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端康成小说的人物塑造何乃英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在人物塑造方面其特征尤为突出。善于表现卑贱者善于表现卑贱者,善于表现卑贱者的生活和感受,善于表现卑贱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美,这是川端康成在人物塑造方...  相似文献   

2.
金批《水浒》对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模式的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的评改,删除了繁杂重复的诗词韵语,从而保持了整体叙事节奏的连贯与紧凑,缩短读者与小说中人物的距离;提出了注重人物感受,着重表现人物心态,强调小说人物言行的性格化、心理化描写;强调由作品中人物视点表现情节与场面,限制叙事者过多介入等观点。他的理论加强了小说文人化、书面化的倾向,是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模式理论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的卓越史识往往体现在他对特殊历史人物的评价之上 ,他善于从一个独特的理论角度切入 ,发掘特殊历史人物的价值。从权变角度论载纵横家、从六艺角度论载滑稽、从兵学角度论载货殖 ,是司马迁选择独特理论视角写特殊历史人物的范例 ,从中可以见出司马迁深厚的理论素养与杰出的史学智慧。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2010,(5)
庾信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量用典,其用典艺术之高妙,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善于借用古人逸事来自比,使用精练的语言描绘广阔的现实画卷,也善于利用典故与现实的暗合,达到自然贴切、使事无迹的艺术效果;他善于运用"语典"来描写现实、抒发感受,也善于选取颇具意象意义的典故。庾信用典的方法主要有明用、暗用、正用、反用、虚用、活用、化用、借用、正反合用、虚实合用等等,尤善于采用避实就虚之法,即使正用、明用典故,由于他高超的表达艺术,也给人以飘逸流利之感。庾信用典极富创新性,他能"于异中求同,同中见异,融会异同,混合古今,别造一同异俱冥、今古合流之境界",把用典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新高度。庾信用典在其创作的前后期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与后期抒写乡关之思的作品大量用典、手法纯熟不同,前期作品较少用典,即或用典,也大多缺乏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无不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生命,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整体美.艺术的这种和谐的整体美,是一切成功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志.艺术的整体观,就是建立在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这一整体美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艺术的整体美的思想,作为文学艺术的客观规律,很早就为众多的哲学家、美学家所注目.在我国,汉淮南王刘安主持编纂  相似文献   

6.
陈桐生 《学术研究》2002,(11):87-91
司马迁的卓越史识往往体现在他对特殊历史人物的评价之上,他善于从一个独特的理论角度切人,发掘特殊历史人物的价值。从权变角度论载纵横家、从六艺角度论载滑稽、从兵学角度论载货殖,是司马迁选择独特理论视角写特殊历史人物的范例,从中可以见出司马迁深厚的理论素养与杰出的史学智慧。  相似文献   

7.
同五四时期的多数作家一样,许地山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并善于从中吸取营养,化为自己的血肉。因而,他的作品多表现为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审美理想,表现了一个炎黄子孙所特有的心理结构。他的作品,特别是其小说,除了具有引人入胜的曲折故事外,人物的情感美、道德美,以及富有生趣的意境美,闪耀着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光辉。这是作者刻意追求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8.
尽管人们用意境作为美之代称评价各类艺术,特别是诗词艺术,但用意境揭示艺术美的本质向来就不属纯艺术欣赏范畴。然而王昌猷同志在《认识意境、创造意境》和《再谈我国古代文论中意境的特征》两文中却将意境仅仅归结为艺术欣赏范畴,并反对人们从创作角度、从艺术形象来源和构成角度谈意境。王文从维护传统完善传统角度把意境界说为“意境就是沟通文艺家及其作品与欣赏者及其感受之间的桥梁”,即“意境美实际上是作品中的形象美在欣赏者头脑中的反映”,认为意境虽与艺术形象有关但更有区别,以此反对所谓以严羽、王士桢为代表的“意境与艺术形象无关”论和以王国维、李泽厚为代表的“意境就是艺术形象”论,而认为以钟嵘“滋味”说为起点的着眼于艺术欣赏范畴的意境论,才是值得尊重的传统。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感觉抒写是研究者对莫言文学表现艺术的重要关注点之一,但这种关注基本上聚焦于莫言作品中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的表现及通感艺术的运用。其实,在莫言的文学表现中,更主要的是基于感官又超越感官的心灵、精神或灵魂触动,是对人、事、物的整体感觉与核心体悟。莫言让笔下所有的故事都进入自己的感觉场,故事中的人物成为感觉中的自己,主人公的处境就是他感觉中的世界,他以丛生的感觉与丛生的思维写出了"普通人的传奇和传奇中的普通人"。丰富的感觉组成了莫言小说的氛围、细节、场面,构成了作品"密集的事件"与"密集的人物",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感悟则构成了作品"密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苏轼和辛弃疾都写过一些农村词,由于苏、辛二公本是深富情趣、独具个性之人,在吟咏流连之际,自会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色。以下想就这一点做一些比较。苏轼的农村词有《浣溪沙》五首和散见于其他篇章中的个别词句。他的创作,色彩鲜明,擅长写阔大之景,并善于充分利用嗅觉、视觉和听觉来体味农村景色、人物的美。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场景中发现美,这是苏轼农村词的一大特点。农村景物在他笔下色泽鲜明,充满活力。在《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第一首中,他唱道:“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鸟。黄童白叟  相似文献   

