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资本主义国家女性反全球化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问题,在反全球化的参与者中,女性工人为数很多.她们在运动中也表现得非常积极和活跃.这是因为女性工人深受经济全球化之苦.经济全球化使大量的女工失去了工作,或不得不从事工资极低的工作,致使劳工家庭的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全球化因为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所以使性贸易和血汗工厂等违法犯罪活动难以得到控制,致使女性深受其害.公司的全球竞争还使工会组织遭到很大破坏.  相似文献   

2.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机器的轰鸣声就开始将历史加速。工人阶级也随之被推向前台。成为建设时代的主力军。在我国。工人也受到高度肯定和尊敬。工人们曾经豪情万丈地高歌:咱们工人有力量! 然而。随着市场化、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人的处境也随之急剧变动。这些变动在我国表现为:外资在华企业大量涌现。雇佣大批中国工人;农民工成为“蓝领”的主要成分;国企改革。大量国企职工下岗。成为了新弱势群体。 在这一背景下。一批心系工人命运的维权活动家成长起来:政府工人组织敦促在华外资企业建工会。在新的环境和背景下继续为工人争取权益;农民工自己组织起来维权。在争取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促进步。求发展。力图融入城市社区。实现与当地社区的和谐共生;知识分子深入到老工业基地。调查研究下岗工人面临的困难问题。与下岗工人同呼吸共命运。带给了他们鼓舞和希望; 港台的工人维权则走得更远。不仅为自身利益奋斗。而且使工运与公民精神接轨。与国际接轨。思考大方向、大问题。向现代化、专业化层次迈进。公民意识的提高与社会政治文明的发育程度相辅相成。 全球化时代各国工运发展轨迹。使我们看到中国工人维权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金钰 《华人时刊》2009,(2):62-65
国际权威人力资源调查机构万宝盛华日前在对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7万家企业调查后发现,技术工人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韩国、日本以及中国等国家都比较紧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的短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怀疑论者指责道,全球化尤其会伤害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工人。其实不会。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正在改变中国传统的生产模式与劳资关系.随着生产过程的网络化,传统由政府、企业和工人三方参与的劳资关系格局开始被打破.随着跨国公司、全球公民社会组织等新的行动者的出现,工会等传统的行动者也在改变自身的行动.在新世纪初的中国,国家发动的工会化运动、跨国公司推动的车间民主化,以及全球公民社会组织对劳工的充权等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全球化时代下中国的劳资关系的网络化发ⅱ展.这种新的劳资关系格局,既非以国家为中心,更不是以劳工为中心,而是一种多元行动者构成的网络化关系.通过对在福建泉州的美资沃尔玛超级市场成立基层工会组织、跨国公司和全球公民社会组织在福建的代工企业进行工会代表的民主选举,以及在广东的一家代工企业成立员工委员会的三个个案的研究,文章旨在对全球化时代中国工人在企业层面的组织行动和利益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全球化时代下劳资关系网络化对中国工人的团结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能力的本质是知识,工人的知识是企业技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人的知识可以从宽度、深度、非常规程度、专用程度、默会程度和互补程度六个维度来测量。本文仅就工人知识互补性这一维度进行深入研究。正是由于知识内在结构的互补性以及每一个人的具体经验都是有限的,分工才变得合理和有意义。但目前对于工人知识互补性的研究,仅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缺乏定量分析。本研究通过严谨的量表制定过程,开发出一份具有使用价值的测量汽车制造业一线工人知识互补性的量表。  相似文献   

