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V+O+下去"格式演变的历时考察——兼谈"V+O+复合趋向动词"格式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少见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 O 复合趋向动词"格式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较少见。文章以"下去"为例,以"V"为突破口,通过对"V O 下去"格式演变的历时考察发现:与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中能进入此格式中的"V"的范围更小。因此,"V"使用范围的缩小是导致"V O 下去"格式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少见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汉语"的"字词组和英语"定冠词+形容词"词组组词现象分别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3.
“程度副词 专有名词”短语结构在句子中处于形容词典型的句法分布位置,是一个典型的形容词性句法框架。“程度副词 专有名词”这一偏离搭配现象存在的修辞语用条件表现为:一是这一句法框架为“程度副词”与“专有名词”的偏离搭配提供了一个句法结构合理化的依据;二是“专有名词”应具有形容词性语义特征。“程度副词”、“专有名词”相互之间具有搭配选择限制条件。“程度副词 专有名词”短语结构的语义内容具有语境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3+5"城市群从理论酝酿到概念提出,日前已进入启动实施阶段,作为保障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3+5"城市群法律协调机制便呼之欲出。"3+5"城市群法律协调的现实基础有":3+5"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3+5城市群的各成员行政区划不变;法制统一不能"3+5"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需求。构建"3+5"城市群的法律协调机制,需从建立统一机构、推进地方立法、扩大公众参与以及注重评估咨询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5.
6.
王天佑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13
现代汉语中的"非"类格式按语义可分为三类,即意愿之必欲、情势之必须和推断之必然,三类格式在语义和语用上表现不同。另外,"意愿之必欲"和"情势之必须"类的"非"类格式可构成取舍句,而"推断之必然"类的"非"类格式却不能构成取舍句。 相似文献
7.
“又……又……”格式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颖萍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8(4)
本文以大量实际语料为分析基础,在考察“又……又……”位序的基础上。对“又……又……”格式的内部语义关系、连接成分的概念关系及“又……又……”格式的语义表达功能进行了分析考察。 相似文献
8.
9.
傅满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9-110
由"名-动量"式复合量词参与构成的"名+数量"结构在"动+名+数+复合题词"格式中能不能作后置定语,至今未有定论。在此持肯定的观点并就此加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0.
好个X格式来源于唐五代时期(S)好个X这样的名谓句格式。在语法化过程中,格式中的好由性质形容词演变成一个专用的感叹标记。随着好进一步虚化,个也由结构助词发展为量词,X项也扩展出引语和专名的用法。好一个X是好个X通过类推方式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多 N”和“少 N”具有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两者的数量不一上。造成其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有认知的象似性、出现时间的不同步、使用频率相差悬殊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金继刚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2):38-40
促销在企业营销活动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促销的费用在营销开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但其效用却并不与其费用比重的增长成正比。企业在制定促销策略时,往往只是孤立的考虑单向的促销活动,面对企业的促销目标群体时缺乏灵活性,从而很难达到促销的目的。企业在设计促销组合时,应该巧妙地使用“推动策略”和“拉引策略”。本文就促销组合设计中的“推动策略”和“拉引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企业在进行促销组合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为营销实践者提升促销效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16.
17.
张东赞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4):111-113
考察了受益结构标记"给"的形成过程,并且对比了语义相关的一组"受益"类动词,认为"受益"这一语义特征以及双宾语的句法结构对"给"发展成为格式标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该运动解决了党和革命事业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为党的发展建设和革命事业的继续进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整风运动进行系统研究对于党的事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则将关注点放在其发生的历史深层原因这一方面,揭示问题的形成与解决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介宾结构"往+NP"可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用于动词后作补语,形成"往+NP+VP"和"V+往+NP"句法格式。这两种格式都可以表示位移类事件,前者可表示现实类位移事件、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虚拟类位移事件;后者一般只表示虚拟类位移事件。这三类事件并不是没有任何关系,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讲,虚拟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的隐喻,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向虚拟类位移事件的过渡状态。三者均体现了意向图式中的路径图式。 相似文献
20.
从心性论角度考虑,罗汝芳“安常”理论的提出意义重大。近溪思想体系中,“安常”具体有三层内涵:安顺于自然“天性”之常;安适于社会伦理“人情”平常;安处无常人间,视“无常”为“常”。炼就“安常”心性需要可行途径:“悟”以达道;“忘”以“自适”;复归“人情”以入“圣王之田”。某种程度上,对于罗汝芳而言,持有“安常”之心乃是悦处“无隔”之境的必要条件。所谓“无隔”实是思想家理想世界的关键特征。罗汝芳“安常”理论的丰富内涵与其《易》学思想紧密契合,同时与阳明学“求乐”心性观一脉相承。然而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时代文化的发展,使得近溪“安常”之论呈现出更高程度的融合特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