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季刚先生是我国近代语言文字学的一位大师。他和他的老师章太炎齐名,被称为章黄。他们在汉语声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并能融会贯通,妙达神旨;其所成就,远远超过清代戴、段、钱、王诸人,为当代学者所推崇。季刚先生不轻易著书,死后,他的弟子们编印他的著作,只有《说文略说》、《尔雅略说》、《声韵略说》、《音略》等十九种,合名为《黄季刚先生遗著》。一九六四年,中华书局重印此书,改称《黄侃论学杂著》(下省  相似文献   

2.
章太炎(1869—1936)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他一生著作宏丰,举凡哲学、经学、小学、文学以至史学、佛学等无不涉及,初步估计有四百余万字。太炎先生的语言学著作主要有《国故论衡(上卷)》、《文始》、《小学答问》、《新方言》等。他的《小学略说》有两篇,一篇写于辛亥革命之前,收入《国故论衡》;另一篇是一九三五年十月在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上的演讲记录。这两篇《小学略说》集中体现了太炎先生的语言学思想。一小学宜举全体,文字仅其一端自从汉代刘歆的《七略》标有“小学”的名称以后,“小学”作为学术专名在我国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述杨志和的《西游记传》时指出:“一百回本《西游记》,盖出于四十一回本《西游记传》之后,而今特盛行”,他肯定了杨志和的《西游记传》是吴承恩《西游记》的雏型。当然,后来鲁迅先生对此说又作了一点声明,在《<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本序》中,他又说:“郑振铎教授又证明了《四游记》中《西游记》是吴承恩《西游记》的摘录,而非祖本,那精确的论文,就收录在《痀偻集》里。”这说明鲁迅先生虽有己见,但尊重他说,以利于学术上的切磋。但是,鲁迅先生并不因此而修改原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黄侃先生生前没有编过辞书,但他对字典编写提出过一些意见。这些意见,在黄耀先师所整理的黄侃先生的遗著中时有所见。本文为读《字书编制法商榷》一文的扎记,偶尔也涉及此文以外的一些论述。一、在“学术闿明,文辞革进”的当代,字书的编制“诚不可缓”黄先生说:“自叔重《说文》以降,逮于清世字典、字书种类略已诠明。”我们国家历史悠久,辞书的编写也源远流长。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我国古代小学十家共四十五篇。在《说文》之前,就有《史籀篇》、《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凡将篇》、《急就篇》等字书,但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一年冬,鲁迅先生在《<铁流>编校后记》中,一开头便说,这本书到能和读者相见为止,是“经历了一段小小的艰难的历史的”。他说的那些“小小的艰难的历史”。我不再重复了。现在略叙一点有关这书的当年的另一些小事。虽然,这不过是一些象鲁迅先生说的“让它随风而逝的小事情而已”。鲁迅先生约译《铁流》,是在一九二九年。那年十一月十八日《鲁迅日记》载:“寄霁野信并附与靖华笺。”同年同月十六日,致霁野信说:“有寄靖兄一笺,托他一些事情,不知地址,今  相似文献   

6.
<正> 文学史上最早提到《金瓶梅》的讽刺,是明代的袁宏道,他说:“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他拿《金瓶梅》和古代讽喻散文《七发》相比,说明他已看出《金瓶梅》是一部讽喻性小说。但真正从审美角度论述《金瓶梅》讽刺艺术的,还是鲁迅先生。“作者之于世情,盖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鲁迅在此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揭露与讽刺并用的作品。当代艺术界普遍承认《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和发展,却忽视了《金  相似文献   

7.
林振宇 《社区》2010,(17):6-6
林非先生是我敬重的学者、散文家。作为学者,他著作颇丰,已经出版了《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文学研究入门》等多部学术论著;作为散文家,他创作了《访美归来》、《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它》、《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记》等多部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8.
关于《陶渊明集》的体例、版本源流等问题前人研究颇多,郭绍虞先生在他的《陶集》(《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考辨中说: 自来论陶集者权舆于何孟春注,而略具雏形于陶澍《靖节先生集》卷首所辑之《诸本序录》,其后梁启超继之,于其所著《陶渊明》后附载《陶集考证》,胡怀琛于其著《陶渊明生活》后附载《陶集纪略》,至日人桥川时雄所撰《陶集版本源流考》则论述最为详尽,然犹不能无违失遗漏之处。  相似文献   

9.
略评胡适的传记文学理论与实践——《胡适传记作品集》序耿云志胡适先生一生提倡传记文学,时时劝告和督促他的朋友们写自传。他在《四十自述》的序言里说:“我在这十几年中,因为深深的感觉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所以到处劝我的老辈朋友写他们的自传。”①虽然他们都答...  相似文献   

10.
一、从孔乙己的命名,领略鲁迅的“大家风度”鲁迅生前的挚友孙伏园先生曾经说过:“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中(《呐喊》)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已经译成了外文。我问他的好处。他说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的风度。”(《关于鲁迅先生》)这可视为把握本篇美学价值的肯綮。《孔乙己》堪称鲁迅的得意之作;  相似文献   