7.
批评者认为全球化会伤害工人?这看法对吗?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科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空间”对于分析资本全球流动的重要意义。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以列斐伏尔和大卫·哈维的空间理论作为基础,综合国外学者对于空间的研究,力图阐释清楚:资本为了达到积累的目的,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生产空间”的,进而论述资本生产空间的具体过程,并通过这一理论提出:对全球化背景下发生在工人身上的变化,需要放置于资本生产空间的异质性、结构化过程中去理解。最后对这一理论视角进行归纳,以期丰富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人问题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盘点     
调查/Surveys全球化做的够不够好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一定是各种经济形式都参与的地区,而且一定是开放程度非常高的地区大的不见得就是最好的,在全球化的程度上,一些小国家和小地区不仅富裕、稳定,而且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至少全球最富有创意的企业调查和全球化程度调查公司科尔尼咨询2007年的数据是这样显示的。在科尔尼历时一年的调查中,各地抽样调查员参考了经济一体化、人际交往、政治参与和科技交流等12项指标,对活跃在世界经济上的最主要国家和地区做了一个比较权威的调查,结果新加坡和香港的国际化、全球化程度最高,因为这两个国家和地区吸收国外的投资和经济形式最多元化。新加坡已经是连续3年被评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或地区了。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国经济都在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世界经济趋向于一定程度的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大大提高。随着这一过程的加深,它给各国经济和社会将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如何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中实现共赢,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对跨国资产阶级的认识是解析全球化中阶级关系变化的一把钥匙。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全球化现实和近年来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论述了跨国资产阶级的现实存在及其必然形成的经济和政治根源;从五个方面讨论了跨国资产阶级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跨国资产阶级对国家机器的性质和功能,对民族国家内部的阶级结构,对全球阶级斗争以及民族国家内部阶级斗争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论的合理性在于:社会基本矛盾论要解决社会存在的基本公正问题,即社会财富分配的合理,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阶级对抗和斗争是解决社会基本公正的最直接的手段和方法。有关人的基本需要及阶级概念,具有客观和可量化的特征,可纳入科学的范围进行定量分析。阶级分析法是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解放前,工人阶级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解放后,工人阶级翻身做了主人,成为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改革开放后,工人阶级的内涵逐步拓展,成为除了种地农民之外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然而,工人阶级内部已分化为若干个社会阶层。如何整合各阶层利益,使其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而奋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包含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阶级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无产阶级政党斗争策略等基本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分析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演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其阶级斗争理论为分析当代阶级现象和政治形势奠定了基础,其世界历史理论为透视经济全球化复杂状况提供了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5.
建国后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理论根源。具体而言,包括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估计,对马克思主义某些观点的教条化理解或误解,长期处于激烈的战争和阶级斗争环境中的经历及阶级斗争思维方式的惯性作用,民主法律制度不健全,党内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现象严重等。  相似文献   

16.
阶级范畴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假设。作为逻辑起点的阶级概念贯穿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学说,因而也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虽然在马克思之前,资产阶级历史学家阐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各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但他们并未将阶级概念作为政治哲学的基点,更不可能将此概念作为终身的实践指南。阶级概念是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关键。抽掉阶级概念,整个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体系就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为了社会地位而展开权力斗争。这种权力斗争是组织化的权力规训的结果。权力斗争既在聚集和社会场合中进行,也在社会场域中进行。在日常聚集和社会场域的斗争中,人们都要为争取权力资源和制定规则而努力。权力斗争规则的制定者是在权力斗争的分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阶级斗争,也存在着微观权力斗争。  相似文献   

18.
清代苗官制对苗族神判权威性合成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疆尊神白帝天王的神判权威性合成要素之一为苗民与日俱增的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观念。乾嘉苗民起义逼令清廷改施“以苗治苗”之策及设置苗官制。苗官对苗族社会生活的直接干预蕴酿并激活了苗民的阶级意识、阶级斗争的新情状,促成了神判权威性的认定。  相似文献   

19.
后革命时代的革命观:毛泽东邓小平的独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为:在后革命时代,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毛泽东认为:一个是以建设为主题的革命,即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一个是以阶级斗争为主题的革命,即“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直至“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则认为:一种是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的革命,一种是生产力方面的革命。改革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分别是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革命重心实现了从阶级斗争到发展生产力的战略转移。后革命时代的革命观逐步确立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观念,这是对传统革命观的超越与发展,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塑造具有多重属性的人物,模糊阶级分野,以非阶级性意识淡化阶级斗争或阶级对立的绝对性、单纯性以及阶级斗争的绝对权威性,是作家们消解阶级意识的重要方式.从思想意识方面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新时期作家在一定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的促动下,对中国当代政治、中国现代历史和国民性进行反思和考量的结果.从艺术方面看,这一倾向又是艺术反叛的表现.这一创作倾向在体现社会思想解放、人文科学的进步和文学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部分作家的思想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