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默会知识是一种未被重视的知识,默会认知是一种常被忽视的认知过程,根据默会知识、默会认知的特点原理,分析研究了高中历史教学。默会知识是高中历史知识和能力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默会认知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默会知识与第二语言习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茂庆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298-300
把默会知识概念引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指出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能力具有丰富的默会成分;默会知识和第二语言在语用学上的运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它渗透到第二语言习得的每一个环节,并直接影响学习者的自我管理、与他人的互动和任务管理;同时,默会知识具有文化差异和个人差异。认为学习者不应满足于明确知识的学习和独立学习,还应该充分发展和运用默会知识,吸收与自己的学习目标相关的各种信息材料,调动各种人和物的因素,为自己创造最佳的语言实践环境。 相似文献
3.
王敬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3):70-74
依据波兰尼默会认识论、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真理观、康德判断力思想、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论,从4个维度探讨行政默会知识的生成机制:行政生活主体与对象事物的相互交往过程、行政生活主体对于行政情境的“当然忘却”过程、行政生活主体运用行政判断力和进行类比推理的过程、行政理论与实践主体具有的无言的主体性前见.在此基础上,得出行政默会知识的基本管理路向:语言表达与行动表达相结合、情境管理与岗位管理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范例学习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李福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23-26
默会知识是基于长期经验积累形成的、不能系统阐述或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教学的默会知识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形成教师教学机智的重要保证。试行教学导师制是使青年教师掌握默会知识,形成教学技能的好形式。在试行教学导师制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使默会知识不断明晰化,要大力倡导知识共享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组织知识创造研究强调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转变的核心环节,然而这一环节的前提是默会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以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说为切入点,认为默会知识有分析性和综合性两种,分析性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的转变本质上是将蕴涵于相关显式知识之中而又不为意识所意识到的知识发掘出来,而综合性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的转变本质上是认知主体在其显式知识结构中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知识与推演规则,并据此推演出相应的默会知识。组织知识创造所涉及到的默会知识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能转变为显式知识。 相似文献
6.
默会知识是一种未被表述的知识,与显在知识相比,更具有基础性和创造性功能。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播,应该做到默会知识与显在知识的有效统一。调整传统教学模式所造成的知识偏差,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的路径主要包括教学知识的二元理念、教学模式的协商方式以及教学辅助的课程学习共同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略论默会知识与高校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作为一种与知识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高校作为知识传播、交流、创造的重要领域,实施知识管理也就成为其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其中之关键则是促进默会知识管理及其共享的合理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1):96-98
“默会”既是一种知识类型,也可理解为一种知识习得方式。其诸多特点,在绘画艺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绘画艺术的主体性特征,绘画创作的心理活动过程,都表现出强烈的默会性,同时,默会也是美术知识传递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解丽萍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2):141-144
默会知识就是无法言名的知识。自英国物理化学家波兰尼提出默会知识理论后,默会知识受到教育界广泛的重视。传统的教学中并没有给予默会知识高度的重视,导致了很多教育问题的出现。学生应更多地掌握默会知识,并学会充分利用默会知识,这样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所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默会知识影响风险投资阶段选择的机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假设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风险投资决策团队中成员创业经历占比、海外发达地区工作经历占比越高,金融工作经历占比越低,则风险投资选择早期阶段项目的概率越大。相对于异地投资,风险投资在本地投资时选择早期阶段项目的概率更高。在本地投资的情况下,决策团队成员中的研发经历促进机构选择早期阶段项目,而在异地投资的情况下,研发经历刚好会产生反作用。总体来看,代表默会知识的经历和文化背景,比代表明确知识的学历,对风险投资决策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默会知识引导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获得和拥有丰富的默会知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重新诠释“知识”的内涵、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行为、正确运用教育叙事策略、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建构默会知识,实现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77-81
企业技术标准的竞争中,尽管在经济上具有早期的关键数量用户所致的技术上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但今天的全球化已使同一行业内多种技术标准的长期共存、相互竞争成为现实。这使技术本身的先进性成为企业技术标准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技术先进性的前提是技术可选集的规模和创新速度,而这又取决于企业知识创造的速度和种类。从默会知识转换为形式知识的组织知识创造机理看,企业应在其内部针对问题设置多个任务团队并安排抑制它们之间信息流动的组织治理,以促进竞争、加速知识创造并确保内部化问题的多样性,实现问题解决方案、技术路线的供给规模和速度。 相似文献
13.
芮夕捷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30-133
在《斐多篇》中柏拉图基于人们拥有“相等”的概念对“学习即回忆”进行了论证,但论证错误地将逻辑在先混淆成了时间在先。在《美诺篇》中柏拉图试图利用苏格拉底与美诺的僮奴的对话实验证明“学习即回忆”,然而实验所涉及的知识属分析性默会知识,它的获得过程本质上在于发现蕴涵于认知主体相关显式知识中但又不曾为其所意识的默会知识,并将其转变为显式知识。僮奴实验虽未能证明“学习即回忆”,但其中所涉及的分析性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的转变过程对当代组织知识创造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分析性默会知识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实现分析性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的转变,即组织知识创造的一种重要方式,需要认知主体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教师的课程编制能力——基于默会知识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58-61
高校教师的课程编制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各项课程编制活动所具有的能力.从默会知识的视角出发,教师在编制课程过程中,应关注由于生活境遇特别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所带来的默会知识的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学生个体解释或理解课程内容时认识框架和行为的不同,力求学生从已有知识中获得新的暗示,觉察新发现具有的潜在意义和价值.这对教师的课程编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蒋励佳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22-128
面对知识社会的来临,作为知识密集型机构的政府应是具备学习创新能力的服务型政府,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依赖于知识的有效共享和利用.迈克尔·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为政府知识管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政府知识管理模式包括政府知识获取的“边实践边学习”模式、政府知识传播的“导师制”模式和政府知识共享的“知识网络”模式.政府知识管理的定位和表达,有利于将新知识高效地应用于政府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管理实践,提高政府知识管理的效能和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6.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
组织默会知识导致了企业异质性的不可分性和不可模仿性。企业异质性将使得企业资产的在用价值与公允市价相分离;异质性程度越高,资产的在用价值与公允市价的分离程度就越高。同时,企业异质性的不可分性意味着企业资产价值无法单独估计,而企业异质性的不可模仿性则意味着"反映过去能够预测未来"。这两者奠定了历史成本模式具有估值功能的基础。历史成本模式的核心特征在于"以确定性的财务资源变化来表征企业异质性的价值",进而为企业异质性提供间接定价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波兰尼的默会认识理论具有深刻的辩证法内涵。这种理论主张:知识的生成既有个人维度,又有自然维度,是个人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强调知识的发展、传承过程中默会认识与言传知识的共同扩张,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知识的社会维度。SSK吸收了波兰尼默会知识理论中许多重要思想,但由于它片面发展了知识的社会维度,导致了它倒向相对主义。分析比较两种理论,反思SSK的理论现状,可以看出,波兰尼默会认识理论需要被重新估量和认识,特别是其辩证法内涵对SSK的今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张欣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6(3):109-112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对解决高校外国文学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有着积极可行的意义.默会知识在外国文学课堂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比重,因此,教材选取应"淡史重文""详近略远";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手段,借用"布白"艺术留有默会空间;侧重对学生默会知识的考核. 相似文献
20.
钱振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144-148
当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文学科的相对式微加剧了科学与人文的裂痕,使得"斯诺问题"又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对我们整个人类文化而言是非常危险的.如何弥补这一裂痕也成为诸多学者建构理论的出发点,波兰尼的默会理论无疑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