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易正中 《云梦学刊》2013,34(2):138-141
根据"反预期"理论,"哪里是A,而是B"构式从语义来说,它主要表示三种意思:1)不是A,是B;2)形为A,实为B;3)不仅仅A,而且B。在语用方面,它往往通过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以增强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
"被XX"结构是时下网络等新闻媒介非常流行的汉语语言现象,本文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把这一结构和传统被动结构相比较,发现两种结构在"被"字的属性、形式构成、语义本质和语用功能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被XX"构式这一语言现象的使用增强了被字句的复杂性,这对"被"字句和被动句习得的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以A为B"构式可表达4种语法意义:选择义、比较义、准则义和描述义."以A为B"构式核心表示客观认定,事件主体使两种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并且进行认定判断.表"选择义"和"比较义"的为该范畴的典型成员,表"准则义"和"描述义"的为非典型成员."以A为B"构式是一个心理上的完形认知过程,凸显原则的作用对构式"以A为B"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A是该结构焦点;通过转喻将次认知域放在主认知域中凸显的位置,传达"以A为B"构式的核心语义.  相似文献   

4.
张晶晶 《兰州学刊》2011,(5):131-134
西方现代哲学经历了从经验主义到唯理主义,再到体验主义的转向,而在语言学界,从结构主义到生成语法,再到认知语言学,正是这一哲学转向的具体体现。文章对汉语取舍构式的研究就是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而认知语言学的根基正是体验主义哲学。像"宁可"、"与其……不如……"、"非得……"和"偏偏……"等取舍构式,所表达的都是取舍主体根据自身的主观标准对取舍项所进行的抉择。  相似文献   

5.
"早不VP,晚不VP"构式中VP成分一般是动词或动词性结构,该构式通常用于表不满、责备、意外的语境中,起着强调或突显责备语气的作用;它能表示责备的构式义,该构式义是说者把不满的情景语义附加在构式上而形成的,其构式义具有不可推导性;该构式是一种反预期主观化表达的修辞构式,它既传递反预期语言信息,又表达了说者对言语事件或行为的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论同语的语用修辞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语从本质上属语用功能,其意义属于会话含义,取决于语境,具有丰富的语用修辞作用.从语法上来看,同语的语用修辞功能的实现必须借助于某些句式和副词的使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从语义上来看,其会话意义的实现必须从事物的本质特征这一角度来考虑;从认知角度看,同语的实现基于人类对于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范畴化.  相似文献   

7.
传统修辞学将转喻约简为词汇间的替代,对转喻修辞功能的讨论比较简单;认知语言学把转喻看作一种普遍的认知方式,忽略了转喻在日常语言,特别是在文学语言中修辞效力的体现。转喻既是一种认知机制,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语用现象,二者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王擎擎 《南方论刊》2007,(11):54-55
本文探讨的内容是语言中的重言式"A是A"和矛盾式"A并且非A",出现这两种句式的原因以及这两种句式在语言中所起到的语用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9.
祁峰 《北方论丛》2011,(5):60-62
从构式语法视角看,"副词+名词"结构属于"D+X"构式,整体上的形容词性和可度量性都是由该构式的结构义赋予的,这一构式的产生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构式框填,二是语用类推。  相似文献   

10.
极性构式是表达语言极向性的一些固定语言模式.广告语体中越来越频繁地使用极性构式来增强表达效果,语言凝练深刻,遵循了广告法则,广告效应明显.极性构式的运用开创了广告语体语言运用的新视角.本文试以广告语体的极性构式运用为着眼点,探讨极性构式运用的认知基础和修辞功能,实现认知语言学理论与修辞学的有机结合,为建构认知修辞学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试论修辞隐喻与认知隐喻的本质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门学科的建立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与范围.认知隐喻的研究还存在着与修辞隐喻界限不清的问题.本文讨论的是修辞隐喻与认知隐喻的本质区别:认知隐喻具有方向性、系统性、凝固性等特征,修辞隐喻不具有这些特征;认知隐喻从根本上说是语义现象,修辞隐喻则是语用现象;认知隐喻是相似性先于隐喻,修辞隐喻则是隐喻先于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可逆性双数量构式以其形式的特殊性和意义的复杂性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截至目前,学者已对现代汉语可逆性双数量构式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进行了研究,理论成果颇丰。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构式语法和认知语法的视角,探讨了可逆性双数量构式特殊的配比关系、构式对动词功能的限制、可逆性双数量构式所表达的语用意义差别,以期深化人们对该构式的认识,为语言本体研究及语言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汉英混用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在新兴人群中出现的一种奇异的语言现象,有人称之为“语言怪胎”,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归类整理,来分析这类语言现象的语用意图和修辞意义,试图说明其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4.
由"是"构成的三种附加问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由判断动词"是"构成的三种附加问:A式"是不是"、B式"是吗"、C式"不是吗",比较其信疑程度与语义倾向,指出:A式的语义倾向是肯定;B式要求对方确认,疑大于信,后者实际上是反问句,无疑而且带有假设反驳意味。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比较三类附加问的特点,并且从认知上解释其形成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构式研究方法的衍变一直是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进行的,从C.Fillmore到R.W.Langacker、J.R.Taylor、A.Goldberg、W.Croft等人,他们在各个阶段的构式研究各有侧重和建树,从框架语义学、自主—依存关系到概念整合生成、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激进构式语法等构式理论的建立和阐述,正是构式研究方法逐渐完善的过程,也是构式语法研究方法得到广泛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构式是一种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词汇义和构式义相互作用生成的,句子意义不是单纯的组成句子的词汇意义的相加,句法结构本身也具有某种独立的意义,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文章主要就"V+起来"结构分析其构式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非范畴化是范畴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动态地呈现语言创新及词汇、构式的语篇功能多义性,说明不同语法范畴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合理解释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应该充分融入非范畴化,弥补传统语法教学的不足,完善语法教学,注重从词汇的非范畴化讲解非原型语法构式,注重讲解词汇非范畴化与构式多义性的关系,注重从识解策略的角度讲解语法现象。非范畴化理论顺应人类认知规律,能够为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语用和修辞是两门有着交叉点的学科 ,极易给人以错误的印象 :语用 =修辞 ,因此有必要弄清二者的区别 ,以澄清误会 ,明确它们各自的研究对象、范围、任务 ,真正认识这两门学科。本文试图以新的视角来区别语用和修辞 ,认为语用和修辞存在着以下的相异点 :达意与得体的差异 ;语境的突发性与既定性的区别 ;表达的自觉性与自发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马梅玉 《殷都学刊》2011,32(1):117-121
介宾结构"往+NP"可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用于动词后作补语,形成"往+NP+VP"和"V+往+NP"句法格式。这两种格式都可以表示位移类事件,前者可表示现实类位移事件、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虚拟类位移事件;后者一般只表示虚拟类位移事件。这三类事件并不是没有任何关系,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讲,虚拟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的隐喻,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向虚拟类位移事件的过渡状态。三者均体现了意向图式中的路径图式。  相似文献   

20.
评价是一个表达范畴,与句法、语义和语用都密切相关。评价意义可以通过词汇手段显性表达,也可以通过句法手段隐性表达。由于隐性表达比较隐蔽,对其进行发掘和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属于隐性评价的个案研究,论述了“不/没+VP1+等于+没/没有+VP2”构式的句法和语义、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化、构式的语用功能,发现该构式表达一个蕴含假设关系的主观等值命题,主观性非常强。构式由动词“等于”连接前后两项,语义重心在前,其构式义是主观推介和隐性评价的复合。该构式具有焦点凸显、广告宣传、施为导向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