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问天命所有、而众人有之者、圣人皆有之、人以情为有累也、圣人不去情、人以才为有害也、圣人不病才、人以欲为不善也、圣人不绝欲、人以术为伤德也、圣人不弃术、人以忧为非达也、圣人不忘忧、人以怨为非宏也、圣人不释怨、然则何必别于众人乎、答圣人发而中节。而众人不中节也。中节者为是不中节者为非挟是而行则为正。挟非而行则为邪。正者为善。邪者为恶。而世儒乃以善恶言性邈乎辽哉。问人心中大段恶念、卻易制伏、最是那不大段计利害、乍往乍来底念虚、相续不断、难  相似文献   

2.
<正> 不憾我不见古人,憾古人不见我。闻者以为夸语耳,而孰有知共然者?古人之事,可涕可笑、可亲可畏者,则已有传书,而吾得而闻之,以送吾怀,不见可矣。我历风雨晦明于百年之内者,有足令古人涕者焉,有足令古人笑者焉。我之敷心、肾、肺、肠以与物相酢者,非古人不知其可亲也,非古人不知其可畏也。而古人往矣,无能见也。此陈正字所为念天地之悠悠者也。  相似文献   

3.
原群上     
人有强弱。而后有盛衰。有盛衰而后有治乱。人群则强则盛则治。人不群则弱则衰则乱。是故三皇五帝之世。合天下为一大群焉。其在五霸。则以群群不群者也。自汉唐暨国朝。群人之业术各不同。然皆以有群而强而盛而治。以不群而衰而弱而乱。曰其间败群者何也。曰党也。何以有党。曰私是也。何以私。曰人之群也。必有人安其居卫其生。以优游和同相养相教也。私乎名。名轧名。私乎利。利轧利。名利轧。则养不相养。教不相教。甚者相争相夺。穷乎宇宙若不足以容。旷乎垓垠若不足以生也。人情拂戾。不能郁郁久居。则鸟兽散耳。遑曰群乎。曰然则何以克其私。曰道德仁义礼乐刑政。其精焉者也。最显最要者。莫如公。公则人慕其有而相通。人利其有而相让。  相似文献   

4.
习惯干西方先进而中国落后模式的学者往往会以简单的拿来主义为理论满足,从而使自己的研究失去自主性。不过,也有一些学者跳出了这一迷途,社会学家费孝通和哲学家赵汀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费孝通是客观叙述中国经验而自主研究的典范,赵汀阳是以中国理论回应西方理论而自主研究的代表。回顾他们成功的经验,对于中国崛起大背景下之人文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刍论劳动范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动是人类通过改变外在于劳动主体的客观条件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享受等多层次消费需要的有目的的体力和脑力活动。劳动既是一个永恒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虽然劳动伴随人类而永存,但劳动的内容、方式会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正确认识劳动范畴,对更新劳动观念,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论和劳动价值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们正在走向世纪之交。诚如许多有识之士所看到的那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当代文化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课题,有物质文化领域中的,有社会文化领域中的,也有精神文化领域中的,而审美文化问题便属于精神文化领域中的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方面。审美文化作为文化结构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虽然以艺术文化为核  相似文献   

7.
胡渐逵 《船山学刊》1995,(2):215-221
二、校勘讹误 (一)、纠正讹字: 中华本有不少讹字,我校勘时,力求据各本及前人校勘记予以纠正。例如该本10页倒5行: 悉知其情而皆有以裁用之,大以体天地之化,微以备禽鱼草木之几,而泥草虫之忧乐乎? 我校勘时,据各本改末句的“泥”为“况”,作“而况草虫之忧乐乎?”(见岳麓本310页末行)// 又如中华本19页末行: 不才而忮,其忮也忍;不才而求,其求也淫。幸而济者有矣,而天下贱之。才而忮,忮而终有不忘;……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5,(6):11-18
《庄子》一书中有不少与相术相法有关的内容,它们体现了作者对世上流传的相术以及观人相物方法的一些精深而独到的认识。《庄子》对世间相术有肯定、吸纳和借鉴的一面,也有否定、超越和提升的一面,其相术思想最大的特点就是援"道"入"相":以"道"观照世间相术,并主张以"道"观人,以"道"相物。《庄子》的相术思想不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全书的学说核心,其表现形式也对全书有增光添色之功。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银雀山出土的汉墓竹简《孙膑兵法·月战》有这样一段文字: 十战而六胜,以星者也。十战而七胜,以日者也。十战而八胜,以月者也。十战而九胜,月有……[十战]而十胜,将善而生过者也。文物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认为:“十战而十胜,将善而生过”的“过”疑借为“祸”。此句意为  相似文献   

10.
荀墨揭义     
荀卿者名为儒。而实窃墨者之行也。墨者之性恶。故节葬短丧。晏然行之而心安。侈然论之而不怍。彼墨氏不自伪也。是以非儒也。曰儒者之行伪也。墨氏固不揜其真耳荀卿则曰性恶也。圣贤君子之学修伪也。非性也。其劝学修身不敬并相儒效篇。劝天下以行其伪也。父母兄弟无故。君子之至乐也。舜禹周公之事。圣贤有大不幸者存焉。而荀卿以大义灭亲为儒效。观其论。斯知其仁矣。其非儒而勿显非也。则暗、  相似文献   

