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杏枝头春意闹。”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扫除了百花园中的蛀虫——“四人帮”之后,文学艺术领域,呈现一派万紫千红,春色满园的动人景象。散文艺术这枝花,正跟文学艺术花园里的其它花争奇斗艳,竞相怒放,而且看它那“放”的劲头,大有异采突射,一枝出墙之势。在这种情景之下,我们来谈谈散文艺术,对它做一些探讨,应当说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文学研究会的重要作家王鲁彦多以“乡土小说”被载入文学史册,可他的散文所给予读者的惊喜和满足,实在不在小说之下。这是一个比较特异的领域,既不以题材的“重大”取胜,也不以思想的“先进”见长;所有的,只是作者日常生活的忠实记录,和人生感受的热情抒写。如果拿一般反映社会政  相似文献   

3.
老舍散文研究的寂寞的,谢昭新《老舍散文艺术欣赏》是仅见的一篇专论.虽然已有了16卷本《老舍文集》中的散文专卷——第14卷,较完备收入了老舍解放前后作品223篇40余万字,早已有了由冰心作序的《老舍散文选》和由吴组作序的《老舍幽默文集》等,但是,读完老舍这些散文,让人感到他与鲁讯、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郁达夫、梁实秋、林语堂、梁遇着等前辈或同辈以文为利器、以文为自娱、以文为清志、以文为诗、以文为情趣、以文为学识、以文为人生等等,都难得是一路,与中国现代化散文的悲哀、忧患、苦涩、愤懑和屈辱的诗性情感和悲剧情…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散文?这个问题,解放后仅发表的专论已有百篇之多,可是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现在被大家公认的是,当代散文的概念已与古代不同。基于这种认识,便产生了散文的“广义”与“狭义”之说。对于散文的广义概念大家认识也基本统一了,这个概念可用作家老舍的话来概括,即“除韵文外,都可以叫做散文”。至于什么是狭义的散文?大家就齐说不一,众说纷纭了。  相似文献   

5.
刘白羽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场面雄伟壮观,“从英雄的战争到沸腾的建设生活”,“看得出中国血的战斗的一点历史脉络,火热建设的一点闪光”(《〈刘白羽散文选〉前言》),而且艺术成就很高。他的散文,语言瑰丽,气势磅礴,形象逼真,韵味无穷。无论是叙述事实,还是描绘景物,无论是表达感情,还是发表议论,作家都能以他那丰厚的语言修养和纯熟的语言技巧,通过各种修辞手  相似文献   

6.
立意是写作主体的思维情性与客观外物撞击而迸发出来的智慧和灵感的火花。主体的情性素质构成主体的自身强度,客观世界是立意形成的信息源泉,立意的过程,是一个写作主体与客体外物磨砺撞击的过程。主、客体本身的强度以及撞击过程中的力度,是决定立意强度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7.
杨朔是我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他的散文,精辟纯朴,清新优美,洋溢着诗情画意,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作者自己说过:“我在写每一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这是说,他在写作中,并不因为在写散文而放肆笔墨,任意铺述,而是着意在“寻求诗的意境”、推敲字句,表现那种鼓舞人心的诗力。他的那一枝神来之笔,描绘山川,影写人物,或纤综寓意,或吟物抒怀,都如同诗篇一样优美动人.  相似文献   

8.
有人以为小说的艺术构思须惨淡经营,散文则无关紧要,其实大谬不然。散文这种形式,既不靠故事情节引人,又不要求塑造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一般说来,也没有多少悬念与冲突。可是有人却能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大展艺术本领,进而使人拍案叫绝,除去选取的“事件”和包含的情致非同一般而外,肯定在其艺术处理上必有精妙独到之处。我们常说某篇优秀散文读后余味无穷的“味”,其实往往与艺术构思的高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先生自二十年代初期致力于散文创作。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和《你我》五本散文集。他的散文,在当时以“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脱颖而出,尽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任务,为新文学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这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在艺术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古代许多文学大家,都是诗文兼长的,陶渊明也不例外。他的诗歌,历代评论几无异词,公认为我国中古诗坛的杰作。而对其散文的艺术成就,相对而言,就略嫌论述不足。其实,他的散文,如同他的诗歌卓立于晋宋之际的诗坛一样,是我国古代文苑中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鲁迅先生曾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并从文学创作与政治生活、社会风气的关系方面,指出汉末魏初的文章的特点,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而“师心”和“使气”“便是魏末晋初文章的特色”。“再至晋末,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文章便和平。代表平和的文章的人有陶潜。”(同上)  相似文献   

