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特区创建伊始,就以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快速的经济增长,重要的经济功能引起了中外各界的极大关注。毫无疑问,经济特区在中国开放与改革这一本世纪世界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先导作用。回顾特区15年历程,可以发现促进经济特区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生活大为改善的主要经验在于:经济特区牢牢把握不断优化经济技术结构、积极谋求经济运行机制创新这两个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将创新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转换执快速良性发展的牛耳。  相似文献   

2.
珠海作为我国最早一批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 ,经过 2 0年的创办与建设 ,由一个落后的渔农小县发展成为颇具综合实力的中等城市 ,实现了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初级阶段的转变。这个历史性的跨越固然得益于珠海的地缘、人缘等客观因素 ,而根本点在于 :珠海人民始终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 ,坚持改革、开放、发展之间的互动促进 ,坚持实施人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文明推进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走出了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珠海发展模式。1 确定“绿色战略” ,坚持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3.
建立经济特区,是党中央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战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事业。新事业,自然给我们提出许多要认真研究的新问题,关于经济特区的经济性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问题。现在,党中央已在充分肯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建设成就的同时,决定再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建立经济开发区。在这新的形势下,正确认识经  相似文献   

4.
经济特区与浦东新区(以下简称“两区”)的创建,是我国改革开放、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战略布署。开展“两区”的立法比较,总结经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两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优势和条件,促进“两区”立法的完善和发展。 一、经济特区与浦东新区的立法概况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这是中国经济特区建立的标志。同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置厦门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中国改革开放中最大的经济特区应运而生,中国经济特区在其诞生时就纳入法制的轨道,这是整个经济特区法制建设的良好开端,为改革开放中特区各方面事业健康有序、持续稳定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广东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创办10年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深圳由一个只有8万多人的边境小镇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中等城市,珠海由昔日的渔村建设成为花园式的新城,汕头特区平地起家,成为汕头这个海滨城市的一颗灿烂的明珠。1989年与1979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从8.4亿元增加到145.90亿元;财政收入由  相似文献   

6.
1979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经济特区。最近,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进一步开放大连、湛江和北海等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在这些地方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对全国四化建设,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1985年12月16—20日在珠海召开了广东省第二次经济特区学术讨论会,现将有关内容概述如下: 一、关于特区五年来发展的评介 代表们认为,特区建设的成绩是主要的,在短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根据中央一九七九年五十号文件精神,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市设置经济特区,并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在广东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经济特区条例草案,报请国务院审批。一九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全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并在报上公布施行。这是我国制订的第一个有关经济特区的法律。经济特区设置之后,立法工作甚为繁重,应该制订那些法律,如何拟订,如何贯彻执行,这是经济特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现仅就经济特区立法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珠海旅游业与工业发展的主次之争,从设置特区伊始一直延续至今。正确认识旅游业与工业的发展趋势,提出新的发展战略设想,是探索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本文试图达到的目的。(一)旅游导向的形成没有足够的资本供给,不可能形成新的工业区;没有持续的资本供给,已经形成的工业区也会衰落。这个适用于一般工业区形成的结论,同样适用于我国的经济特区。珠海原是一个经济、文化都相当落后的边陲农业小县,人口仅12.5万,工农业总产值不及1亿。1979年由县改为省辖市建制。1980年设立了经济特区。不难设想,在这落后地方兴办特区,解决资金的供给会有多大困难。吸引外界资本要有一系列相关条件,而依靠自身积累则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前者除了要有稳定的政局、持续不变的政策、安定的社会环境、较高的行政办事效率和健全的法制外,还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非常巨大。据测算,  相似文献   

10.
推动和扩大对外开放,进行东西经济文化交流,是宁夏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制定宁夏经济发展的规划,也必须制定出相应的对外开放战略措施。一、扩大对外开放是宁夏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1978年中央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后,沿海地区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率先起步,建立经济特区。目前我国已建立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区291个(市县),取  相似文献   

