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膨胀,我国已进入城市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政府面临着日益复杂的行政环境和日益严峻的挑战,以往“大政府、小社会”的模式,已难以应对城市中日益增多的公共事务,需要越来越多的治理主体参与到城市的公共治理之中,城市治理主体在逐渐多元化。其中经济组织逐渐成为城市治理中除政府以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治理主体。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3,(10):1-1
管理体制决定管理模式。城市社区的管理,是城市基层工作的基础,但这种管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不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延伸,而是一种自我管理,属自治型管理模式。因此,冲破固有管理观念,创新管理体制,是建设新型社区的重要环节。 理顺管理体制,建设管理型社区,首先要在观念上更新。观念更新,就是要更新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社区的管理,不是“我说你做,我说你办”,而是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指导下的“自决、自办”,是不断提高社区居委会自我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的过程。要更新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就必须时刻牢记社区居委会是群众自治性组织,社区居委会不是基层政府的办事机构,更不是基层政府的“腿”。要做到更新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理顺管理体制,建设管理型社区,  相似文献   

3.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探讨与实践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成为世界性潮流。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相比,它体现了截然不同的行政理念、行政哲学、行政体制,折射出一系列顺应现代公共行政发展趋势的精神内核。对于地方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促进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成为世界性潮流。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相比,它体现了截然不同的行政理念、行政哲学、行政体制,折射出一系列顺应现代公共行政发展趋势的精神内核。对于地方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促进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开放较为明晰地表现为两大运作路径:城市化和工业化,通过工业化的聚集和扩散效应实现了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当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亦为工业化的深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实现载体。然而,现行的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囿于技术理性泥潭,无法自拔,虽带来巨大的建设成果,却也陷入了生态环境普遍性恶化的窘境。因此,如何对城市生态问题进行有效治理成为学界、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杨华锋博士、刘祖云教授以地方性知识在传统社区所表现出来的生态价值为分析视角,探寻了遏制消费型生态危机、塑造和谐城市的不竭源动力。余敏江副教授从利益视角出发,探讨了城市生态象征性治理的形成机理及其消极影响。施从美副教授则从政府购买生态公共服务视角,探讨了政府在生态治理上的失灵及化解之策。沈承诚讲师从理念、利益和行为三个维度分析了都市圈区域生态治理失灵的根源,并探讨了应对之策。上述论文成果虽存在视角和知识结构的局限,部分观点亦值得商榷,但瑕不掩瑜,作者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较充分的展示。城市生态问题的治理研究方兴未艾,希望更多学者积极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行政派出组织是政府治理的有效组织形式。为了特殊的军事战略,实现集权与治理,民国时期政府的行政派出组织大致划分为军事辅助型、集中控制型和监察管理型三种类型;同时,在组织设置中奉行机构性质的虚位性、结构的精简性、领导体制的一元性、管理职权的广泛性、存在方式的灵活性等原则;在运行实践中发挥了强化区域控制权、提升行政决策权、提高行政效率等功能,并由此奠定了1949年建国后我国行政区划的原始雏形,对当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派出组织和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治理是各级管理者依据国家和当地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各种手段,调控人类生产生活行为,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城市环境质量的活动的有关行为的总称.城市环境治理模式是管理城市的方式方法与规制.城市环境治理模式主要包括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市场化治理模式和自愿性环境治理模式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8.