11.
满艳霞 《理论界》2004,(6):272-272
一、改变传统观念,是现代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市场营销观念的产生,是市场观念质的飞跃或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的逻辑思维方法,而且在经营策略和方法上也有很大突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传统的市场观念是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品为出发点,而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则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2.传统的市场观念的手段是销售推广,而现代市场营销  相似文献   

12.
建立历史的观点,首先要懂得词的结构古今不尽相同,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则以双音节词为主。古汉语中的很多单音词因为经常在一起连用,在后世或现代汉语中形成了复音词。也要了解古汉语中复音词也有一定的数量,不要以偏概全,把复音词拆为单音词。其次要懂得词义演变,古今不尽相同。有些词的意义自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大多数词的古义和今义有差异。因此在训释词义时,既不能偏离语言的时代性而任意以今义说解古词古语,以今义为古义,也不能偏离语言的时代性而任意以古义说解后世的语言,以古义为今义。  相似文献   

13.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西晋的短期统一外,中国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南北裂土而治。而在北方,有统一,也有分裂,各方势力争战不已,朝代递嬗无常。在这种特殊条件下,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如北方的邺城和洛阳,都是曾数度成为国都的巨邑。先后在洛阳建都的有曹魏、西晋和北魏,在邺城建都的有后赵、冉魏、前燕和东魏、北齐。两地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也成为一方的文化中心。那么,这两大文化中心在这一历史时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史学界对此问津很少,本文拟就其都城建制及儒学、佛学方面作以探讨,望方家学者有以正之。  相似文献   

14.
清代四川盐税制度的变革以咸丰朝为重要分水岭,咸丰朝以前税额较轻、税收项目较少,而咸丰以后,课额猛增、税目繁多.究其变革原因,有“川盐济楚”的历史事件所致,有晚清政府的经济困境所起,还与滇黔边岸官盐滞销而私盐肆起有关.四川盐税制度的变革,有历史的偶然性也有历史的必然性,既有全国范围内盐税制度变革的共性,也有其地方特质.  相似文献   

15.
张福勋 《阴山学刊》2001,14(2):5-11
钱先生对宋诗情有独钟,有《宋诗选注》在焉。而《谈艺录》对宋诗,尤其对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陈与义等,都有精辟独到的评论。提出以“体格性分”别唐宋诗;而对“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更提出了全新的认识。这些都有极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诗学价值。对吕本中提出的“活法”也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以文体相互“侵入扩充”的观点,来解说宋人的“以文为诗”、“以诗为词”。  相似文献   

16.
用阴阳五行建构儒家的天道观和天人合一哲学,以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乃儒家思想发展的一大转折,也是董仲舒独尊儒术的理论基础.他以天道证人道,言天人相副和天人相类;又以为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视人伦纲常和仁义忠孝为天经地义,并以此言天地之美.这种以阴阳五行为宇宙模式而现天人相与之际的儒学,及其以善为美的价值理念,对中国人的思想、信仰和审美态度,有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杨倩描 《河北学刊》2004,24(4):159-164
“权” ,才能真正做到“执中” ,即恪守中庸之道 ,不偏不倚、不过与不及。为了更深入阐发《周易》处困行权思想 ,王安石还特意撰写了《九卦论》 ,对《系辞》“三陈九卦”的“第三陈”进行了分析和论说 :处困之道 ,君子之所难也。非夫智足以穷理、仁足以尽性、内有以固其德而外有以应其变者 ,其孰能无患哉 ?古之人有极天下之困而其心能不累、其行能不移、患至而不伤其身、事起而不疑其变者 ,盖有以处之也。处之之道 ,圣人尝言之矣。《易》曰 :“《履》以和行 ,《谦》以制礼 ,《复》以自知 ,《恒》以一德 ,《损》以远害 ,《益》以兴利 ,《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遭遇最多的批评可以说是所谓"非学术化"。这个批评对我国的学术生活和学术面貌的嬗变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方式,而且也确实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和专著的写作方式和叙述方式。然而,这种过分关注所谓学术形式的学术化却十分令人困惑:必须以西方哲学的某些概念和观点阐释、理解甚至重铸,才能够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意义,必须有要有完备的参考文献,当然一定要有外文的,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现实批判为手段、以人的解放为旨归这一基本立场却保持了一种"世故的缄默",而这正是"学术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不应绕开和无法绕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丽梅 《船山学刊》2003,(4):126-128,153
“无”是老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范畴,“无”是没有任何规定性与确定性,也不能给万物和人类以任何的规定性和确定性;无是生,这种生是以化言生,即化掉机心和造作,就等于生万物;肯定,是不与否定相对待的肯定;无是超越,超越肯定与否定。无中有有,有中有无,无而不无,有而不有,万物始于无,成于有。无以有显,而从有出。老子通过“无”这一范畴,层层下贯,由无到有,由有透显出人,深刻地论述了人与万物的“观照”关系,实现了价值转换与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20.
“合二而一”一语,见于明末方以智所著《东西均》一书的《三征》篇。原文是这样的: “曰有、曰无两端是也。虚实也,动静也,阴阳也,形气也,道器也,昼夜也,幽明也,生死也,尽天地古今皆二也。两间无不交,则无不二而一者。”“交也者,合二而—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一切事物都有两端或两个办面,而两端或两个方面总是相“交”的,“交”.就是“合二而一”。根据最近王中、郭佩衡两同志所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