11.
来自改革开放前沿的报告论珠海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葛静华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珠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经济特区,如何在跨世纪发展中把握机遇,再创优势,发挥对内地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坚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是一条...  相似文献   

12.
一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兴办以来,在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经过十年的建设,已成为我省参与国际市场角逐最富有活力的经济区域。——至1989年底止,三个特区共完成基建投资220亿元,已经建设起一个对外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广东经济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深圳经济学会、珠海经济学会(筹)、汕头特区经济学会联合在珠海市召开了广东省第二次经济特区学术讨论会。讨论会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一、如何正确评价经济特区几年的建设成就;二、如何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关于第一个问题。代表们对经济特区尤其是深圳特区几年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了充分的肯定,批判了“失败论”,同时也指出由于管理和改革跟不上建设的发展所存在的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会上,有个别同志说特区的商品积压、资金缺口,是一种病症,是潜伏着的经济危机。但绝大多数代表都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这是特区在转入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新阶段所遇到的困  相似文献   

14.
民营民联──私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演变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民联──私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演变模式罗忠福,单元庄董事长总经理珠海经济特区福海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私营性企业不仅在经营规模与组织形式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在内部组合、组织结构、权益体系、运行机制、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人才问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我们各方面实际工作中仍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知识的作用,能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开发人才资源,是关系经济特区建设成败的大事。本文试就珠海经济特区建设开发人才资源的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 改革开放十年以来,珠海市,尤其是其属下的珠海经济特区,由于充分利用了毗邻港澳和与海外华人、港澳同胞有密切联系的有利条件,全力以赴发展各项建设事业,使经济发生了一连串令人惊叹的变化.九年前,珠海只是一个极为简陋的渔村小镇,资金、技术都极端缺乏.但是,它又有毗邻港澳,水陆交通方便,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长处.尤为重要的是,不少海外华人、港澳同胞的原籍都在珠海.据不完全统计,人数超过15万,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虽已离开家乡多年甚至数代,但多数人依然怀有浓烈的乡情,愿意为珠海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珠海市和特区建立之始,地方政府就把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优惠的投资条件,加强与海外华人、港澳同胞的联系作为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正> 党的十三大以来,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着整个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经济加入国际大循环.意味着中国经济特区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走向世界.深圳作为我国开放前沿中层次最高、发展最快的经济特区之一,在新的形势下,无疑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战略转变.——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大规模加入国际大循环,中国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的范围和数量日趋增大.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后,我国接着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还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带及两个半岛.特别是中央决定建立海南省,并将之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之后,国家对深圳的某些优惠政策已不再为深圳所特有了,  相似文献   

18.
经济特区在国际上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和类型,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自由过境区、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等,最早的经济特区是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它们产生于400多年前地中海沿岸商品经济最为活跃的国家。世界第一个经济特区是1547年意大利在热那亚湾建立的莱戈恩自由港(有的资料说,意大利的里窝那是最早的自由殊)。从第一个自由港问世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是世界经济特区发展的第一阶段。其间共有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75个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 ,随着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的创立 ,海外人士便对中国经济特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至今不断。在海外学者的眼中 ,究竟如何评价中国经济特区 2 0年的发展历程 ?怎样看待中国经济特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经济特区面临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海外学者的真知灼见对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长期以来 ,由于我们对海外有关中国经济特区研究文献的评价工作重视不够 ,许多很有借鉴作用的文献未能在国内翻译、发表出来。作为中央翻译局当代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正> 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广东和福建试办的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先办的两个,就分别设在同香港、澳门相毗邻的深圳和珠海。这里有一个特别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繁荣和稳定香港,发展内地,走向世界。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特区这种经济形式的逐步推广,在恢复对香港地区行使主权之后,与将存在的“一国两制”相适应,在经济上,也将存在香港—特区—内地三个层次的经济同时发挥作用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的发展规律如何认识,我们想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