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符号化生存”从两个维度解剖着当代人的精神状况,一方面,“符号消费”表征着当代人的需求转向,即从对商品使用价值的追求到对商品所蕴含意义的追求;但另一方面,“消费符号”系统又在一定程度上操纵着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事实上,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观,“符号消费”已经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代言人,作为一种社会后果,“符号消费”不仅侵蚀着现代文明的精神底蕴,并且导致一系列的重大社会危害.鉴于此,我们需要认真反思“符号消费”的社会逻辑.  相似文献   

2.
浅析消费社会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的异化表现为商品使用价值背离,消费价值衰减;由理性消费走向感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盛行等。消费社会的异化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背离,必然引发资源和环境危机。为了消除危机,要合理消费,控制消费主义,最终达到根除消费社会异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产品的符号化是消费社会产品的基本特征,它表现为当代产品的消费主要不是对物的消费,不是对产品实用功能的消费,而是对产品符号价值的消费,通过对产品的使用而显示社会区分与联系是产品符号价值的重要内涵.产品的符号化是当代消费文化的一种表现,消费文化鼓励以"非效用性"的态度对待消费产品,将产品的符号价值视为产品的主要价值.当代产品的符号化具体表现在产品作为等级符号、个性符号和时尚符号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鲍德里亚看来,消费社会中物的功能走向了零度化,符号形式取得了至上的统治地位。在消费世界中,一切物品都以符号化形式存在着,就连“美丽”也不例外,人们对“美丽”的追求被化约为一种符号运演的过程。“美丽”的符号化折射了一种深层的社会逻辑,反映了消费社会中“符号价值”的确立过程,体现了消费的意识形态功能,掩藏着深层的拜物教逻辑。  相似文献   

5.
符号进入教育是一种必然。然而,随着符号脱离其意义和形式化的泛滥,使教育陷入了一种符号化的困顿。其根源在于教育中人的生命缺失。因此,必须在生命视野中寻求教育符号化的超越路径。  相似文献   

6.
张乃芳 《北方论丛》2010,(3):147-151
消费社会中,处处都是人被"关切"包围着的表象,究其实质却是人的异化,再进一步探索其缘由,则是"消费"中心掩盖下的"生产本位主义"。这一立场阻碍了生产的根本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和谐,因而需要建构全面正确理解生产与消费关系、符合社会进步、有利于人的和谐发展的新型消费理念。这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消费社会日益成为人们理解现代西方社会结构与变迁的重要叙事系统,成为当代社会与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消费的逻辑演绎着经济和文化的社会过程,消费异化导致行为技术无法消解的现代社会危机,其根源在于不可持续的消费享乐主义价值观.因此,构建生态消费模式,倡导责任消费,有利于促进人们科学生活方式的建立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誉为当代最重要和最具煽动性的精神创造者的鲍德里亚是近年来西方学界热烈讨论的重要思想家之一.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揭示了消费社会中的消费异化所具有的符号特征以及在西方发达的消费社会中消费异化所内在包含的唯心逻辑和强制性格.  相似文献   