11.
李菡 《天府新论》2006,(Z1):224-225
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小说《人间喜剧》,淋漓尽致地揭露批判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幕.作品在艺术上颇有成就善于细节描写,达到精细入微,生动逼真;成功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具有个性;服从各种人物生活和思考所必须遵循的逻辑.作品具有巨大的艺术力量,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2.
<正> 蒋子龙在工业题材作品上的创新,已经被文学评论界广泛注意到了。他的作品,之所以成为振聋发聩的成功之作,除了他锐敏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勇于正视改革时期的社会矛盾外,还真实地描绘出了工业战线生活的气势美和层次美,即准确地写出了现代工业气势美、进取美在人物身上的折射;写出了现代工业层次繁复的环境和特性对人的“综合”影响,为我们艺术地提供了正确认识现代工业战线生活个性的形象化材料。现代工业战线是人类智慧最为集中的一个部门,它广泛地采用科研新成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采用先进的大生产的管理方法。这种大规模的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方式方法,显示出  相似文献   

13.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闹鬼的房子>集中表现出凌空飘逸的人物形态美、写意风格的朦胧美、诗化创作的抽象美及其意识流写作的奇幻美.在优美的艺术形式表现下,伍尔夫又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即在诗歌的意象中探讨生命与死亡的感受,认知自我存在的方式;在意识流的写作空间里寻求和感悟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以及人类与世界的关系.在艺术创作上,<闹鬼的房子>既表现了优美的形式又呈现了深刻的主题,堪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  相似文献   

14.
孙犁是现当代文学史上那种不属于大红大紫但却有着独特的、持久魅力的作家。他的不大红大紫因着他始终对自己的作品的评价保持着一种低调 ,他的为人的矜持 ,也因着他的作品的基调与那个时代的主旋律稍稍有些不协调 ,难以赢得所有评论者的一致喝彩 ;他作品的持久魅力恰恰在于其独特的浪漫主义基调 ,抒情诗似的艺术气质以及对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人物、美的情感的充分展现。阅读孙犁的小说 ,我们会发现 ,在他作品的人物体系中极少有那种恶俗的人物。大都是在严酷恶劣的战争环境中性格刚毅、情操高尚 ,满怀革命激情和乐观精神的人物。尤其是青…  相似文献   

15.
邬锡鑫 《中州学刊》2006,(1):255-258
韵味的内涵分为两层:一层是作品意境的神韵所具有的特殊的艺术魅力;另一层是这种艺术魅力驱使读者能动地投入到作品的形象创造中而猎取的更深切更持久的美感享受。韵味内涵形成的关键因素是“思与境偕”,正是意境使作品中各个意象的部分象征因所有意象的耦合而升华为作品的整体象征,激发读者展开自身的想像和联想参与作品的艺术创造而从中获得回味不尽的美的感受。韵味的内涵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为生命意义、时空意义和审美意义,其中,生命意义决定着时空意义和审美意义,而三种意义是相互渗透、交融一体的。  相似文献   

16.
<正> 王愿坚同志的短篇小说,除少数几篇稍差外,大都写得短小精练,凝重醇厚,读之如嚼橄榄,其味无穷。其所以如此,固然得力于他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但我认为,他在结构艺术上的匠心独运,也为他的短篇小说增色不少。探讨一下他的短篇小说的结构艺术特色,将是很有意义的。为人物选取最佳表现角度,脉络线索条理而清晰王愿坚同志在谈构思时说过:“一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上为他画相、拍照,但常常只有那么一个角度能够最鲜明地把人的内在精神和性格特征突现出来。短篇小说的构思,就是要找到那个最理想的角度。”(《写出感受的和相信的》)这话很有道理。短篇小说不象中长篇那样可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也不宜  相似文献   

17.
指导学生自学阅读课文,首先要有步骤,其次自学要注重方法。自学课文要善于抓重点,比较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可从题材、主题、人物、体裁、手法等角度进行对比,在阅读思维过程中,还要做好必要的笔记。  相似文献   

18.
独特的艺术视角的获得,是一个作家成熟的重要标志。董瑞锋先生在《生存——从美境到现实》一文中指出,沈从文在生存感受上下功大并形成一种奇异艺术特色的奥秘之一是:他把愿意感受到的和愿意呈现出的两部分极为严密地合一。我认为这固然是一方面,但真正体现他的高超的艺术技巧的,是他有一种把不愿意感受到的东西巧妙地呈现出来的本领, 生活,它有美,善的一面,同时也包含着丑和恶。丑、恶的东西一旦用文字的形式直接表现出来,它必然会破坏美感,破坏读者审美中的精神愉悦。因而人们往往不愿去感受它,至少不希望它直接见诸字面。既要努力保持艺术美境不受破坏,同时又要保持作品真实地反  相似文献   

19.
《远去的驿站》里的“驿站”是人生途中的精神补给地,是精神的驿站。整部作品充溢着主要人物甚或次要人物的精神追求,它们共同汇聚成了“驿站”的多采、丰富与深邃。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活是这部优秀作品的主要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得力于他对人物无限的崇敬之情;得力于小说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得力于他在大开大阖、大起大落的情节中塑造人物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20.
<正> 从苗秀的一系列著作,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忠于历史、忠于生活的作家。他以新马华族这个新兴民族所特有的人生价值和艺术价值标准,去观察和感受现实生活复杂的表象,在对这些表象进行深入的剖析之后,他留下了富有艺术魅力、被广大人良喜爱的作品。他不仅掌握了自己的艺术生命,而且以自己的艺术天才证明了新加坡华文文学在整个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