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实相融的和谐美和意境美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典范,为语言的简约美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评价标准.它启示我们语言的简约美是明晰美、准确美和简朴美的和谐统一,可以通过新、旧信息的合理安排和语境暗含的适度控制来实现;在语用中则具体体现为交际者语量的减少,语义信息量的增加,语量的减少和信息量的增加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罗钢 《文史哲》2012,(1):5-21
长期以来,"意境"被认为是中国美学和诗学的中心范畴,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出现了多种版本的"中国古代意境范畴史"。实际上,这些"意境史"都是现代学者依据王国维等提供的理论范式,利用中国古代诗学的思想素材所进行的一种人为的话语建构。这种建构过程同时就是对中国古代诗学歪曲和遮蔽的过程。在中国古代诗学传统中,"境"、"境界"、"意境"都是一些高度语境化的术语,只有深入研究这些术语所从出的语境,才能对它获得一种历史性的理解。尽管在中国古代诗学史上出现过各种以"境"论诗之说,却不存在一种今人所谓的"中国古代意境说"。这种"意境说"乃是一种"学说的神话"。  相似文献   

3.
李祖胜 《云梦学刊》2002,23(2):81-82
音乐的意境美一直是二胡艺术追求的一种民族性审美特征。二胡艺术的意境美,主要表现为演奏的舒缓和音色的空幽。  相似文献   

4.
杨朔是一位富于诗人气质的散文作家,在当代文学发展史上,是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诗化散文的艺术主张。他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动人的诗意,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刻意追求诗的美,他在散文中追求诗一样具有意境美的语言。这些追求,形成了他清新明澈、婉约含情的个人风格,并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在美学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船山无心作书家。但其书艺的意境美有四个方面:文质彬彬,雅致妍妙;以势达意,曲写心灵;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心手相应,变化多姿。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与西方在表现艺术与再现艺术及意境与典型的不同传承及其相互关联出发 ,借助和吸取其理论成就 ,用以探讨作为叙事文学的《西厢记》中意境与典型融合的特性 ,并重点分析了融于其典型系统的意境的情景交融与追求神似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7.
“意境”说六种及其申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古人的论述和今人的研究中 ,述评了六种“意境”说。指出这六种“意境”说的合理性和缺憾。本文认为意境是人的生命力开辟的、寓含人生哲学意味的、情景交融的、具有张力的诗意空间。这种诗意空间是在有读者参与下创造出来的。它是抒情型文学作品的审美理想。“生命力”的活跃是意境的基本美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自先秦以来,随着道家哲学在艺术领域中的逐渐拓展和不断延伸,“意境”逐渐成为中国艺术创作中永恒的追求.同时,“意境”理论的产生正是以道家美学思想,特别是以庄子美学思想作为主要来源的,从而奠定了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重要的理论地位.从“超以象外”入手研究“意境”的核心问题,会使人们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由“意境”带来的“至乐至美”.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下半期符号学进展最明显的趋势,是摆脱"语言中心论"(glottocentrism),符号学不再以语言学为核心模式,不再像语言学的一个延伸,而是以人类文化中的普遍意义行为为研究对象。文化是一个社会相关表意活动的总集合,而文化意义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九叶诗派作为现代诗歌流派的重要一支,历来受诗歌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从主题关注、意象构置和情绪表达三方面对九叶诗派的现代诗美进行论析.指出九叶诗派在创作及理论上进行现代与传统的融合的努力,并对九叶派在中国文学现代化、新诗现代化中的价值地位作了新的审视和界定.  相似文献   

11.
意境的“语象符号”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象符号,是以语言为材料,而负载感性信息的符号.语象符号,包括音象符号、字象符号、句象符号和义象符号,是营造中国艺术意境,特别是诗境、词境、曲境、赋境、文境和书境的主要媒介.下面我们就从音象符号、字象符号和句象符号的结构层面,逐一阐释“意境”在这些结构层面上的审美内涵.首先,从音象符号角度,阐释艺术意境.“音”来源于“声”.声分三类,一是自然声,二是器声,三是人声.其中人声是语言的原型,也是构成音象符号的基本材料.在前语言阶  相似文献   

