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沈阳“西洋古典式”住宅建筑的调查考证,研究此类型住宅建筑所反映出的近代沈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总结此类型住宅建筑的特点。利用大量的实地考察和历史文献资料,研究和分析沈阳“西洋古典式”住宅建筑的历史背景,并对几个典型建筑实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此类型住宅建筑的建造特点和建筑风格,确定了沈阳近代建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建筑的形式。由于沈阳近代历史时期的背景,决定着此时期的住宅建筑是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反映出近代西洋建筑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沈阳的相互碰撞、交融,形成了沈阳地区近代住宅建筑独特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至上性与趣味性可谓皇家园林的艺术特色之一。通过对遂初堂在乾隆花园中整体布局、局部环境及单体院落空间的分析,解读堂在中国传统建筑布局中的空间设计手法和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是如何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表达人类情感的。  相似文献   

3.
劳理 《新少年》2014,(7):22-23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又称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和圆明园兽首铜像。 乾隆与兽首 话说当年有一天,清朝的乾隆皇帝闲来翻阅一本关于西洋宫殿的图书时,发现书中所绘的西洋石造建筑宏伟大方。尤其是那喷水池,精巧奇妙。他顿时被吸引住了,心想:这等美妙之物,堂堂大清天朝怎么可以没有呢?于是,他决定在圆明园内也建造一个这样的喷水池,差事落到了意大利人郎世宁的头上。要说这个郎世宁对于西洋绘画技法颇有研究,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居宅门往往雕刻精美,设计考究,代表了宅主人的“脸面”。徽州传统民居宅门通过门罩形式和雕刻差异凸显了宅主人不同的身份地位与审美意趣,以门罩为核心的宅门装饰做法与比例关系体现了当地居民对建筑装饰独特的美学理解与营建逻辑。通过对黟县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宅门尺寸的测绘,梳理不同类型宅门的尺寸区间,分析宅门立面构图,总结宅门尺度的逻辑关系,最终得出黟县传统村落宅门设计中或在宅门整体构图上或在局部构图中,都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方圆构图比,反映出传统方圆比不仅在官式建筑上有着普遍应用,乡土建筑的设计营造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方圆比在传统民居中的应用对古建修复提供理论支持的同时也给现代建筑的民族性表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当年广州十三行商馆区——一道耀眼的西洋建筑风景线,蕴含了中国古代社会向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史。作为西洋建筑文化的西来初地,它演绎了中西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叠加与融合的悲喜剧,开启了中西合璧建筑文化景观百多年来在天朝大地的延续、发展与共识,已熔铸为至今培育广州世界名城代表性的城市景观形态,有必要加以保护、利用与发扬。  相似文献   

6.
优秀西洋近代建筑是中国大地上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和现象,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艺术和使用价值,对城市旅游和文化休闲旅游开发意义巨大。就建造时间、设计者、建筑风格、保存现状来看,台湾地区的优秀西洋近代建筑可以分为两类特色各异的建筑,如原台湾总督府、台北宾馆、台湾博物馆及其土银展示馆、台中火车站和台湾文学馆等。在优秀西洋近代建筑的保护性旅游开发上,台湾地区"强调再利用,以人为本,彰显品质,不忘细节和企业参与"的五点做法对大陆城市颇具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风精园林设计理论囊括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生态学和人体生命学等诸多学科,是一门综合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指导理论。结合锦绣汀LLj湿地旅游城游客中心这一景观建筑的设计实践,将传统哲学的“阴阳合德”“独占鳌头”理念寓意,以及传统园林的营造办法应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之中,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并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8.
本多利明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颇具特色的经世学家 ,他以独特的风土史观为依据 ,力说日本应摆脱传统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努力接受西洋的文明成果。他的具有近代合理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倾向的政治经济主张 ,使日本学术界将他尊为日本接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先驱。但是利明极具近代特色的经世主张实际上仍与传统儒学有着内在的思想关联 ,利明面对西洋文明的挑战 ,以独自的方式完成了从中国文化到西洋文化的价值转向过程 ,而这也正是日本社会从中国文化到西洋文化的价值转向的写照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传统设计语境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现代建筑室内设计观念与中国传统设计文化思想的关联性,并对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元素影响下的现代建筑室内设计的表现手法展开讨论。在关注西方强势文化的大背景下,提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对中国传统设计语境进行了深度挖掘,进一步明确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室内设计源与流的关系,并通过现代室内设计的表现形式具体诠释了中国传统设计语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传统建筑作为一种凝固的艺术与文化载体保留至今,成为世界不可多得的遗产。本文针对中国传统建筑在一定文化背景下显现的色彩特征,通过地域划分、派别类比的方法,探索传统建筑色彩形式的形成,研究了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类别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结合研究内容,提出应重视传统色彩的传承和延续,并应有效的利用于现代设计中,寻找古今色彩文化的契合点,为人类生存的"色彩空间"做好研究铺垫。  相似文献   