我国改革开放较为明晰地表现为两大运作路径:城市化和工业化,通过工业化的聚集和扩散效应实现了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当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亦为工业化的深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实现载体。然而,现行的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囿于技术理性泥潭,无法自拔,虽带来巨大的建设成果,却也陷入了生态环境普遍性恶化的窘境。因此,如何对城市生态问题进行有效治理成为学界、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杨华锋博士、刘祖云教授以地方性知识在传统社区所表现出来的生态价值为分析视角,探寻了遏制消费型生态危机、塑造和谐城市的不竭源动力。余敏江副教授从利益视角出发,探讨了城市生态象征性治理的形成机理及其消极影响。施从美副教授则从政府购买生态公共服务视角,探讨了政府在生态治理上的失灵及化解之策。沈承诚讲师从理念、利益和行为三个维度分析了"都市圈"区域生态治理失灵的根源,并探讨了应对之策。上述论文成果虽存在视角和知识结构的局限,部分观点亦值得商榷,但瑕不掩瑜,作者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较充分的展示。城市生态问题的治理研究方兴未艾,希望更多学者积极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理想型构:合作网络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的本质特征是公民社会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独立管理或与政府的合作管理,治理体现了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型关系.城市社区合作网络治理模式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政府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第三部门等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采用一定的手段方式,合作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实现社区公共利益的运行机制.城市社区合作网络治理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民主政治建设、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模式,更涉及到政府与社会二元结构的调整等.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治理模式的和谐既是和谐社会的内容,又是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主体.我国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治理模式在理论上遭受日益广泛的抨击,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服务型政府被明确为我国政府行政改革新的价值目标取向,对于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等具有重大意义.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必将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公民教育·公民社会培育·善治的当代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善治"(Good Governance)是西方近年来随着全球化与民主化进程的推进而产生的一种倍受推崇的治理理念,其本质特征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目的在于求得公共利益最大化.建立健全的"公民社会"是民主国家实践善治理念的基本诉求.实施"公民教育"以提升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锻造良好的公民品质和相应的政治参与能力,对于培育健全的公民社会,推进善治模式的普遍形成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现有的原型城市转型为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城市,构建起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城市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摆在我国城市治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知识城市赋予城市新的职能,在明确了知识城市政府管理定位原则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在政治职能上要制定一份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知识城市发展蓝图;在经济职能上要完善城市知识基础设施,培植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文化职能上要打造城市特色,增强城市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在社会职能上要密切政府与公民社会关系,提高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改变了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创造了全新的政府治理环境。与传统的工业化社会相比,信息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运行原理、实现机制和具体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运行的整体机制的改变既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政府创新所追求的目标。电子政务在政府信息管理、组织结构、决策方式、工作流程以及人才结构等方面对传统政府运行机制的冲击,推动了政府创新信息化模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社会结构中出现大量新生群体,不同社会力量的拉锯,造成严重的社会结构断裂,使城市问题不管是从内涵还是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发生深刻变化,导致当前城市管理者在社会事务的解决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以城市化进程为背景,对我国目前的城市公共管理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当前乃至未来的城市公共管理变革的方向在于不断提供城市公民参与执政的空间,增强城市的民主氛围。  相似文献   

15.
多中心治理理论试图打破传统的以政府为单中心的权力格局,形成多个权力中心组成的社会治理网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总结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从公民、社会和政府三个维度分析了该理论对中国公共管理改革的适用性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互相制约的执政主体与执政客体的耦合构成执政生态系统,健康的执政生态能强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而不健康的执政生态则动摇甚至颠覆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其健康与否的评估指标有政党生态、党内生态和社会生态三个一级指标及其分解出的九个二级指标.中国共产党目前的执政生态总体上是健康的,但存在某些“病毒”和“亚健康”的症状,可以从加强多样性建设、强化健康因子、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等方面,优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生态,实现长期执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治理视角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变迁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经历了传统时期的统治,计划经济时期下的分治,开始迈入了现代化取向的和谐共治时期。为此,必须适应一体化治理的需要,在制度架构、政府治理和乡村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乡融合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自然村落地区面临着向就地城镇化的城市社区形态演变,村改居社区能否实现优良的公共治理不但关乎人民的获得感,更会影响到城市群建设与区域联动战略的顺利实施。本文以西部四川省某市H社区为研究对象,以事件—过程为分析视角,阐释了H村落到社区转变中公共性治理的转变历程。研究表明,H村落向现代社区转变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治理逻辑,表现为乡村精英、家族—社区、基层政府三者间形成的公共性治理的“圈层结构”。村改居社区公共性治理体系构建需要将多元治理的参与平台制度化,治理过程要注重寻求传统文化与治理规则的平衡点,做好治理重心下移后社区服务组织化承接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运用规范分析和实例分析的方法,对信息社会与公共行政的新模式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变迁,主要从改变原有的经济形态、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形态、公共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形态等方面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提出挑战;为回应这些挑战,公共行政模式可以从公民参与到开放民主、从社区建设到和谐家园建设、从信息公开到信息共享、从层级治理到网络治理等发展路径出发,探索信息社会条件下公共行政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世界行政改革中,治理理论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们基于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批判的基础上,从理念、过程和结果的角度对代表了当代公共行政改革基本方向的政府治理模式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