获得永生还掌握在个人手中.  相似文献   

17.
变异与突破——谈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创新艺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语言的变异往往引起语言的前景化,从而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体验.同样变异也使狄金森的诗歌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其具体表现为:大量使用破折号;以蹒跚不稳的近似韵代替严整规范的压韵法;句法难懂,选词奇特.她也因此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富创造性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从3个方面分析了艾米莉·迪金森诗歌开放式结尾与文体突出的关系,指出艾米莉·迪金森诗歌开放式结尾一般都有明显的文体突出标志,文体突出加强或促成了诗歌的开放式结尾.  相似文献   

19.
论浪漫主义诗歌中的"自然愉悦"与生态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有机自然观深受18世纪博物学理论的影响。在其以"自然愉悦"为主题的诗歌中,自然事物的"愉悦"情感与人类情感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有机联系,通过对这种联系的独特再现,浪漫主义诗人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认识,这对当前文学批评中的生态反思有着可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