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雅莉 《城市》2009,(3):16-20
城市化经济从经济本质上理解.表现为经济集聚效应的一种外部效果:从发展形态上理解,是指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而使社会的经济空间由乡村逐渐转向城市的过程。城市化的经济均衡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课题。城市化的静态均衡表现为“城经济”均衡和“市经济”均衡两条曲线的焦点.而动态均衡表现为城市经济增长中人们用于投资和消费不同目的的资源利用所带来的效用或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这种动态均衡是怎么实现的?这与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和高效率城市化进程关系极大.本文对此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约束的理论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庭  赵晶晶 《城市》2008,(6):28-31
一、引言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地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通过对各个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3.
过去30年来,我们的城市化基本上是依靠城市扩张、增加原有城市容量、吸纳周边农村人口并同时吸纳外来农民工来提高城市化率和实现城市化的。这种城市化之路,是与我国当时的国情相符的。但是,当前我国城市规模已经超大,原有城市的容量也到了极限。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一场金融海啸,不仅使成千上万农民工丢了工作,两代衣民工的“市民化之梦”暂时破灭了,而且,城市各行各业都在裁员,大学生已经连续多年出现“毕业即失业”现象。  相似文献   

4.
王跃  伍燕南 《城市》2011,(7):26-29
长期分散在中国广阔农村的农业人口,在农业新技术、新政策的作用下,在城市化浪潮的推动下,不断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而这一庞大人口数量转移的目的地只能是城市。中国每年约有2000万农村人121等待城市的接纳,这种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将至少持续10年,中国城市人口在目前6亿的基础上还将增加至少2亿,届时中国人口城市化率将达60%,  相似文献   

5.
张雪筠 《城市》2014,(2):33-37
正农民市民化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步转移",在国家制度、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被分割成两个子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农民工的过程;第二阶段是从城市农民工到产业工人和市民的职业与身份的变化过程。随着农民第一阶段城市化转移的实现,存量农民工的市民化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也是学术研究必须面对和关注的重大实践与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人们追求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而我们的城市化却实现了四个伪幸福,被城市化——强加的幸福,物质城市化——表面的幸福,人口城市化——虚假的幸福,静态城市化——搁置的幸福。  相似文献   

7.
自工业革命起,城市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城市化强有力地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理论界及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是人类社会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线索。进入21世纪,城市化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并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城市犯罪率的提高,严重威胁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也不利于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广西为研究对象,对广西城市化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广西的人口流动及犯罪率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最发达、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城市群经过40年的发展,体系日渐完善,人口规模逐渐壮大,城市之间联系不断加强,城市化水平在国内三大城市群中遥遥领先。但还存在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城市化水平两极分化严重、与城市规模等级不匹配,产城协调性不高、个别城市严重失调,人口稳定性不强、城镇化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由此,本文提出强化城市群发展思维,推动城市群内创新、产业合理分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城融合和社会融合,引导人口有序分布,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健康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意义上的城市化 首先城市化是一个过程,表现为大量的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人口,经济由农业经济为主逐渐转变为工业经济与服务经济;从城市形态上来看,由原来在农村聚居集中逐步转变为向城镇、城市的集中;从生活方式来看,逐步由原来的自由小农经济、缓慢的农村生活向一种规范化、秩序化、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的转型;在思维方式上,逐步地从自给自足的农业思维向城市有组织的、集体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因此城市化在中国是一种立体、多元,对社会整体性根本变革的运动与过程.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经进入高度发展的城市化时代,城市发展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列宁曾经指出,在现代,各个国家“城市的发展要比乡村迅速得多,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人口城市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国外许多学者认为,近代社会的特点是世界人口正在迅速地城市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1.
《城市》1990,(2)
城市化水平,是指一定区域或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准确的统计城市人口,从宏观上来说,既是客观评价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正确制定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就微观而言,则是编制城市规划所不可缺少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周毓林  韩伟 《城市》2012,(7):44-46
2011年底,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率超过50%.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各类社会经济活动向特定空间聚集,土地功能得到了综合利用,城市综合体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对西部而言,城市化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因为城市化的本质是人口和企业在城市空间上集聚的过程,所以一切阻碍经济要素和人口流动和集聚的所有制度都阻碍着城市化进程。本文主要分析西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制度障碍及其相关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可能方式和主要路径。一、制度非适宜性是西部城市化发展的根本障碍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十分落后,有诸多表现,比如城市数量小、城市结构不合理、城市经济实力弱,总…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二”大会及世界首脑会议提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曾经有外国学者预言,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两大课题。 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超过50%,这也就意味着今后20年间将有约4亿农村人口要转化成城市人口,数以亿计的人将在居住空间位置、就业岗位、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上完成一个转变,这不仅涉及社会经济问题,也涉及资源与环境问题,其涉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城市化是世界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社会文明进步中起着主导作用。城市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包含城市问题,城市问题寓于社会问题之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只单独地解决社会问题,必须把解决城市问题结合起来。同样地,解决城市问题也不能只单独地解决城市问题,必须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与我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以空间集中形式开垦自然以便进行生产和消费的载体,城市化就是人类高效利用土地的方式.城市土地不只是土地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目前我国约有30%的人口住在城市,随着将来城市化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居住,其余人口的经济生存也更加依赖于城市.但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伴随产生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住房紧张、就业压力、城市住区衰退等问题,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城市发展对人类住区、生态环境所造成巨大破坏后果的严重性,若再听之任之,城市很可能会走向不断的衰退以致没落的危险,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未来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一)城市化 所谓城市化,就是指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过程。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城市化就是城市经济向外缘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也是城市内部产业重新组合的过程, 城市化始于18世纪产业革命,世界各国先后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也是一种影响极为深远的经济变化过程。 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晚,而且几经波折。因此,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18.
西方城市人口增长的文献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文化转向":工作就业等经济因素让位于文化休闲等消费因素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吸引力。城市人口流动的"文化转向"在中国同样明显,尤其表现在大学毕业生群体当中。城市在大学毕业生眼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作地点。城市是学习机器,是娱乐机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城市流动选择中追求价值实现,表达自我,体验生活和分享梦想。青年大学毕业生是城市人口流动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城市流动目的地选择直接影响到城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而在四川出现了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双滞后的局面,这给四川地区经济的运行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加深对两者互动关系的认识. 一、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关系分析 1.吸纳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共同的经济特征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或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与聚集的过程,包括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及城市经济社会化、现代化与集约化.随着农耕技术及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从传统的第一产业中分离出过多的剩余劳动力,就只有向城市转移,形成新的小城镇或不断壮大原有的大中小城市,或者向非农领域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既是“人口的城市化”,也是“空间的城市化”。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重组明显,社会分层现象明显体现在居住空间分化上,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加剧。通过上海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市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及特征进行剖析,进而对农民工居住空间演变、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