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际人口迁移中的老年人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199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在描述省际迁入或流入北京市的老年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并与北京市非迁移老年人口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从家庭户层次对有老年人迁入的家庭户的部分特征对老年人迁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婚姻是建立家庭的起点,婚姻是家庭的横向轴心,由婚姻产生的条子关系又形成了家庭的纵向轴心。因此,婚姻的分析研究往往是与家庭的分析研究紧密相连的。但是,由于实际数据的缺乏和分析技术的不足,只是在计算户主车时涉及了户主的婚姻状况,并没有涉及家庭户中的其他成员的婚姻状况。本文根据北京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尝试了以家庭户为分析单位来研究婚姻。这无论是对于了解婚姻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或是了解直系亲属的婚姻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户主的婚姻及其与配偶同住情况家庭户户主是家庭户成员中的一个主要角色。在…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婚姻与家庭紧密相连,但是由于实际数据的缺乏和分析技术的不足,这种关联研究通常只限于理论上的分析,特别是不同婚姻状况人口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他们与不同家庭户类型之间的关联很少得到定量化的揭示。人口普查或人口抽样调查提供了大规模的个人和家庭...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数据对1991~1995年间北京市早婚情况进行了研究,从早婚个人和早婚婚姻两个不同的分析角度,揭示了早婚现象的特点,并且通过缺项统计法分析了迁入流入人口对北京市早婚比例的影响。结果显示出,虽然流入人口早婚比例最高,但由于所占权数很小,并不是影响北京市早婚比例的主要因素。影响北京市早婚比例的最主要因素仍是本市出生从未流迁的人口。另外,北京市的男性早婚无论在频数上还是在比例上都大大超过女性。并且,早婚婚姻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出,早婚婚姻中80%以上是因为女方比男方年龄大,结果是男方属于早婚而女方并不是早婚,相当一部分早婚婚姻中女方甚至已经超过了晚婚年龄。早婚夫妇双方流迁类型的交互分析则揭示出,北京市早婚婚姻中大多数是本市未流迁人口之间的联姻。此外,本文还对早婚研究的有关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理论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数据对1991~1995年间北京市早婚情况进行了研究,从早婚个人和早婚婚姻两个不同的分析角度,揭示了早婚现象的特点,并且通过缺项统计法分析了迁入流入人口对北京市早婚比例的影响。结果显示出,虽然流入人口早婚比例最高,但由于所占权数很小,并不是影响北京市早婚比例的主要因素。影响北京市早婚比例的最主要因素仍是本市出生从未流迁的人口。另外,北京市的男性早婚无论在频数上还是在比例上都大大超过女性。并且,早婚婚姻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出,早婚婚姻中80%以上是因为女方比男方年龄大,结果是男方属于早婚而女方并不是早婚,相当一部分早婚婚姻中女方甚至已经超过了晚婚年龄。早婚夫妇双方流迁类型的交互分析则揭示出,北京市早婚婚姻中大多数是本市未流迁人口之间的联姻。此外,本文还对早婚研究的有关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妇女生育胎次递进原理和家庭户标记概念,建立了家庭人口多状态发展方程组。方程分为连续型一阶偏微分方程组和离散型差分方程组,可以动态描述女性家庭人口状态的发展变化。方程所描述的家庭女性人口状态包括妇女的婚姻、生育胎次、存活子女数,以及家庭户标记状态等。应用此方程,在中国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基础上,对未来50年中国家庭人口状态的演变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家庭户的发展状况和近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北京市近年来家庭户平均规模不断缩小,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每户中少儿人数的减少。其性别年龄别户主率的比较分析表明,1995年户主率水平反而比1990年有所下降。然而从老年人口的户居类型分布比例来看,空巢夫妇户的比例有明显上升,表明北京市家庭户处于核心化的过程之中。但是,总体的家庭核心化过程同时还伴随着老年人在三代户生活的比例增加和在单身户生活的比例减少等比较复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多维的家庭人口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同时预测家庭户以及人口的规模、结构、特征及分布,并保证人口事件(如结婚、离婚、再婚子女离家等)的发生在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在父母辈与子女辈之间的一致性。与国外学者近年提出的多维宏观家庭户预测模型相比,本文建立的模型的一个明显优点是无需从专项家庭抽样调查得到的家庭户类型转换概率数据,只需通常的生育、死亡、婚姻等人口数据。与传统的户主率方法不同,本文模型将家庭户预测与未来生育、死亡、婚姻等人口事件发生率紧密地联系起来,可同时预测核心与三代家庭户,既可用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又可用于西方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北京市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1991年北京城区婚姻与家庭抽样调查”数据,从宏观与微观不同层面,就生育行为对女性就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笔者区分了“在业率”与“工作率”两个极易混淆的指标;对有关西方经济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并由此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市政府有关领导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美国密歇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北京市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达成协议,共同对北京婚姻、家庭、生育和妇女地位进行合作研究,并于1991年夏在北京城市居民中进行了抽样调查,1992年完成录入及数据检验、处理工作,1993年撰写了14篇论文和调研报告。研究成果现已提交北京市政府有关领导部门,受到重视与好评。美国密歇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巴巴拉主任十分重视此项研究,在各方大力支持下,于1994年5月19日至21日在该中心举行了北京家庭、婚姻、生育调查国际学术会议。中方11名学者应邀赴美,并在会上宣读研究论文,听取评论。国际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合作项目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1.
现行生育政策与未来家庭结构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从探讨“四二一”家庭数量研究的操作性困难入手,提出了“X二”家庭的研究命题,提高了分析的操作性,并使该研究具有一般意义。本文抓住独生子女属性这一关键,以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数,对中国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条件下子女一代队列的终身独生子女比例进行了估计,进而计算了不同时期成年人口中的独生子女比例,在此基础上估计出时期城乡成年人口按独生子女属性划分的不同类型婚姻组合的期望概率,借以描述现行生育政策对未来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和未来家庭结构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1982年9月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一次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北京从城乡抽取了七个点,总人口为8,91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97‰.前不久,为了进一步了解收集北京市解放前夕和建国以来的妇女婚姻生育情况及编写《北京人口》一书的需要,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于1984年4月组成联合调查组,决定再抽取千分之一的人口井对其中15—68岁的妇女进行调查.我们根据随机、分层、等距抽取样本的方法,采取原全国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北京市抽用的样本编码取中的方法,又从城乡抽取了七个点,总人口12,254人,占北京市总人口的1.31‰.调查方法与全国抽样调查方法基本相仿,调查内容稍有更改,删去了妇女情况调查表第十项  相似文献   

