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襄阳双沟镇是一个具有晋商历史文化典型性的古镇,其2014年新出土的《乾隆山西会馆碑记》为我们探究清代山西商人的行踪提供了具有“典型性”的历史资料,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我们把握清代山西商人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山西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 ,极其兴盛。与之相应 ,山西的传统戏场建筑数量多 ,价值高。在山西戏场史上 ,清代又是最辉煌、最普及的时期。就全国来说 ,山西也是留存至今清代戏台数量最多的地区。这些戏场的建筑型制和建筑艺术颇为成熟。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分析了山西清代戏台在中国戏场建筑发展史上的特殊意义 ,同时结合实地调研成果介绍了形态各异的山西清代戏台 ,剖析了其建筑形式、空间特征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清代长城内外的统一与和睦 ,为广大山西平民走出“西口”,参与塞外农业开发创造了条件。在归化土默特地区的汉族居民中 ,山西移民所占比例最高 ,数以万计的山西移民来到这一地区 ,为当地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使这一地区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特征 ,在风俗、戏剧、语言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从文化地理的角度上看 ,清代归化土默特地区可谓山西文化区向北延伸 ,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亚区。  相似文献   

4.
看过电影《大红灯笼高商挂》的人,一定会对故事中的深宅大院留下深刻印象。其实这座古老的大户宅,就是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如果你到过山西,会发现,在晋中一带,类似乔家大院这样的清代和民初豪宅可真不少。  相似文献   

5.
常家庄园清代砖雕工艺精巧细致,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印证了清代砖雕工艺的发达程度。通过从山西常家庄园现存砖雕的实地考察,旨在从美学角度并结合儒家思想探究山西常家庄园清代砖雕的题材、装饰纹样、艺术风格特征。综合借鉴了传统民俗学、历史学、建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和方法,结合儒家思想对常家庄园清代砖雕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进行考证与论述。  相似文献   

6.
“清代社会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赵晓华1997年8月20日至25日,“清代社会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烟台师范学院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和主办,烟台师范学院承办。来自福建、上海、天津、河北、山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北京以及香港、台湾、韩国...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词话》方言新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金瓶梅》的方言,向有鲁语说和吴话说。本文则以相当有力的证据,提出了晋语说,找出了山西雁北方言说。文章运用山西雁北方言可以明确破译《金瓶梅》中许多公认的语言难题。运用史料所记载的古代山西方言,与《金瓶梅》中方言土语相比较和印证。最具说服力的史料是本世纪初成书的《古今笔记精华》中方言部分,和清代光绪十八年成书的《山西通志》中方言部分。通过认真的比较,进一步证明了晋话说的可靠性,从而找到了开启《金瓶梅》语言之迹的钥匙。  相似文献   

8.
晋渠考     
晋渠是晋水北河智伯渠的一条支渠。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晋渠住晋阳县西一里西自晋阳县界流入。”又据清代治河专家康基田《晋乘蒐略》记载“李勣任并州长史时,勤于晋阳,边麈无惊,突厥不敢南牧,胜长城远矣。世勣于贞观十三年(639)筑城于汾水之东,曰东城,汾西为西城。武后时崔神庆于东西两城间筑中城,所谓太原三城也。当世勣筑东城,汾东之地湿卤,城中井水苦不可饮,乃架引晋水于汾水之上入东城,以甘民食  相似文献   

9.
义学是清代中国乡村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山西,义学逐渐取得国家、绅士以及乡民的支持,破除寺庙文化的阻碍,在乡村社会不断扩展。在义学取代寺庙成为乡村重要公共事业的过程中,透过绅僧冲突、僧民冲突诸多事例,可以看出义学的发展推动着山西乡村社会文化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和重构,促使其朝着近代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0.
清代山西灾害频繁,并主要以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旱涝灾害为主。清代统治阶级高度重视备荒救灾工作,并主要在前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通过回顾清代山西备荒救灾的措施,希望对现代防灾救灾提供一些启示。随着时代的发展,灾害的发生又有了受这个时代经济发展影响的新特点,而我们并不能左右灾害的发生,但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维持生态平衡,摒除人为的加重自然承载力的行为,再结合山西自身自然环境特点、灾害特征,积极备灾,完善救灾措施,坚持防灾救灾相结合,在灾害来临时使灾害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甚至做到有灾无荒。  相似文献   

