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报道可以重建关于过去的意象,塑造集体记忆。文章通过对2001年至2021年间《中国青年报》的五四运动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分析其如何通过新闻报道建构五四运动的集体记忆。在五四记忆建构内容方面,研究发现《中国青年报》主要从活动记忆、历史记忆和五四精神的时代解读三个方面进行五四记忆内容的填充。在报道记忆建构特点方面,《中国青年报》一直以青年群体为主要报道对象,同时逐步淡化对官员个体形象的塑造;在报道细节上,加强对五四精神文化的认同感是一直以来的重点内容。总体而言,《中国青年报》五四报道随时代发展呈现丰富化、多元化、微观化、具象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六文 《金陵瞭望》2006,(8):52-52
本刊今年第六期在《雨花石》专栏刊出《田兴何以对朱元璋伸援手又力避?》一文后,引起热心读者极大关注。作者六文先生特地提供了相关“补白”,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3.
《源流》2009,(10)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90年过去了,对于这一事件的意义及其对中国历史后来走向影响的解读已经汗牛充栋。当五四的画面一幅幅回放的时刻,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意义“,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命:从总统  相似文献   

4.
《源流》2009,(5)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90年过去了,对于这一事件的意义及其对中国历史后来走向影响的解读已经汗牛充栋。当五四的画面一幅幅回放的时刻,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意义“,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命:从总统  相似文献   

5.
《源流》2009,(7)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90年过去了,对于这一事件的意义及其对中国历史后来走向影响的解读已经汗牛充栋。当五四的画面一幅幅回放的时刻,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意义“,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命:从总统  相似文献   

6.
《源流》2009,(9)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90年过去了,对于这一事件的意义及其对中国历史后来走向影响的解读已经汗牛充栋。当五四的画面一幅幅回放的时刻,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意义“,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命:从总统  相似文献   

7.
汪嘉 《社区》2009,(30):21-22
9月上《社区》刊登了“你会怎样罚犯错的孩子”一文,有不少读者来电与本刊进行交流.认为这一文章对他们有很大的启发,但他们希望看到更多、更具体的处罚孩子的办法。为此,编者收集了一些读者支的高招,整理成文,希望对家长朋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要经历一个“灵魂的改造”过程,可是从《青春之歌》这部地道的革命小说看来,灵魂的改造更深刻地表现为“身体的改造”。,《青春之歌》恰好展现了从“五四”资产阶级人道主义革命到阶级革命的身体改造和实践过程,是身体现代性进程的完整镜像,使人们看到了现代历史对于人的塑造的重要侧面。文章的论述是对红色经典小说《青春之歌》的另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我院研究生会以“五四精神与中国前途”为主题,举办了征文活动,并进行了评选。本文及下文《对两代启蒙者的反思》是入选论文中的两篇。 本文认为,五四运动未能在中国真正开创民主、科学、法制、自由的新纪元,这不能不说是“五四”启蒙者的一个悲剧。这一悲剧,是多种历史因素、个人因素、时代因素和国际因素造成的。我们要继承“五四”、超越“五四”,就必须执著于思想启蒙的任务,高举起“人”的大旗,使社会真正做到尊重和关怀每一个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华魂》2010,(1):48-52
来信《中华魂》编辑部的老师们: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我很爱读"忘年交书简"栏目的文章,因为它们能为我释疑解惑。最近我从《炎黄春秋》2009年第10期卷首读到一篇文章《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署名余孚,随信附上复印件),感到困惑不解。  相似文献   

11.
陈峰 《金陵瞭望》2009,(23):16-16
为庆祝共和国60华诞。日前.南京团市委与南京市文联等在山西路市民广场联合举办了“祝福祖国”大型书画作品集体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12.
《新青年》由 “普通刊物”发展为全国的“金字招牌”,与读者密不可分。《新青年》同人对“新青年”的营造,使其影响从上海、北京等中心场域扩展至全国,促进了《新青年》的大众化,引起了地方的再阐释与回响。通过《新青年》同人与读者之间构建的社会交往网络,《新青年》在读者的阅读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学革命”“反孔”“马克思主义”等概念在青年中的传播,促进了“青年”意识的觉醒,进而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社会群体——“五四青年”。《新青年》与读者之间的社会交往建构了新型的“阅读大众”,构成时代的表征。  相似文献   

13.
王文鸾 《中华魂》2011,(10):21-22
不知为什么。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再版的《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一书所列的45位人物中.竞看不到瞿秋白的名字。其实.不管在参与还是在研究五四运动的历史上.瞿秋白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这种历史的关联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尤其在五四运动九十二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更不应该忘记。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6月15日,为庆祝建党90周年,由我校主办、建筑学院和建筑研究所承办的"齐康院士红色建筑艺术大型展览暨齐康院士画展",在南京科学会堂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建筑大师,我校建筑学院教授齐康,校党委书记郭广银,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南京团市委、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的领导以及  相似文献   

15.
李建军博士在他的《小说修辞研究》中认为 ,小说修辞的目的在于说服读者接受作品 ,从而使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一种精神交流关系。创作主体在小说修辞中具有主导作用 ,主体积极的修辞态度对于小说的可理解性有决定性的影响。“现代小说”的修辞方式把写作本身当作写作目的 ,把可写性置于可读性之上 ,造成了读者阅读和理解的困难 ,妨碍了精神交流的进行。《小说修辞研究》的出版 ,对建立中国的修辞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刊组织了 5篇笔谈文章 ,对该书进行评述 ,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金夫 《金陵瞭望》2006,(7):40-40
近日从北京传来消息:经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S周年大型诗文集”——《红色经典》编辑部,对向海内外征集的数千篇文学作品层层筛选.最后本刊专栏作家陈风棱的散文《鲜花,和鲜花一样的笑容》(本刊2006年2月1日第三期“雨花石”副刊刊出:笔名:阿朋)等1000篇遴选作品已被正式收入大型诗文集《红色经典》。  相似文献   

17.
创造社作家成仿吾以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文学论》的基本理论为内在话语,质疑、批评了“五四”文学一度出现的非写实潮流。他不仅以《文学论》关于情绪为文学中心的话语质疑“五四”初期诗坛尤其是小诗热.而且借《文学论》关于智的要素难以引起人之情绪的话语质疑、批评“五四”初期文学注重思想的哲学化倾向.还用《文学论》关于文学的真实性不同干科学真实性的话语质疑、否定“五四”文坛在自然主义文学影响下开始出现的庸俗化写实倾向。  相似文献   

18.
邵建 《金陵瞭望》2009,(11):76-77
五四运动今年90年了.如果反思也是一种纪念方式.这才比较适合我。  相似文献   

19.
发生于1993年的“《庄子》与《文选》之争”,反映了五四之后新文学阵营在对新文化的想象、设计与资源选取上所产生的原则性的分歧、分化与冲突,是鲁迅与20世纪30年代复古思潮进行斗争的一部分。从这场论争出发,联系鲁迅在不同时期对老庄思想的认识与批判,可以论证理迅对五四反传统立场的坚持,对“历史的循环”的警觉,对古书、古文字的否定,以及对引导青年问题的重视;对老庄思想的批判,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文化时的薄弱环节。而鲁迅正是在这一点上,弥补了五四的缺失,因而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五四”运动是一个爱国反帝运动,又是一个新文化运动。它的最大功绩是在中国形成了第一次马克思主义新启蒙运动的高潮,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