13.
略阳县两类招赘婚姻类型的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茁 《人口研究》2002,26(1):59-66
利用略阳县男孩偏好文化传播抽样调查的数据 ,定量研究两类招赘婚姻的决定因素 :由人口因素导致的应时性类型和由经济因素导致的制度性类型。研究表明 ,应时性类型比制度性类型更常见 ,并且后者可以家庭内部传播而前者则不能。两种招赘婚姻类型的条件、动机和目的各不相同 ,决定因素也不相同。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和婚姻习俗的变化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指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标志的初级社会群体。从结构上把家庭划分为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核心家庭三种主要类型(如图1)。家庭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诸因素所制约;另一方面,它又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之作用。本文试根据广东省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家庭结构的变化特征做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家庭则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和人口再生产方式决定了家庭的产生、发展以及家庭规模、构成的变化.而家庭规模、构成的变化又反过来对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本文所研究的北京市家庭户是指;人们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共同居住、共同生活的经济独立的基本单位.家庭户成员是户口登记机关正式登记为北京市常住户口的人.今年八、九、十月间,我们采用类型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十三个区、县的十四个不同类型的地区4,759个家庭户进行了调查.经计算:抽样样本平均数为每户人口3.48人,抽样误差为0.02,当t=2  相似文献   

16.
婚姻家庭状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对于残疾人,婚姻含有生存的意义,家庭是他/她们生活的主要载体,甚至是生存的唯一依靠。但残疾人在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帮助解决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问题,是全社会应该关心的一件大事。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研究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成年残疾人口婚姻状况的重要因素包括就业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经济指标。另一方面,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与其本身的残疾程度以及因残疾带来的自身理解与交流能力的差异、与他人相处能力的好坏、对于社会的参与能力的差异等有显著关系。此外,性别、户口性质、教育程度等基本人口特征指标也显著影响到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  相似文献   

17.
解韬 《人口学刊》2014,(1):54-63
婚姻家庭状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对于残疾人,婚姻含有生存的意义,家庭是他/她们生活的主要载体,甚至是生存的唯一依靠。但残疾人在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帮助解决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问题,是全社会应该关心的一件大事。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研究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成年残疾人口婚姻状况的重要因素包括就业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经济指标。另一方面,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与其本身的残疾程度以及因残疾带来的自身理解与交流能力的差异、与他人相处能力的好坏、对于社会的参与能力的差异等有显著关系。此外,性别、户口性质、教育程度等基本人口特征指标也显著影响到成年残疾人口的婚姻状况。  相似文献   

18.
在育龄妇女年龄队列中,15—19岁尚处于准婚姻和准生育年龄段。她们的婚姻、生育状况如何,对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水平和人口增长具有直接的影响。近些年来,15—19岁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引起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关注.本文以1988年全国2‰人口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为依据,结合其它有关的社会学调查,对1970—1987年18年间中国15—19岁育龄妇女的婚姻和生育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变化的基本原因和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口问题是贫困地区影响扶贫攻坚进程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好人口问题,对于解决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尽快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甘肃省定西地区的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妇女文化程度对脱贫致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赫哲族人口健康素质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抽样调查”的总体方案,对赫哲族聚居的三个乡的赫哲族进行了调查。本文根据调查资料,对妇女的婚姻生育状况、儿童体格发育及心理行为发育、人口死亡情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