11.
山西义学起源于宋代,在明代曾一度取代地方社学。清初义学在明代基础上有所发展,直到康熙时期才初成规模。由于清代官学已失去教育功能,私学成为清代基础教育的主力军,而义学作为清代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其他教育形式的受众面更广,成为清代基础教育的主要承载体。义学既属于私学,官府不甚注意,义学背后的基层教育权力便成为地方精英竞争谋取对象,地方绅士、商人纷纷参与义学以谋求在基层社区中更大的话语权提高社会地位。因此,山西义学的沿革史又是地方官、绅、商、学等阶层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12.
从清代嘉庆二十年(1815)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的135年间,蔚州本地以及来自大同府、张家口、京师、直隶中部等地的126个作为商业主体的戏班,为了维持生计以及实现盈利甚至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蔚州56个村庄演出了324个以战争主题居多的戏曲剧目,其中既有本地的社火、秧歌、道情,又有河北梆子和北路梆子。作为早期影响因子之一,从事长途贸易的山西商人之中的部分群体的经营及其商业扩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山西同乡戏班的在外演出活动以及梆子戏在异地的传播;最晚清代中期以来,在蔚县的山西商人是该地梆子剧种流行的不可忽视的基础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为辽代建筑,殿内现存壁画是清代康熙年间的遗作。文章通过实地考察,从壁画与殿内塑像的联系、与山西辽金壁画的比较、画中建筑的时代特征、画面与底层绘画形象的重叠以及画中所表现的华严密教思想等,论证了现存的清代壁画图像,可能是对金初原创壁画的描摹,或说是一种并不高明的翻制。  相似文献   

14.
清康熙年间,满清势力已经巩固下来。关内外的贸易不断增加。奉天之海州(海城),地处辽东半岛中部,交通便利,商贾云集,贸易繁盛。外地客商为了接宾迎仕、商贾联谊纷纷开始在海州建立同乡会馆,至今在市内老城西门外还保留一座山西会馆。会馆建筑兴于唐代,盛于明清。今天所见到的大多是清代所建。海城的山西会馆也建于清代,但建筑之初并非作为会馆所用,而是关帝庙。据  相似文献   

15.
明清两代的山西商人主要集中分布于晋西南、晋东南、晋中三个地区。明代山西商人主要集中于晋西南、晋东南地区,清代主要集中于晋中地区。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资源、交通状况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从地理、经济及政治角度可以考察到山西商人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6.
山西近代人口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时期:1840年到1877年为缓增时期,人口由14,892,000增加到16,433,000。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尚未深入,太平天国战争对山西的影响亦不甚大,清代前期人口暴增的各种因素仍在起着作用;1877年到1887年  相似文献   

17.
清代科举家族之中,江西黎川陈氏和山西寿阳祁氏是南北颇为著名的两大文化世家。家族成员们通过科举入仕,在嘉道咸同光各朝,名人辈出。而两个家族又通过联姻这种方式,得以密切往来,直至民国以降,后代们仍互相唱和,力图维系这种文化上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山陕甘会馆的历史文化成因与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陕甘会馆的历史文化成因与建筑艺术左满常在七朝古都开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清代风格的古建筑群体──山陕甘会馆。它始建于清朝乾隆盛世,修葺扩建于19世纪中期,于1902年以增建春秋楼(已毁)为标志,建筑格局日臻完备。它原是山西、陕西两省旅汴商贾的商会会馆,...  相似文献   

19.
在挖掘史实的基础上,以典型期刊为例,对山西1937—1945年的抗战期刊进行拓展研究,并得出结论:从时间纵向上看,山西抗战局面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预热的过程,其中期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从空间横向上看,山西抗战期刊也应该包括山西人当时在山西境外办的抗战期刊。上述两方面与1937—1945年的山西抗战期刊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山西抗战期刊的全貌。  相似文献   

20.
《马首农言》是清代山西寿阳名宦祁寯藻所作的一部地方性农书,书中记述了19世纪上半叶山西寿阳(寿阳春秋时属晋马首邑)的地理气候、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状况。与传统农书不同的是,该书还对当地的物价、粮价、农谚、方言乃至祠祀等方面做了论述,对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