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尉缭子》是战国时的一部兵书,它的史料价值和思想价值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对于《兵令》篇内容的争议比较多,其中有些问题至今未得到解决。 研读《尉缭子·兵令篇》,首先遇到的是体例问题。在今本《尉缭子》中,该篇被分成《兵令上第二十三》和《兵令下第二十四》两篇,使原本前后文字衔接、思想连贯  相似文献   

2.
新近问世的徐勇同志的《尉缭子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2月第1版)一书,便是一部反映国内外《尉缭子》研究最新成果和较高水平的代表作。除前辈史学家王玉哲先生在序言中所揭櫫这本书的三大优点外,我认为还有四个显著的特点。1、用功笃实。在撰写该书前,作者对古今文献、书稿中有关尉缭、《尉缭子》的记载、评述和散匿于文献中的《尉缭子》佚文,对海内外研究《尉缭子》的有关专著和论文均进行了极为广泛、全面的搜罗和研读。这一方面反映出作者用功勤奋、笃实,治学态度严谨、缜密,另一方面也说明这部书写作的起点、层次高,学术价值和信息量大。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份尽可能符合《尉缭子》原始面貌的原文文本,作者还采用目前所见刊行最早的北宋《武经七书》本为底本,广泛参考银雀山简  相似文献   

3.
《尉缭子》是“武经七书”里的一种,在我国传统兵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特别是因为书中提出了“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的著名论断,被认为是在学术领域内最早对军事与政治关系作出理论概括的著作。其实,如果从兵学文化意识的观点研究,还有两个重要思想值得介绍,一是“兵胜于朝廷”;二是“战胜于外,备主于内”。这三个观点连在一起,对于军事、政治与经济三者关系,阐述得非常清楚。今天读来,仍可以获得不少教益。一、尉缭和《尉缭子》《尉缭子》一书的作者是尉缭,尉缭又是怎样的情况呢?关于尉缭的活动年月及与此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尉缭子》是著名的“武经七书”之一,对它的研究是学术界的重要课题。经过徐勇同志的点校、注释、考证和解说,《尉缭子浅说》一书最近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徐勇是一位青年史学工作者,早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对春秋战国历史的研究,特别是对先秦古兵书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了研读《尉缭子》,他请教了不少对先秦史和军事史方  相似文献   

5.
《吴子》一书,先由清朝的姚际恒、姚鼐断为伪作。姚际恒氏云:“《汉志》四十八篇,今六篇,其论肤浅,自是伪托。中有屠城之语,尤为可恶。或以为有礼、义等字,遂以为正大非武之比,误矣。” (《古今伪书考》) 姚鼐氏云:“世所有论兵书,诚为周人作者,唯《孙武子》耳,而不必为武自著;若其馀皆伪而已……《汉艺文志·吴起》四十八篇,在“兵权谋”,《尉缭子》三十一篇,在‘兵形势’。今《吴子》仅三篇。《尉缭子》二十四篇。魏、晋以后乃以笳笛为军乐,彼《吴起》安得云‘夜以笳笛为节’乎?苏明允言起功过于孙武,而著书顾草略不逮武,不悟其书伪也。” (《惜抱轩文集》卷五,《读<司马法>、<六韬>》) 二姚氏之后,伪作说纷起;郭沫若同志的早期著作的《述吴起》(见《青铜时代》)也认为: 现存《吴子》所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则显系袭用《曲礼》或《淮南子·兵略训》”,而《礼记·曲礼》和《淮南子·兵略训》又为汉朝人著作。“《墨子·贵义篇》言五方之兽则均为龙而配以青、黄、赤、白、黑之方色。此乃墨家后学所述,当为战国末年之事。若更演化而为四兽,配以方色,则当更在其后。用知四兽为物,非吴起所宜用,故今存《吴子》实可断言为伪。以笔调觇之。大率西汉中叶时人之所依托。”  相似文献   