9.
10.
自主化的消费活动是确证人类本质力量的过程。然而,在消费符号化的社会中,消费目的异化为满足人类的虚假需求,商品的基本属性、流通的媒介、消费的理念都出现了符号化和抽象化的特征,消费主体被符号编码定位。消费符号化逐渐消解精神空间的独立性、造成社会空间的破碎化、威胁生态空间的平衡性和延续性。为了摆脱消费符号化的牵制,避免未来发展的被动性,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健康消费引擎,重建消费主体的独立地位,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的氛围,倡导科学消费、公平消费、绿色消费的理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11.
唐锦宗  期海明  韩冠 《学术探索》2004,114(1):51-54
信贷担保行为的转化形式,完善担保公司法律制度环境等问题,对扩大内需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把分析与综合的统一作为重要的辩证思维方法。通常把分析理解为把事物整体分解、区分为各个组成部分,精细地认识和规定它们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把综合理解为对事物组成部分精细认识基础上整合、综合成整体的认识。如此理解分析和综合是一种典型的知性思维方式,并不能真正教给人们辩证思维。我们认为哲学意义上的分析与综合的统一是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辩证统一,而生命与精神的自身运动是分析与综合统一的本体基础。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不同程度纵欲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分析与综合统一的精神成长的辩证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代城市消费的方式、水平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代城市商业经济有着较快的发展,城市居民的日常消费与市场紧密相连。城市中各个阶层虽然与市场的联系程度不太一致,但逐渐密切是共同的发展趋势。城市中的消费水平有高有低,既有官员贵族和富商们的高消费,也有普通工商业者衣食丰足的消费,更有普通市民的低消费。因此表现在消费结构上,不同的消费水平其消费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结构也各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人情社会与契约社会——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情社会与契约社会是社会交换的两种基本类型,人情社会的交换属于延时回报的交换、模糊回报的交换、熟人社会的交换、依靠道德约束的交换、特殊主义的交换;契约社会的交换则具有陌生人社会的交换、协商一致的交换、精确的交换、依靠法规约束的交换、普遍主义的交换等特点。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多方面的区别。根据人情社会形成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作情感需求型、风险防范型、不当求利型三种类型。只有消除不当求利型人情社会,使人情社会仅在情感领域、契约社会在利益领域发挥其功能,我国才能从以人情社会为主导的社会转变为以契约社会为主导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进入了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型的崭新发展阶段,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发展方式逐步从粗放向科学转变,需求结构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利益格局从相对单一向日益分化多元转变,政治参与从动员式为主向自主式为主转变,思想文化、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从高度统一向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转变,信息传播从单向封闭向互动开放转变,社会管理从党委政府集中统一领导逐步向政府组织、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共同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育和社会生活的逐渐非政治化,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化开始进行,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和发展要求从国家本位走向社会优位.国家本位强调政府体现和维护公共性的一面,而忽视政府偏离和危害公共性的一面.社会优位强调国家与社会两重分化之下的社会自治.社会优位是以维护公民基本权利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理念.它主张社会高...  相似文献   

17.
张荣翼 《社会科学》2012,(1):162-168
文学生产-消费是文艺学中的一个或者一对重要问题,而它作为问题并不是因为它的现象层面的存在,而是这种存在在文学中产生了新的阐释的需求。作为社会分工之后的文学,它有生产-消费的问题本来应该是理所当然,而之所以在古代不这样看待,往往有着伦理因素,人们需要有一爿脱离世俗生活指标的净土,而从社会统治角度看,回避或淡化文学的生产-消费特性有利于文化管制。文学的生产-消费特性不只是文学现实的一种功能的体现,而且它也是文化的再生产的一种属性。文学生产-消费是一个连续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它对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个体化社会的来临与包容性社会政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军 《社会科学》2012,(1):81-86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逐步从"总体性社会"转向"个体化社会"。以往的社会政策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大多数人的权益,但随着个体化社会的来临,传统的社会政策遭遇了许多挑战,必须增强社会政策的包容性,以关注更多的个体或少数群体。在社会政策包容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关注更多不同群体的权益,重视底层群体及弱势群体的赋权,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  相似文献   

19.
黄玉顺 《阴山学刊》2011,(6):103-107
礼分为"礼仪"、"礼制"、"礼义"三个层次。礼义决定了礼制,礼制决定了礼仪。因此,所有的"礼制"及其外在的"礼仪"表现,其实都不是根本的,最根本的是"礼义"———正义原则。儒家的正义原则一个是正当性原则,一个是适宜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市民社会观念的当代演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代的市民社会观念,主要是指因商品交换关系而将人们联结起来的私人自律的经渗交往领域。20世纪,市民社会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是指自主的社会文化领域,即自治的民间社团及其活动所构成的公共领域。这两种市民社会观念都将克服市场社会中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作为其理论的核心问题。不同的是,近代市民社会观念力求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超越克服市场社会的内在矛盾,而当代市民社会观念则致力于在市民社会中寻求克服市场社会内在矛盾的根据和力量。市民社会观念的这一变化是对市民社会发展历史的反映,必须考察这整个演变过程,综括其丰富的内涵,才能达到对现实市民社会及其发展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