11.
《圆明字轮四十二字诸经译文异同表》梵汉对音考订刘广和(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一罗常培先生在《梵文颚音五母的藏汉对音研究》文末附了两个表,他说:泰县缪子才先生(篆)在他的《字平等性语平等性集解》后面列过一个《悉昙字母表》,我就他所收的材料加以增...  相似文献   

12.
<正>读朱小平先生的《像蜀锦一样绚烂》,不仅是因为这本书的厚重,其中,还有我和他的一些小渊源。我是通过万伯翱先生介绍,认识的朱小平先生,他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就像他的史学散文一样。万先生说:“朱总编对文章要求比较严格,你多看一些文学杂志,熟读通略,选择对路的文章才好投稿。”所以,即使我写的文章自我感觉良好,也不敢向朱总编投稿。  相似文献   

13.
正1955年,38岁的南怀瑾先生出版了第一本书《禅海蠡测》,随后又出版了《论语别裁》《老子他说》《金刚经说什么》《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列子臆说》等繁简体及外文版著述二百余种。其《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三十多种著作,曾被译成英、法、荷、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八种语言,影响了众多中外人士。直到2012年,已经95岁高龄的南  相似文献   

14.
周邦彦的著作,旧有《清真先生文集》、《清真杂著》、《操缦集》等,可惜都失传了。其词集则有《片玉集》,或名《清真集》,又名《周美成词》等十余种,流传较广。他的诗文均有其特殊成就,但为其词名所掩,后人少有知之者,这对研究周邦彦的生平、思想、艺术等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周邦彦的诗,陈郁说它“自经史中流出,当时  相似文献   

15.
在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苏轼文集》卷六十五“史评”类中,收有《历代世变》一文(原文略)。据现存资料,此文早在南宋编刻《三苏先生文粹》时已收载,明代毛九苞重编《东坡先生外集》、茅维编《苏文忠公全集》时亦加著录,袁黄、王世贞所编的历史教科书《纲鉴合编》,也在卷首《读纲鉴法》中载录此文,且与程颐、朱熹等理学名儒的读史方法并列。近年有学者分析苏轼史论,还特加征引,说其“将苏轼深湛的史学功力表露无遗”(张元《苏轼的史论》,载《宋史研究集》第二十五辑,台北国立编译馆1995年编印)。可是,此文真是苏轼所作吗?试辨之如下:剖…  相似文献   

16.
王尔德是英国著名的唯美主义作家,我们对他并不陌生。早在一九○九年,他的童话《快乐王子》就被周作人先生译介过来。三十年代,他的戏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曾风靡中国舞台。此后,他的小说、诗歌、论文等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然而,我们对王尔德的研究并不全面,也欠深入,以致在他的出生年代这个问题上都尚存错误。 王尔德生于何年?在目前所见到的中文资料中有二种说法。一说是一八五四年,  相似文献   

17.
继承·模仿·创新——重读《马氏文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在本书《后序》中说:“斯书也,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证繁引以确知华文义例之所在。”《文通》确有强用西方语法比附汉语之处,因此一直受到批评。吕叔湘、王海棻先生指出:“其实正如他在上面引文中所说,他不仅‘求其所同’,同时也‘求其所不同’。在这方面,大家只注意到他在因袭西方的八个词类之外增加了一类助字,是‘华文所独’。却很少人注意到他还在好些别的地方指出‘华人所独’。(吕叔湘、王海棻《<马氏文通>评述》,《中国语文》1984年第2期)这个意  相似文献   

18.
老舍作为小说家,众人皆知,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蜚声海内外;老舍作为剧作家,有口皆碑,他的《茶馆》等剧本誉满全球。然而,如果把老舍说成是一位诗人,那就不一定为广大读者所熟悉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就其主要原因来看,恐怕是由于老舍一生中所创作的小说和剧本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掩盖了他诗歌创作的光辉。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所说的:“他的诗名,多少为他的小说和戏剧所掩盖了。”①实际上,老舍作为一位诗人是当之无愧的。他在一生的文学生涯中,除去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以及曲艺作…  相似文献   

19.
曾巩所集《金石录》五百卷虽已散佚,但通过他留下的十四首金石录跋尾却可略窥其《金石录》的编撰思想。其编撰目的是载录史料;编撰方法是考定补正;编撰态度是严谨认真;编撰作用是传道说理。  相似文献   

20.
杨世明同志所著《李调元年谱略稿》(见《南充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二期,以下简称《略稿》)是继清朝同治年间杨懋修撰《李雨村先生年谱》之后又一个研究李调元生平事迹的专文。它无疑是李调元研究中的可喜收获。但岁月悠悠,资料流散,探究李调元其人其事颇为不易,以此《略稿》不免有一些可疑之处,本人就粗略所见,予以考实,并就教于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