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学派是朝鲜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之一,近三百年间,不同时期的实学派代表们的主张虽各有侧重,但大都立足于现实,提倡实事求是、经以致用,反对性理学脱离实际的空谈和对人性的压抑,人文主义因素在其中时时闪现,如打破神秘主义,建立科学的唯物思想;反对等级观念,追求平等;肯定人自身,肯定人的欲望的合理性;鼓励追求财富,建立新的判断人的价值标准;接受各门科学及异质文化等。民族文学也是在实学思想的鼓吹中建立的,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比,相似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社会也进入了一个现代性追求的历史时期。现代性开启于西方,有着物质主义与自我主义的趋向。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的人文主义,是我们克服市场经济引发的现代道德问题有价值的传统资源。同时,当代中国对现代性的追求,也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追求,儒家人文主义同样也是重要的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青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的主要文章分析青年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的马克思政治思想主要是追求自由和民主。具体在博士论文中是通过高扬个体的自我意识追求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寻求定在之中的自由;在《莱茵报》时期是通过争取出版自由获得精神自由,追求理性国家和法,反对宗教专制的束缚,反对私人利益对国家和法代表的普遍利益的侵犯。笔者希望通过对文本的分析,理清青年马克思的政治思想的内容、逻辑线索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4.
萨迪、但丁是中世纪东西方两位影响较大的诗人 ,他们在政治思想、社会见解和创作目的上有许多类似或相同之处。通过将两者的人文思想加以比较 ,得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萌芽产生于东方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东方亦早于西方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在继承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系列人文主义的思想 ,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地位 ,并为人在义与利、理与欲的追求上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及相关理论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后人文主义对于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的解构和质疑,民主主义对于教育理想模式的建构,都指向教育的规训性与解放性这一本质特性的探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性提供了哲学基础和科学理论观照。社会主义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训性与解放性从根本上存在非对抗的社会政治基础,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目标追求、价值契合和相互衔接的通道,在社会发展及人的本质和存在意义的全面展现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训与解放的双重特性获得内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作。本文在对莎士比亚以及他的作品《哈姆雷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简要论述了《哈姆雷特》作品中超自然与人文主义思想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佛罗伦萨史>奠定了马基雅维里在历史学上的地位,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史学思想及"历史与政治相结合"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发于城市 ,城市是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新的政治思想在城市中形成。城市意识形态由市民人文主义和共和主义组成。人文主义的核心是自由和平等 ,并将功利主义引入世界观。共和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政治独立和自治共和。城市意识形态是西方国家学说史上古代与近代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 ,近代西方的人民主权思想、人制思想、共和制思想、公共权力思想等都与城市人文主义和共和主义有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年轻的人文主义者萨琉塔蒂、布鲁尼等人提出了“市民人文主义”思想。它的出现是这段时期社会综合发展的结果。市民人文主义发展了彼特拉克、薄枷丘的思想,但其世界观和价值观与彼特拉、薄枷丘的信奉者有很大不同。他们的共和政治观以“自由”为核心,世俗伦理观以“美德”为核心,价值观以“积极生活”为核心。市民人文主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的传统思想,在佛罗伦萨乃至整个意大利和西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跃进"时期的国家技术观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片面夸大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将意识形态狭隘地归结为政治思想与政治意识;力图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进行技术革命,忽视知识分子在技术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不考虑客观的物质技术条件,片面强调高速度和数量;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在重工业中又片面发展钢铁工业,造成技术结构的畸形化。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一个大背景就是以科技力量为支撑的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发生了深刻冲突。这个发展思路为中国的未来规划了一条融合科技文明与人文精神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不仅要“以人民为本”,还要照顾到每一个个体的合理的权利诉求,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发生了伟大而深刻的变化 ,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建设“一手软 ,一手硬”的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变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被社会普遍认同 ,但思想政治工作也依然存在着不足和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 ,党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赢得了民心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并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指南 ,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实践人道主义是马克思在总结革命的实践经验和以往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而实践人道主义则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内容。这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守人道主义提供基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政治制度建设和民生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在世纪交替之际,赋予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是“真正优势”的含义。同时,就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江泽民提出必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研究人们思想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从而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6.
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是在新中国特殊的政治意识形态背景下出现的。从其开始之初,即没有按照文学特有的规律和轨迹向前发展。作为文学话语,它已经失去了文学所应具备的审美属性,但是作为政治话语,它却使得自身借助于文学话语的形象表达方式实现了意识形态的宣传策略。不仅如此,民歌所蕴含的丰富的民间意识形态,在以文学话语面貌出现的强大的政治话语面前被主流化。另外,民众的广泛参与也使“新民歌运动”以政治话语的身份参与到政治节日化的日常社会生活中来,从而显现着一个时代的生活特色和精神特色。政治话语借助于文学话语的力量巩固了当时的意识形态,但文学话语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久而久之,文学话语失去了独特的、永恒的魅力,政治话语也失去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应有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消弭因明清更迭而造成的社会动荡和满汉文化间的冲突,以及寻找适合新政权掌控的有效治理模式,清统治者经过一番艰难抉择,逐渐意识到礼之于政治和社会的重要性,遂对传统礼文化加以新的审视,进而从思想和制度等层面进行了探寻和制作。经由顺、康、雍三朝的酝酿,至乾隆朝而形成规模、系统,其影响则一直持续到清季。清廷的此一取向,既缘于其政治文化治策调适和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需要.也是对传统“制礼作乐”理想之治的新尝试。其利弊得失,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反思的镜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消弭因明清更迭而造成的社会动荡和满汉文化间的冲突,以及寻找适合新政权掌控的有效治理模式,清统治者经过一番艰难抉择,逐渐意识到礼之于政治和社会的重要性,遂对传统礼文化加以新的审视,进而从思想和制度等层面进行了探寻和制作。经由顺、康、雍三朝的酝酿,至乾隆朝而形成规模、系统,其影响则一直持续到清季。清廷的此一取向,既缘于其政治文化治策调适和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需要,也是对传统"制礼作乐"理想之治的新尝试。其利弊得失,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反思的镜鉴。  相似文献   

19.
范仲淹经略西北边地的人本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定元年(1040年)到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奉命出使西北延路等边地负责抗击西夏的活动,在此期间他以人本主义的理念为根本出发点,在攻守抉择上主张“防御”战略,以最大限度减少民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在战术方针上着眼于调动“人”的能动性,不仅发掘宋军汉民的积极性作为防御的主体,同时大力组织边地蕃民作为御边的有生力量,而且大力启用各类人才服务于御边事业。范仲淹经略边地的作为彰显了他的人本主义理念,其御边所取的成功是他奉行这一思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葛兰西和柯尔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其关于哲学的“幻想”、意识形态“常识”以及政治“实践”等范畴和思想而得以体现的。在哲学“幻想”中,他们通过对哲学以及哲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对庸俗唯物主义哲学的各种思潮和表现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即实践哲学式的理解范式;在意识形态“常识”中,他们通过对“常识”等日常心理和思维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意识形态理论探索的新维度,即文化和具体层面的意识形态问题,这也是他们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一次西方马克思主义式的阐释;在政治“实践”中,他们通过对“市民社会”、霸权、政治与意识形态(主要是上层建筑与基础)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政党和知识分子等问题的探讨,从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他们的实践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