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政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密切相关。本文首先界定了经济与宪政相结合的“革命经济”、“改革经济”和“宪政经济”3种形态 ,并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进行了新的判断;而后对宪政经济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即经济与宪政关系的理论渊源与发展、宪政经济中的公民权利保护以及政府在宪政经济中的作用;最后 ,提出了以“宪政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的制度选择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反思30年的改革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30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已使得社会的经济活动方式市场化了,但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偏离了市场化方向。政府部门是彻底放权还利于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和组织,还是以改革的名义维护、强化自身的权力和利益,决定着改革的路径和成败。  相似文献   

3.
社论社评     
正在经济增长遇到一些压力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希望获得更多政策红利促进经济增长的愿望可以理解,但是,真正能够推动经济持续长期增长的,是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市场化改革,这样才会享有改革带来的红利。如果继续"政策红利"思维,可能会削弱地方政府改革动力,浪费改革时机。2014年4月7日《真正能够推动持续增长的是"改革红利"》社评21世纪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4.
杨敏 《决策》2009,(12)
"坏经济"会让政府"变好"吗?2009年初,我们曾有过这样的担忧:经济好的时候,地方政府缺乏改革动力;到了经济修复重整的"后危机时代",面临"保增长"压力的地方政府,恐又无力顾及改革。  相似文献   

5.
王家骏 《领导文萃》2013,(17):34-36
过去几年里,越南的改革可用"经济改革步履蹒跚,政治改革一枝独秀"来概括。越南面临的诸多经济问题亟待重大改革举措,但改革的破局需要一个权力适度集中的中央政府提供保证。中央权威薄弱越共最高层是由党总书记、政府总理、国家主席、国会主席构成的"四架马车"。这个体制中并不存在地位明显突出的核心人物。  相似文献   

6.
即将在今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被认为是改革全面推进的重要节点。回顾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的政策、实施的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要确立的改革思路和方向,已很清晰。新一届政府以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的机构改革开局,表明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转型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2014年是改革元年,无论是经济走势还是改革推进都引发各方关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这两点都给出明确方向:经济求稳,改革求进。  相似文献   

8.
由于出租车行业的市场失灵,政府对其进行经济管制,然而政府的管制失灵致使出租车行业的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基于管制俘虏理论和寻租理论,对政府对出租车客运的经济管制进行分析,发现由于政府的严格管制,导致出租车企业的暴利、黑车问题、寻租问题的存在,因而管制改革的重点在于放松对准入和数量的管制,健全价格听证会制度,以达到管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制度改革细分为市场化进程和政府治理两部分,并利用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公职人员-财政比率和腐败指数等定量考察了制度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的结果显示,中国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程度每提高1%,经济增长提高19.61%,其中市场化进程贡献13.85%,政府良治贡献5.76%。就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言,制度改革和完善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的作用明显强于企业的研发与创新,说明制度改革仍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先后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和2008年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就。总的看,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有如下经验: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其成功源于政府的推动,但政府自身的改革和职能转换却处于相对滞后状态。在目前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政府改革,已经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不仅如此,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给我们现行的体制和机制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制度创新迫在眉睫。制度创新,关键是创新政府,  相似文献   

12.
吴卫东 《经营管理者》2011,(2X):227-227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的阶段是改革攻坚克难的阶段,面临的主要是利益关系较为复杂、矛盾较为集中的一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经济改革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以会计工作改革来促进经济改革,实现会计工作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同步发展。本文分析了会计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财务报表的充分性与资源配置的同步改革、会计成本核算与监管职能的同步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与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同步设计三个方面提出了同步改革的设想,有着先进的会计经济改革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0,(11):150-151
《中国做对了什么》 近30年,批评中国经济改革的声音不绝于耳,大概只有张五常敢于首先说出这样的话:“在有那么多不利的困境下,中国的高速增长持续了那么久,历史从来没有出现过……中国一定是做了非常对的事才产生了我们见到的经济奇迹。那是什么呢?这才是真正的问题。”周其仁教授的《中国做对了什么》就试图回答这个“真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办公室业务》2010,(12):1-1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备受瞩目的年终会议总结了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所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等六项主要任务,凸显了政府在稳定物价、个税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方面改善民生的决心。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09,(2):25-25
浙江省的强县扩权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1992年起,浙江省先后实施了4次经济强县扩权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强县扩权范围,浙江省决定启动第五轮扩权强县改革,下放权限惠及全省所有县和县级市,力争在2009年4月底前完成。浙江省2008年年底召开的扩权强县改革工作会议提出,此次改革要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核心,进一步调整和规范省、市、县三级政府的事权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支出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一直在理论界颇有争议,对各国政府公共支出政策效应的实际考察也众说纷纭。作者认为,在公共支出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调整成本”,这既包括与大规模的公共支出相伴随的安装和调配成本,也包括由于公共支出过程中的寻租和“非生产性寻利”行为而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为了考察调整成本对公共支出效应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展开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经验分析。自1980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占GDP的比重下降、中央的财权相对于地方政府逐步削减、预算外支出比重不断上升、预算外支出主要由地方所控制等种种现象都表明,围绕公共支出的调整成本上升了,对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8,(8):12-12
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日前就中国改革问题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称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是"后发劣势"的一种具体表现。由于中国过去回避了实质性的宪政制度改革,今天虽然财政税收占GDP比重比  相似文献   

18.
陈剑 《决策探索》2014,(14):32-33
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深化政府自身改革。中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政府对经济干预得多,做了许多不该做或者做不好的事情,许多应当做、应当管的事情又没有做好、管好,束缚了市场潜力和效率的发挥。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需要进行自我改革,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大政府自身改革力度,用三个字概括,就是"减、放、管"。  相似文献   

19.
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好的时候,地方政府往往缺乏改革动力。那么,当世界金融危机凶猛来袭时,“坏经济”究竟是消解了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还是激发了政府潜在的变革诉求?有关专家在反思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时指出,  相似文献   

20.
黄帅 《决策》2013,(9):66-67
郭树清的到来对于以"大象经济"著称的山东来说,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同时,山东实体经济厚实但现代金融业相对落后的现状,恰好给具有深厚金融背景的郭树清提供了施展拳脚的机会。8月9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与山东实体经济和企业创新相适应、市场水平较高的现代金融体系。到2017年底,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