6.
周广璜 《东岳论丛》2007,28(1):208-208
褚玉兰、张大同编著的《兵法精典新解--〈孙子〉〈吴子〉〈尉缭子〉〈司马法〉》于2005年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众多的兵书整理本中,《兵法精典新解》(以下简称《新解》)以其选取兵书的"精"和对文本解说的"新",使其具有了较高的出版价值和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7.
《武经七书》(以下简称《七书》)是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从我国浩繁的兵书中选出,颁行于武学(军事学校)的七部兵书,包括《孙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三略》和《唐李问对》。这些北宋以前军事代表作,是我国冷兵器时代战争指挥者智慧和经验的总结,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上都起过巨大的指导作用。重要的是,七书又是我国古代丰富管理思想的总汇,对研究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有着珍贵的史料价值。 管理是一个近代才有的概念,古代与它相应的是“治”,“官者,事之所主,为治之本也。”“治”就是管理,又称为“司牧”、“驭民”。本文试分析《七书》所提出的“算”、“道”、“利”这三个范畴,探讨《七书》管理思想与现代经营管理的结合点。 庙算运筹,多元决定  相似文献   

8.
今传本《楚辞》以东汉初王逸《楚辞章句》为最古老。此本内收有《招魂》(题宋玉作)和《大招》(题屈原或景差作)两篇。对这两篇题义的解释,有不少望文生训者。其中以(宋)孙志祖《读书脞录》的诂解最有代表性,至今犹有影响,实非。 孙志祖本之于张载《魏都赋·注》,谓太史公于《史记·屈原列传赞》所言的《招魂》,即《大招》;由于宋玉又有《招魂》  相似文献   

9.
孙武里籍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孙武是我国春秋末年伟大的军事家,也是驰名中外的军事理论家.其著的《孙子》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被列为《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之首,约七世纪时即传入日本,十八世纪后传人法英、德、捷、俄等国,深受重视,影响深远,近些年大有风靡全球之势.然而,孙武的里籍是哪里,  相似文献   

10.
竹简《老子》应为稷下道家传本的摘抄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钊 《中州学刊》2000,(1):67-73
本文认为,郭店楚墓出土的三组竹简《老子》,既非三种不同的《老子》传本,也非一种完整的《老子》传本,它很可能是一种《老子》本的摘抄本。从其归属来看,当出自稷下道家传本。理由是(1)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和会众家的宽容胸怀;(2)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重视术治的思想倾向;(3)附在竹简《老子》一起的《太一生水》篇,乃为稷下道家遗著;(4)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积极、求是的学术风格。竹简《老子》作为稷下道家传本,对于我们认识《老子》乃至道家思想形成发展的演化进程将提供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1.
《尉缭子》是一部古兵书。宋神宗时颁《武经七书》,被列为其中之一。但和《孙子兵法》等书相比,一向不受重视。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对这部书和作者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二是有人把它断为伪书,这是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宋、明、清以来,有的学  相似文献   

12.
晁福林 《人文杂志》2012,(3):110-114
郭店简和上博简的《缁衣》篇对于研究今传本《礼记·缁衣》有重要意义.由简本《缁衣》到今本《札记·缁衣》的文本变化,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社会观念变迁的背景下所进行的适应性调整,简本《缁衣》首章可以说是研究这个调整的很好的文本资料.  相似文献   

13.
陆贾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撰有《新语》12篇、《楚汉春秋》9篇(今佚)。陆贾也是儒家经学史上的重要人物,精通《春秋》之学。至于他在《春秋》三传中持哪一传所述经义,前人说法不一。清代以降,戴彦升(《陆子新语序》)、唐晏(《陆子新语校注序》)、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王利器(《新语校注》)  相似文献   