11.
近代在华西方教会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首先在教会大学中倡导了中西合璧新式样建筑,拉开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复兴的序幕,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现代建筑风格。金陵大学因其首先开创了西方建筑形式与中国北方官式建筑形式相揉合的先例,并使这种尝试演进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复兴的基本趋向,因而在中国近代建筑文化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文章探讨了金陵大学创建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追溯了金陵大学的创建过程,评析了金陵大学建筑的艺术特征,并对西方传教士在金陵大学建筑形态构成中的作用及角色进行了合理的推论,进而指出这一案例在中西文化交汇中的积极作用和社会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丰厚,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独特的、有着强烈个性的木结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闻名于世,而木结构的精髓在斗栱?窎砝⒄稀⒊墒於ㄖ啤⒆笆位蠼锥蔚姆⒄寡莼?不仅具有传递荷载、承托挑檐、减少剪力和地震力等结构功能, 更加具有形式美、结构美、风格美、色彩美等美学价值和装饰功能。充分认识到斗栱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价值,能够更加重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丰厚,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独特的、有着强烈个性的木构架建筑体系。从其演变历程和文化渊源对其进行研究整理可以使我们全面地了解传统建筑,希望人们能充分认识到木构架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价值,使人们能更加重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并保护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建筑生态观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强烈的生态观念,作为主流文化的儒道两家对建筑生态观都有独到的论断,它们决定着中国传统建筑的进程。对其基本性质和物质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重新从源点上认识人与自然的应有的和谐关系,并得到对人类的今天以及未来的文化发展某种结构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风云激荡,然而,中西文化交流的潮流却未受到根本性的影响,并得以在此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随着时间的推进,清代出现了励精图治的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康乾盛世逐渐孕育。康乾盛世的一个重要成果及观察指标就是在北京海淀地区诞生了举世闻名的三山五园,即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这其中,中西文化交流既是康乾盛世的一个推动力,也是三山五园兴起的重要外因。考察以圆明园为核心的三山五园兴起的中西互动背景,既是清史研究和三山五园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有助于审视和把握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利弊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6.
建筑的象征文化,就是通过一定建筑符号,昭示出一定的"建筑意",即通过建筑本身所体现的一种建筑文化来传递精神意义。文章从徽州传统民居的布局、结构、装饰、细部特点等方面来阐释中国传统民居的象征文化,进一步探求了在现今要求大量、快速生产的建设条件下出现的建筑文化的断层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从易被忽视的西方建筑遗产保护理论视野,分析了西方在建筑遗迹保护中不同阶段的理论流变与由此反映的建筑遗产保护中的不同阶段矛盾,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我国建筑遗产商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式。提出了在建筑遗迹保护性开发利用实践中,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文物保护理论与我国国情,更好地处理建筑遗产保护中文化与经济利益间的独特矛盾,促进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建筑深受传统文化之濡染 ,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和特殊的建筑“语汇”而迥异于西方 ,儒学规范、老庄风神铸就了她光彩照人的绮丽风姿和独具品格的美学神韵 ,表达了清醒的理性精神和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传统建筑的表观出发,以传统文化为基点,通过对传统建筑形制的剖析,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内在文化底蕴和在此基础上的外在表观形态.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建构的视角出发,指明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物,各自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标准不同是两个范式,在实践上具有不可通约性。中西医之争,争论的是关于人体疾病的疗效问题,实质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因此,很可能会不了了之。但其实质,在社会建构论看来是不同共同体在争夺权力、利益的表现。对二者争论背后隐藏的权力、利益的揭示,不仅为解决中西医之争打开了新的视角,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还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正确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同时,这也为从文化的视角理解并解决当今世界的一些冲突问题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