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帝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然而,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的绝大部分时间,却是在帝国政治中度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彻底崩溃,帝国研究也被严重忽视。21世纪帝国研究再度受到关注,这既有弥补帝国研究不足的学术动因,但更有人类在全球化时代探索新的国际秩序的现实动因。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强大帝国,例如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等等。这些帝国持续的时间,长久者多达千年之上,短命者则只有区区十几年。帝国的产生和兴亡既要遵循一般的普遍规律,也有其各自具体的特殊原因。从普遍规律看,国家的军事力量、科技水平、综合国力、政治制度、战略决策、领袖品性、国民素质和地缘政治等,都是影响帝国命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亚历山大经过十年东征建立了空前的大帝国,然而他遽然去世之后,帝国立刻面临着分裂的危险。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虽然不断涌现出试图将帝国统一在自己治下的继承者,但经过四十年的征战,亚历山大帝国最终仍走向了分裂。从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中,可以看出马其顿继承制度和传统观念对帝国统一的制约及王室衰微对帝国分裂的加剧。当然,在继承者中始终存在分裂和统一的两种倾向,而统一者由于自身力量的限制,在其他继承者的联合反对下一再遭到失败,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的主因。此外帝国的分裂也与帝国自身现实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英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帝国建制工作。早已衰落的自由主义再度成为帝国建设的主导思想,文化相对主义、社会主义也适时对帝国建设提出补充性看法。根据这些理论,英国建成了白人移民殖民地、印度、附属帝国三层帝国管理体制。然而,该体制也暴露出了滞后性和难以真正解决权力平衡的弱点,这与后来的帝国解体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明克勒认为:帝国的统治所涉及的是合法性问题,帝国理论应该研究行为主体是否具有合法性。对帝国统治合法性的理解,决不能仅仅限于对经济动因、利益追求、外交政策取向与领导人的野心这些因素的分析。还应考虑帝国行使统治权所需要的和平、使命、文明和繁荣等因素。这是明克勒的帝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帝国理论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与其他文明的不可避免的接触是扩张主义帝国冲动产生的一个根本诱因。希罗多德笔下的古代波斯以其强劲的帝国冲动,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奔上了对外大规模扩张之路。居鲁士大帝唤起了波斯人征服异族的愿望,塑造了对外征服战争的基本样式。冈比西斯以其个人激情,急剧加大了帝国动能的扩张主义要素。到大流士和薛西斯时期,波斯帝国已完全形成并达到巅峰,在政治制度和战斗精神等方面显示出对邻近民族的显赫优势。波斯四代君主的对外战争都显示了帝国冲动的惯性,大流士和薛西斯的希腊战争的失败则展示了帝国扩张的根本困境和极限。从希罗多德史撰展示和透视的古波斯帝国历程,可以提取关于帝国和帝国战争的某些重要遗训。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全球化语境下,帝国的魅影在文学中依然如影随形。从17世纪肇始,发展到今天作为文学创作一脉的“帝国魅影投射下的英语文学”已经几度沧桑。以帝国兴衰和演变脉络为坐标,对英语文学中的帝国牵连进行系统梳理,把握其状貌和走向,是文学中的“帝国”研究的基点。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的全球化语境下,帝国的魅影在文学中依然如影随形.从17世纪肇始,发展到今天作为文学创作一脉的“帝国魅影投射下的英语文学”已经几度沧桑.以帝国兴衰和演变脉络为坐标,对英语文学中的帝国牵连进行系统梳理,把握其状貌和走向,是文学中的“帝国”研究的基点.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古典史著传统中,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 双峰并立。从著述笔法到现实关怀,修昔底德与希罗多德彼此烘托,相映成趣。在希罗多德笔下,曾经的波斯帝国正是目下雅典帝国的先声;在修昔底德笔下,目下的雅典帝国将是一切未来帝国的预演。在希腊世界从自发性的联盟秩序向强制 性的帝国秩序过渡的关键时刻,帝国的政治理论开启的与其说是一场庆祝式狂欢,还不如说是一场悲剧性沉思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从光荣革命到北美独立战争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时期,第一帝国的特点是重商主义。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虽失去了北美殖民地,但通过工业革命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也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和实力最强的国家,英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海上霸权,完全能够控制全世界的贸易,自由竞争更能使英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英国适时地改变了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更多地接受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开始了帝国秩序的重建,帝国的重心由美洲转向东方。虽然旧帝国和新帝国追求的都是对外贸易和经济利益,但采取的帝国政策迥然不同,第二帝国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0.
库切在《等待野蛮人》中通过对晚期帝国叙述的话语分析,告诉人们:帝国的叙述是帝国别有用心地站在单向的透视视角上运用多种技术、策略建构权威的过程,语言、书写符号、法律等都参与其中。通过对他者的强行书写,通过为他者塑造的否定性形象,帝国获得了自我确证。然而这样获得的权威毕竟是被制造的,并不稳固,当帝国权威赖以获得的野蛮人消失时,帝国便会无所适从,不胜自身问题的压力,而陷入崩溃。  相似文献   