12.
宋德孝 《北方论丛》2012,(3):135-138
受索绪尔符号学的影响,巴特、列斐伏尔、鲍德里亚等消费社会理论家认为,消费社会中消费的涵义发生了转变,它超越了经济学意义对物品使用价值的占有,成为一种对意义关系的占有,即符号性消费。他们进而将对消费社会的符号学批判纳入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范畴之中,试图开创"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他们提出的"符号消费"、"符号价值"、"符号的政治经济学"等范畴,颇具时代性,但试图将"符号的批判"替代马克思的商品逻辑批判,尤其试图消解使用价值的现实性,则是其理论舛误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电视艺术的美学属性 ,从审美的角度去论述广州师范学院建校四十周年电视专题片《走向未来》的艺术构思 ,提出了运用三个审美层面的创作方法 :即以意境之美、节奏韵律之美、典型形象之美来建构该片的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诗界革命"的倡导中,"新意境"是重要的构成因素。王韬对"新意境"的追求是开风气之先的。王韬诗歌中的"新意境"主要表现在《蘅华馆诗录》中的酬赠诗和海外诗两类作品中。尽管王韬诗中的"新意境"在他的全部诗歌中还是很有限的,不及后来黄遵宪表现的丰富,但毕竟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对"诗界革命"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作为审美范畴,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意识与中国古代诗歌比喻象征传统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意境虚实结合的基本创作手法,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美学特征,言、象、意的包蕴性和层次性以及意境中的艺术形象的特质与功能等,都深受中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和<周易>的影响,我们完全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在它们那里找到这种渊源关系,这对以后意境理论的发展和完备提供了一种文化背景和思维视野,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雁  付强 《东岳论丛》2013,34(2):92-96
意境是中国古代造物艺术在满足实用功能基础之上对艺术审美的追求与提升。从动态时空的情境把握和虚拟世界的精神建构两个方面,说明造物艺术中的"意境"是人们从客观可感的外在物态逐步进入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境"之中,出"景"入"境",由"表"及"里",达到一种精神的超然,这是一个动态的造物过程和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在场理论与《人间词话》中的不隔论有许多息息相通之处。在场论中的敞开、照亮、与幽暗沟通等概念,和不隔论的历历在目、情景交融、言外之意等观点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以在场学说来阐释不隔论,对于不隔论的价值和历来争论问题会带来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家和文学家都关注语言的言外之意,研究语言的言外之意一直是现代语言学的热点题,从奥斯汀最初提出言语行为理论开始,到格赖斯的会话含义,再到舍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言外之力",直至近年来兴起的关联理论,无一不对语言的言外之意产生浓厚的兴趣。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人最早也最善于运用语言的言外之意。中国的"意境说"要比西方人提出的"言外之意"理论早两千年。通过追根溯源,我们发现"言外之意"理论和"意境说"的哲学来源有相通之处,甚至可以说"言外之意"理论的产生受到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王玉琴 《天府新论》2010,(4):128-134
境界是<人间词话>的核心内涵,学界普遍以王国维是中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而把境界等同于意境.通过对两概念的统计和辨析可以看出,两者不能等同,王氏对意境的使用仍不出传统诗学范围.而从<人间词话>中境界使用的频次、内涵、结构、思想资源等方面和意境比较,则王氏境界说有二层大的内涵,一是境界的本意,即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这一层意义是意境不具有的.二是境界在意境的范围之中,但境界是意境的高级阶段,有境界必有意境,而有意境未必有境界,境界是在意境的基础上融入格调、无功利之真、堂庑气象等元素之后一个更高的原则和标准.<人间词话>在文论史上的意义是境界说,而不是意境的集大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的独到之处,就是在崇尚自然的同时,结合中国特有的文化,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创造出令人神往的美的意境。从历史文化角度,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意境观念之间渊源关系的追溯,可探讨其所包含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