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环境问题作为20世纪未决的问题之一被带入了新的千年.环境正义是对环境问题的深层追问,它把环境问题纳入到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视野中加以审视,深化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推动环境伦理向实践介入,而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3.
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环境正义的问题也成为众多学者争议的焦点。在环境伦理问题上逐渐形成了两大流派,即"人类中心论环境伦理学"和"自然中心论环境伦理学",这两大流派从不同角度阐述有关环境的问题。本文以西方环境伦理与我国环境伦理发展现状为背景,通过对西方中心主义、环境中心论这两个不同观点的梳理,最后提出了...  相似文献   

4.
环境正义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黑人因为垃圾倾倒问题提出抗争,引发美国社会公众与学者的声援,进而提出了环境正义这个新的伦理概念。本文主要着眼美国“环境正义”的概念和美国环境正义运动,评价美国环境正义的内容和应用:我们对于环境正义诸多方面的了解还远远不够;环境正义给环境政策博弈中的每个参与主体带来变化;环境正义更关注和强调同时代在环境利益分配时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行为不正义现象及矫正;环境正义揭示了环境利益通常表现为强势群体的利益;环境正义关心不同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的群体所面临的环境胁迫及其解决之道;环境正义运用了平等原则解决环境权利和义务。恰当的环境正义理论有着极大的实践和指导意义,为有效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对于构建中国环境正义理论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直接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已进入生态社会,但生态危机像高悬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瓶颈,因此构建全球性生态正义成为客观必然.同时生态正义又是构建生态和谐型社会的重要法则,为我国构建生态文明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生态规范.  相似文献   

6.
7.
“生态正义”和“环境正义”是有着不同正义指向的两个概念。前者是伴随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一些学者和环境保护主义者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再思考的产物。其主旨在于构建人和自然之间的正义关系,关心的是荒野、湿地、国家公园和濒危物种的安全。后者则是有色人种、少数族裔和蓝领工人阶级等弱势环境群体为追求环境平等权益而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正义运动,关注的是“小微环境”也即人们“工作、生活和玩耍”的地方免遭环境不正义行为的侵害。用生态正义和环境正义观照印度环境运动的正义指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议题。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型国家之一,印度同样面临着生态恶化的巨大挑战,但由此催生的本土环境运动却呈现出别样的旨趣和特征。这体现在它既不能等同于生态正义,也不能被简单划归于环境正义,毋宁说是二者的奇妙混合体。对印度环境运动正义向度的考察有助于甄别生态正义和环境正义,深化环境哲学的研究,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和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8.
作为生态伦理的正义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为生态伦理学的正义观就是以正义理论为基础去协调生态问题上的利益关系, 使之保持均衡性、对应性。它包括人与人关系层面的人际正义,国与国关系层面的国际正义及人与物关系层面的种际正义。  相似文献   

9.
经历20世纪60年代的动荡之后,人们了解到作为当时西方社会根本基础之一的自由主义并不足以成为完美无缺的意识形态,它所强调的普遍有效性是可以进行质疑的。罗尔斯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平的正义理论以对自由主义作出修正,这个有关公正或者说是正义的理论,着眼于处理分配公正的问题,并着重强调两大正义原则以及其优先性,从而建立起平等的自由主义。同时本文根据罗尔斯所立足的“平等”与社群主义做出比较。  相似文献   

10.
正义作为古往今来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孜孜以求的真谛及坚定不移捍卫的崇高理想,不仅为思想家所推崇,而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环境领域亦然如此。对环境利益的“分配”失衡和环境责任的“分摊”不公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社会贫困和环境危机,深刻地触及到环境伦理价值的核心——环境正义。当环境问题危机四伏,公众的环境权受到不公正对待,而市场却对环境问题束手无策之时,作为正义代言人的政府应以其绝对优势来捍卫环境正义,践行其永恒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1.
确立管理公正的基本原则首先必须考虑管理之目的,也要考虑公正的一般要求和管理公正作为特殊领域的公正的特殊性,同时还要考虑后现代管理时期的特点。据此,管理公正应该包含人性化原则、机会平等原则、按贡献分配原则、调剂原则和整体利益原则。而且,坚持管理公正的基本原则时必须处理好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制度公正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关键。制度公正的意蕴是由其基本的原则所表征并通过一系列原则体现出来的。这些原则包括自由与平等原则、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公平与差别原则和社会补偿原则等。  相似文献   

13.
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和完善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德育不仅应从体系内部进行探索,而且必须集学校、社会、家庭力量于一身,参与社会环境的变革与整合,重新审视德育环境建设,努力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绿色壁垒与国际环境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 ,现已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棘手的贸易障碍之一 ,国际贸易中引进适当的环境保护政策从理论上说可能达致了伦理地通往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尊重地球的美好境界 ,但在现实中往往蜕化为非伦理和反伦理的借口 ,对世界文明 (生态文明 )进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其深层根源在于国际环境正义 ,因此 ,维护国际环境正义就成为有效对付绿色壁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的核心是政治正义,政治正义的本质是社会主要制度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政治正义包括三个正义原则:权利正义原则是公民获得社会保障权的合法性依据;制度正义原则要求国家用制度来保障公民社会福利诉求的实现;分配正义原则指明了社会保障制度在效率与公平的矛盾运动中如何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6.
17.
由于教育公平本身的特性所决定,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时代和社会的教育公平的绝对定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观,指导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为此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为核心,构筑了以全面发展原则、平等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补偿性原则为基本原则的现代教育公平观,用以解释当前中国教育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18.
《伯夷列传》中的公正理念和永恒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几乎所有文明的核心价值,都涵有“公正”理念和“永恒”理念。至于如何阐释这些理念,不同的文明采取不同的方式,中国文明主要采取刻诸青史的方式。中国文明这一阐释方式,最经典地体现在《史记》中,特别是体现在其间的《伯夷列传》中:司马迁一是问难苍天(“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问出了人间有无“公正”的问题;二是引言孔子(“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引出了人生能否“永恒”的问题。“公正”使得“永恒”成为必要,而“永恒”又使得“公正”成为可能。司马迁所彰显的这种坚守“公正”理念和“永恒”理念的历史观,不仅仅是一种专业思想,而且已泛化为一种体现着中国文明传统价值取向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已故当代新自由主义伦理学的领袖人物罗尔斯在伦理学方面的一大贡献是关于正义理论的契约论证明.罗尔斯主要是借助契约来证明自己的两个正义原则.本文对罗尔斯的契约论证明,尤其是对其理论核心的"原初状态"以及从原初状态推导出两个正义原则的过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代际公平理念影响着环境法并成为其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但要在人类制度和行为中落实,仅停留在理念层面显然是不够的。通过代际无知之幕的分析,为代际公平的衡量提供标准,即维持财富总量的原则,进而落实为具有操作意义的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