11.
亚历山大帝国与秦帝国集权君主政治的共性胡长林亚历山大帝国和秦帝国各是欧洲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横空出世,地跨三洲,囊括南欧、西亚和北非大片疆域;秦帝国大气磅礴,吞并六国,虎踞黄河长江流域东亚大陆。两帝国的创立者亚历山大和秦始皇都...  相似文献   

12.
战后英国在放弃还是保存帝国这样的一个两难悖论中挣扎的时候,非洲的价值却因其巨大的资源以及战略优势引起了英国的注意,于是非洲被放入了非殖民化时期帝国语境下进行重新审视.由于对非洲在未来帝国生存模式重组方面可能会发挥的巨大作用,英国开始了以非洲为中心的帝国非殖民化的探索进程,但这同时也将是以非洲为中心重组一个隐性帝国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17世纪是英第一帝国形成时期。第一帝国建立的思想动力源于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在英国重商主义发展史上,托马斯·孟、威廉·配第及达维南特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所提出的重商主义的贸易扩张和殖民帝国理论构成了英国殖民扩张和建立帝国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并赋予了英第一帝国鲜明的重商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4.
拜占庭帝国早期,随着帝国君主对基督教发展的扶持以及教会自身的发展,教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最终形成帝国内一个强大的经济实体,且成为政教之争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强大的教会经济对整个拜占庭帝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政教之争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雅典民主与雅典帝国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刘文泰在古代希腊,雅典既是民主政治的坚强堡垒,同时又是一个海上帝国的首府。民主和帝国,这两个似乎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概念,却在雅典身上结合得如此牢固,以致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雅典民主,就没有雅典帝国;而没有雅典帝国,也...  相似文献   

16.
美国莱斯特大学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了英文版的《牧游帝国:500—1500年中亚史》一书。全书共352页,分为11章。第1章为“绪论”;第2—5章,叙述蒙古帝国形成以前的中亚草原史。第6章,“蒙古帝国的兴起”;第7章,“蒙古世界帝国”;第8章,“蒙古帝国的结构”;第9章,“蒙古帝国的灭亡”;第10章,“蒙古帝国的后继国”;第11章为“后记”。  相似文献   

17.
英帝国肇始阶段,涉海文学提出“人口过剩”及如何建立“海上帝国”等主张,从理论上探索英国向外扩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帝国上升时期,涉海文学通过鲁滨孙等殖民者的海外垦殖实践,为英国民众勾画帝国构建的基本路径。英国攫取世界霸权以后,涉海文学则为帝国价值观念和统治秩序进行合法化辩护。英国涉海文学由此实现从文化叙事向政治功能的转变,从文本和意识形态层面参与了帝国构建。  相似文献   

18.
末代帝国     
俄罗斯帝国集东欧奥托曼—哈布斯堡帝国结构的多样性和西欧帝国结构的殖民形式两者特点之大成。乌克兰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爱沙尼亚人、罗马尼亚  相似文献   

19.
哈特和奈格里在《帝国》一书中透视了当代资本主义由传统帝国主义向帝国的范式转换以及随之而来的、在社会历史运作层面"帝国"的合法性建构这一问题。哈特和奈格里蒸馏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历史过程,帝国的发生、延展表现为资本的"狡计",似乎帝国的合法性在对以正义、自由等主体价值得到了现实确认,历史运作层面的光辉增加了工人现实解放的认知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康拉德小说中珏儿对吉姆的爱,揭示出帝国男儿的优秀品质,从而肯定了帝国意识形态.而爱伊莎虽然在争取女性主体性的道路上走了很远,但最终失败了.珏儿与爱伊莎的失败,应该是帝国意识形态的再一次胜利,但我们也能看到帝国强权松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