14.
《说苑校证》二十卷,向宗鲁先生著,中华书局1987年版,向著间有可商处,我曾作有《〈说苑校证〉订补》一文(《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1期),今复得若干条,兹敷衍成文,就教于学人。若高缭与婴为兄弟久矣,未尝干婴之过、补婴之阙,特禄仕之臣也。(君道篇 P16)按:若,今也,时间副词。吴昌莹《经词衍释》云:“曰若,发语词,犹言於今也。”章太炎《王伯申新定助词辩》云:“《盘庚》之‘若’当训此,此犹今也。”徐仁甫《广释词》“若犹今”举了4例,可参看。本篇后文云:“今吾好士六年矣,而栾激未尝进一人,是进吾过而黜吾善也。”言赵简子与栾激交…  相似文献   

15.
唐明贵 《阴山学刊》2006,19(1):50-54
汉初,《论语》出现了不同的传本,最著名的就是《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论》在出现的先后次序上是《齐论》、《鲁论》的出现要晚于《古论》.在内容、篇次、文字的异同上《鲁论》与《古论》除篇次不同外,篇目、内容大体相同;《齐论》比《鲁论》和《古论》多"问王"、"知道"二篇,其他20篇中"细章文句"也多于《鲁论》和《古论》;在都有的20篇中,《齐论》、《鲁论》的篇次相同.在源流上,三《论》同源而异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打算就孟子的“仁政”思想作一点分析批判,而把对于这种思想历史影响的考察,局限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范围以内。管窥蠡测,聊供讨论。(一) 孟子在论及推行“仁政”的效用时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以下引《孟子》只列篇名)又说:“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士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梁惠王上》)推行“仁政”,就能使民众归心于王,  相似文献   

17.
今本《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两卦各多“用”辞一爻)卦含卦名与卦辞,爻含爻题与爻辞.《易传》凡七种十篇,包括:(一)《彖传》上下两篇;(二)《象传》上下两篇;(三)《文言传》;(四)《系辞传》上下两篇;(五)《说卦传》;(六)《序卦传》;(七)《杂卦传》.据《汉书·艺文志》载:“易经十三篇”.颜师古注云:“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易经》在西汉中叶之前都是单独成篇,而不附于《易经》之后.熹平石经《周易》就是十二篇,《易经》和《易传》都是单独成篇,并不附于《易经》之后,这便是西汉中叶以前《周易》“经”和“传”的内蕴.  相似文献   

18.
《左传》存在着民间传本与秘府藏本两种系统。两种系统之间应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民间传本有不少的残缺部分。一些学者认为今本《左传》之前有一个完整的“原本”。秘府藏本因刘歆的努力而立于学官,始显于世。刘歆《左传》学派是新莽之后整个东汉《左传》学的主干。这个主导地位最终导致了《左传》秘府藏本的通行和民间传本的晦没。贾谊一系民间传本在陈元做了一番带有总结性的工作后,遂至浸微。《左传》的两种系统就其初始而言,都属古文本。然而其趋势则是今文转写本渐渐增多,因为只有多以今文转写方能较大规模地流行民间。古文本《左传》当消亡于唐宋之际。  相似文献   

19.
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首列儒家,并指出:"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之一.作为儒士,孟子强烈要求"尚志"(《孟子·尽心上》,下引孟子语皆出自《孟子》)、任道,确立具有"浩然之气"的人格(《公孙丑上》),并以此来担当重建以仁政为理想的社会秩序的使命.这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其抗礼王侯、批判时君上.《孟子》首篇《梁惠王》已相当集中地反映了作为道与德的使者的孟子与作为势与位的化身的梁惠王等君王之间所形成的特殊关系,孟子干说时君,亟亟以仁义为归,其中主要内容之  相似文献   

20.
就上博楚简《诗论》的作者及其与今传本《毛诗序》的关系,研究者提出不少观点,但仍然存在一些疑问之处。通过辨析可以发现:先秦两汉典籍未见直接称子夏为“卜子”的用法,子夏作《序》之说根据不足。楚简《诗论》和《毛诗序》解《诗》方法不同,解诗多有歧义甚至完全对立。《毛诗序》距楚简《诗论》年代可能较近,却无一处原文相同。因此,楚简《诗论》不可能是《毛诗序》的祖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