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联理论下,诗歌是可译的。译者作为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交际的桥梁,为了保证交际的成功,必须传递最佳关联性。以《鹿柴》为例,在对原诗理解的基础上,从影响关联性的两个因素方面对其译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语》一书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记载孔子及部分弟子言行及事迹的短篇语录体散文。文本真实地辑留了孔子生前与诸弟子及时人的谈话记录,基本真实地反映了东周时期的汉语实际面貌,而其中的称谓词语的使用亦基本反映出当时的称谓习惯及交际礼仪。弟子所使用的称谓自己的称谓词语包括自称代词和名词性称谓语。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称谓方式中,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在与其他亲属对话时,通常是以听话者的称谓视点来指称自己的配偶。这种称谓方式有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在交际中有其独特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有着丰富的仿拟这一既新奇又独特的语言手段,对它的理解与认知,必然是一个由交际对象为获得仿拟的语用意义而进行的语用推理过程。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成功依赖互明和关联两个条件。交际者将交际意图以关联的仿拟形式明示出来,交际对象则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推理出与自己的认知环境相关的交际信息,从而达到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从对比语用学的角度对不同语言中的称谓表现形式、称谓的语用异同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相同的称谓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语用功效,对不同语言的称谓进行语用对比分析能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从事各种职业的平民阶层空前壮大。对《醒世姻缘传》中的职业称谓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三类不同的职业称谓与平民阶层中的三类不同成员密切相关。研究这些职业称谓,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了明清平民阶层的总体状况和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VP NP 的”这类职业称谓短语“NP”化的分析,试图为这类职业称谓短语在交际中的显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阅读理解过程是读者对阅读材料中的明示信息进行推理并获取作者交际意图的动态过程。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依据阅读材料进行关联性程度最大的逻辑推理并得知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着眼于整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作者真实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9.
墨家逻辑有认知和交际双重功能。本文钩玄提要 ,简论《墨经》辩、名、辞、说、知等逻辑与认知范畴的含义 ,以及墨家逻辑的体系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虽然主要是用来研究语用学的,但关联交际原则“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却从交际的角度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的本质是跨文化交际,译者要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找出原作品中的最佳关联性,并在译语作品中将其再现,以实现交际的成功。文章认为最佳关联转换应成为关联翻译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1.
南朝梁释慧皎撰写的《高僧传》中,僧人佛徒称谓名目繁多,意义类别丰富.其来源类型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一、音译型,即从梵语中或其他语言中音译过来的称谓词语;二、借用型,直接借用自中土文献中的称谓词语;三、混合型,即音译而来的称谓词语在进入汉语词汇系统后,再和汉语中其他成分构成新的称谓词语;四、意译型,即根据佛教先有的称谓概念用汉语成分构成的称谓词语.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该书语言系统的精密性和交错复杂性以及语言接触所导致的不同类型文化之间的融合,这体现了《高僧传》作为较早的与佛教有关的中土文献,在译经语言与汉语趋于融合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汉浯称谓词从传统称谓词脱胎而出,既保留了某些传统称谓形式,又产生了新的变异。本文拟从传统称谓词与现代汉语称谓词的差异入手来考察现代汉语称谓词的特点以及现代汉语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称谓词与文化的变革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在语言中反映这些变化以适应交际的需要。称谓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际的需要,称谓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且,在这发展变化中也反映着民族文化变革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境参与下的交际意图的实现及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德生  宋潇潇 《云梦学刊》2008,29(6):137-140
成功的交际就是交际意图有效的表达、传递以及辨识的过程.交际意图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发话人对意图的表达和传递以及听话人对意图的推理和辨识也是一个动态认知过程.在示意——推理的交际模式中,示意与互明是交际意图实现的必要条件和标准.认知语境在交际中的语用制约和推理功能决定了它在交际意图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翻译认知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而又非常重要的能力。《综合英语》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翻译认知能力,而注重学生翻译认知能力的培养又能有效促进《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树立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的顺应性、关联性及语境性认知意识,倡导探究式、合作式及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翻译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5.
广西农民工语言实证研究表明,在语言容量的扩展上,农民工普通话水平进程比较慢、普通话运用水平不高;在语言认同上,农民工语言亲感评价家乡话高于普通话,语言功利评价普通话高于家乡话;在语言交际模式选择上,农民工在公用场合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选择倾向越来越明显,称谓语运用中,既有方言称谓成分的保留,也较好地吸收了城市中的称谓用语,体现了农民工语言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楚居》是出土文献中一篇有关楚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文献。两年多来,学术界已有多位学者撰写文章加以探讨,这些文章的内容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即有关楚族起源的问题。笔者读了这两年来发表的有关《楚居》与楚族族源的论文后,颇觉意外,同样根据一篇出土文献,学者们作出的解释却五花八门,大体有淅川说、关中说、湖北说与中原说诸种。这固然因《楚居》中所涉及的古地名可能和今日学者们考释的地名在文字的记录上差别较大外,应当也和学者们在楚族源流及迁徙过程认知的不同有关。笔者通过对《楚居》及相关信史资料对比考辨,认同黄灵庚先生的"楚族起源于中原"说。  相似文献   

17.
对《周易》文化智慧进行一种现代解读,通过筮法筮仪的文化原型和《周易》本经64卦爻符号言辞的文本分析,发现在迷信和科学等诸多躁动称谓评价下潜行的文化智慧特质,即一种日常性。主要表现为象数筮法上"孑立应多"的经验关联性日常思维,以及人事解筮上"观物取象"的自然顺应性日常伦理,正是这种日常性特质,是真理存有和发生的场,并促成了中华传统智慧与现代文明的持久张力。  相似文献   

18.
于艳 《兰州学刊》2008,(Z1):151-152
D.Sperber和D.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广告也是广告人与广告受众之间的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在广告交际过程中,广告受众根据广告人设置的明示信息和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语境假设,直至找到最佳语境并对话语做出最佳解读。文章借助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性和动态语境等理论,对广告明示和推理过程加以阐释,分析了广告受众获取最佳关联从而正确解读广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论汉语称谓的困境与缺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言语交际中存在着称谓难的困境。但是,称谓的困境不等于称谓的缺环。称谓的困境是个人对称谓词语如何选择的问题,是个人运用语言时的一种语用现象,与汉语称谓系统无关。同其他语言相比,汉语称谓词繁多,为人们选用称谓词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汉语称谓词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称谓缺环理论有悖语言的系统性原则。称谓困境的根本原因或症结在于等差原则和情感原则。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符号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媒介和文化传递的载体入手,着重阐述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受文化认知和语用推理原则的影响,从而影响交际的效率。这是因为人们的文化认知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并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值所致。此外也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Grice的合作原则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