11.
以《朱自清散文全编》为语料来源,从叠音、双声叠韵、儿化、摹声等四个方面,对朱自清散文的调音艺术作了探讨分析,并指出了它们在文章中的形式特点或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散文写作传统源远流长,现代散文的创作成就引人注目。梁实秋散文近十几年来在大陆吸引了大量热心读者。本文从现代散文的艺术特性和梁实秋的个人艺术气质等方面,探讨梁实秋散文滑笔艺术成因及滑笔艺术在作品中的运用,指出了滑笔艺术对于现代散文创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特别是他的散文创作尤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极大。现存的韩愈散文,有杂著、书、启、序文、祭文、表状、哀辞等各种体裁,计331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现出巨大的艺术创造力。而其独特的讽刺艺术,更值得我们探索与发掘。概言之,其主要表现手法有对比讽刺法,曲折讽刺法和幽默讽刺法。  相似文献   

14.
散文不象小说(特别是长篇)那样囊括万象,也不象诗歌,可以驰骋跳跃。但是有经验的作家对于散文创作,无不凭借想象的羽翼,云游于时代的万花丛中,搜寻那最富有特征的一朵,或潜入海底,去发现那晶莹闪光的珍珠,让人们通过一朵而知秋色,见到一颗而明珠贵。杨朔是深得散文三昧的作家,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散文虽不是他的专工,可是,他的散文确有着重大的影响。实际上,他写散文主要还是后期的事情,一九五六年以后,根据需要,他作了外事工作,经常来去于异国外邦,“对于我不熟识的异国人民,小说无法写,写散文也有藏拙的好处”。这是他对自己的散文创作谈到的一个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断片,迅速反映出这个时  相似文献   

15.
作家是要通过想象去把握世界表现世界的,黑格尔在《美学》中说:“最杰出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雨果则以为“莎士比亚首先是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想象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实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可以说,没有想象,就不可能进入创作.朱自清散文的生命力就在想象力丰富,在《文艺的真实性》一文中,他说:“想象在创作中第一重要”.在《“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一文中,他十分强调“神思”:“所谓神思,所谓玄想之兴味,所谓潜思,我认为只是三位一体,只是大规模的心的旅行”.而“心的旅行”又是无限“自由”的:“心尽可以旅行到未曾凝结的星云里,到大爬虫的中生代,到类人猿的脑筋里”;而且“又不以表面的物质世界为限”,可以到“电子世界”,“精神世界”,“数学世界,“伦理的世界”,“道德的世界”.他就常常借助想象的翅膀,进行审美创造,使被描写对象跃出纸面,熠熠生辉,透出一股活灵灵生气.这种丰富的想象,绝不是凭空飞来的,而是基于对描写对象的入微观察和细致的体验.他说:  相似文献   

16.
因散文能够采用自由的形式,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寓寄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近几年,备受习作者的青睐。很多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写出像余秋雨、刘墉等散文家那样的散文。可一开始写作,尽管有足够的材料,却往往被文章的开头难住,冥思苦想无从下笔。古人将文章的开头比作“凤头”,意在强调开篇之重要。“凤头赢得百媚生”,若有一个别出心  相似文献   

17.
“形散而神不散”——这散文个性的概括实在是太妙了。散文贵散而又忌散,散与不散之间,构成了散文的艺术。 散文贵“散”,以撒得开为美。它纵笔如风,挥洒自如,忽今忽古,时东时西,天南海北,上下左右,虚虚实实,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创造优美的文章境界。印度作家泰戈尔曾形象比喻散文象一片沼泽。怕“散”反而不是好散文。然而,天下的事情也颇有趣,散文又忌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作为一个“旅行家”和文学功底深厚的人 ,曾根据自己的思想观念、美学标准和游览历程 ,捕捉到一些优美动人的景物和风情 ,创作了《不来梅通讯———不来梅港纪行》①(184 0 )、《齐格弗里特的故乡》[1] (184 0 )、《漫游伦巴第———翻越阿尔卑斯山》[1] (184 1)、《风景》[1] (184 0 )和《莱茵省的节日》[1] (184 2 )等不多几篇游记作品。而且这些早期的作品 ,仿佛是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 ,在恩格斯文集的汪洋大海中闪烁醒目 ,令人振奋和感叹 ,唤起一种神圣美好的情感。在恩格斯的这些游记中 ,主要是通过景物的描绘 ,表现了他青年时代…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在“五四”时期的成就应为最高,影响应为最大。从现实关怀、人间真情、散文意境、散文构思及其语言几个角度去解读朱自清的作品,阐释其散文艺术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20.
唐甄是明末清初一位十分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议论性散文集《潜书》是其代表作。思想深刻,文情激越是唐甄散文最为突出的特点。同时,为了更好地阐明自己的思想和论述自己的观点,唐甄也十分注重行文的技巧。因此,唐氏之文,在文章的结构、修辞和语言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