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国内外有关虚拟水、虚拟水贸易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建议我国应推行区域虚拟水贸易战略解决区域的水安全问题,保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出我国实行区域虚拟水战略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而虚拟水同时连接着粮食和水资源。针对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从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进口农产品的现象,应用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对虚拟水贸易分析。提出虚拟水贸易不仅仅取决于资源含量和产品技术含量,还取决于各国贸易产生的机会成本。该方法能为我国政府制定最优的虚拟水战略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虚拟水及虚拟水贸易概念的提出为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主要从虚拟水贸易的理论基础、产品中虚拟水含量的定量计算、虚拟水贸易的战略安全作用研究、虚拟水贸易的经济发展影响研究、虚拟水贸易的可行性及社会适应性研究,虚拟水贸易的国别或区域的实证研究等方面来综述有关虚拟水贸易的国内外研究进程,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未来研究方向予以展望。建议将虚拟水贸易纳入国家对外贸易整体战略规划,综合考虑虚拟水贸易的战略影响及其局限性,适度、有区别的进行虚拟水贸易,以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省区虚拟水流动格局有利于我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细分我国30 个省区(不涉及西藏)及42 个经济部门,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分析各省区虚拟水流动的空间、部门、需 求格局,指出我国在实施虚拟水战略中,应重点提高新疆、黑龙江等虚拟水流出、净流出较高省区的生产用水效率;加强改善山东等虚拟水流入、净流入较高省区的消费习惯,重点调整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等虚拟水流动主要需求,结合虚拟水主要来源,合理调整其贸易结构。两方面调整中均应对农林牧渔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虚拟水流动主要部门予以侧重。  相似文献   

5.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研究西北四省、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986-2012年的虚拟水资源丰度。研究发现,西北四省农业生产的水资源禀赋水平很高,相比较西北四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验证了西北四省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进而得出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在我国现阶段确实存在"资源诅咒"效应,同时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也为国家及地区制定更好的政策,促进西北地区农业虚拟水贸易的发展、保障西北粮食安全、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等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部四省虚拟水贸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虚拟水是生产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 ,贫水地区通过拟水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地区购进水密集型产品来获得本地区水和粮食的安全 ,富水地区也可通过贸易获得利润。虚拟水贸易是实现缺水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也是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的有效工具。文章首先介绍了产品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方法 ,然后根据 2 0 0 0年的统计资料 ,计算了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四省的虚拟水贸易量 ,结果表明 ,水资源相对紧张的河南省粮食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反而比其他三省少 ,说明江西湖南、湖北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提高用水效率和粮食产量 ;四省都是虚拟水净输出地区 ,虚拟水净输出量在 1 5 1 3 7~ 3 76 47亿m3之间 ,都已超出农业生产总用水量 ,大量的虚拟水输出会加剧本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产树法,初步测算了不同类型森林的单位虚拟水量,进而计算了主要木质林产品的单位虚拟水含量,测算了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虚拟水贸易。研究结果表明,林产品属于水密集型产品,林产品贸易中蕴含了巨量的虚拟水贸易。通过调整林产品贸易政策、改善林产品出口结构、提高林产品虚拟水贸易净进口,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虚拟水战略发展现状,从生产、消费、贸易三方面进行量化研究,概述了水资源在中国农产品中的配置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1年,中国农产品在生产及消费中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虚拟水贸易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资源的节约;生产耗水量排在前三位的农产品是稻谷、水果和玉米,属于水稀疏商品,其生产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而大豆、植物油等水资源密集商品的生产量较少,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外贸依赖度较高;城乡居民的虚拟水消费量差距正逐渐缩小,消费范围也更加趋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虚拟水贸易与生态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虚拟水贸易与生态农业之间的互动性,并以民勤沙漠化地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指出在生态环境的约束下,发展虚拟水贸易是发展生态农业、合理配置水资源以及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水资源安全问题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虚拟水概念的提出为解决水资源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根据水资源安全的概念,结合虚拟水贸易的思想,在区域水资源安全,农产品虚拟水贸易与水资源安全关系,虚拟水贸易存在的局限性等角度对国内外水资源安全问题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虚拟水贸易视角的我国水资源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贸易中的虚拟水量与贡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水是指包含在国际粮食作物贸易中的水。从分析我国粮食对外贸易历程及特点出发,采用国际平均值估算1960-2003年我国小麦、大豆贸易净进口虚拟水量为3232.1×108m3和1123.7×108m3;玉米、稻谷净出口虚拟水量为459.2×108m3和1171.2×108m3。合计四种粮食贸易净进口虚拟水量为2725.4×108m3。这些虚拟水量对缓解农业用水紧张、弥补我国农业用水资源的不足起到一定贡献。并就运用虚拟水战略指导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等问题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紧缺使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体,传统的找水、用水模式既受资金的限制,又对环境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实施虚拟水战略是打破传统的粮食生产模式和农业用水模式的有效尝试,其涉及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粮食作物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在生态环境得以修复,水资源安全有保障的同时,对当地的财政、农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提高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探索建立与虚拟水战略相适应的生态补偿机制.笔者从区域分工、建立生态补偿的政策、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补偿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地区应进行的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严峻的水安全问题,水市场作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新兴手段,是缓解我国用水困境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水安全的必然要求。在系统研究水市场和水安全理论的基础上,论述建立水市场的必要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构建面向水安全保障的水市场框架,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内容和组成结构等四个部分,提出建立交易平台、新型水权水价制度和监督机制等建议,最后对水市场建立和推广展开规划,以期为我国水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虚拟水与水足迹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水与水足迹将水资源研究从环境范畴拓展到了社会经济领域,是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工具,但是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虚拟水和水足迹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视角、计算方法和研究意义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作物生长和气候条件已知的条件下计算农产品生产消耗的水量,虚拟水比水足迹更简便;与虚拟水相比水足迹应用范围更广。对于虚拟水和水足迹的辨析,有利于正确运用两种工具进行深化研究,以方便其在水资源利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水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安全越来越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在探讨了城市水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水安全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成因,并分别从供水安全、水质安全、防灾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建立预警系统以及加强立法的角度给出了城市水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水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既是一种必需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有价值的经济资源。目前,偏重经济发展,忽视生态资本的损耗和补偿的状况仍十分严重。运用"虚拟水"理论与"粮-水"协调度,分析了国内农业虚拟水区域间流动格局,提出了虚拟水生态资本权益补偿的水资源区域管理政策,通过"区域虚拟关税"模型的建构,对区域虚拟水生态资本权益补偿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的水生态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生态安全是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水安全问题列入国家安全战略并给予高度重视。本文从水生态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入手,在剖析城市化进程中水生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把生态建设,特别是水生态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坚持“人水相亲、自然和谐”的水生态安全理念,以水生态安全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与促进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巴黎协定》明确了"自下而上"型的温室气体贡献目标,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更需包括FAO在内的多元主体予以共同治理。事实上,FAO已将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对粮食安全的传统工作范围延伸至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但客观而言,其仍存在国际合作模式僵化、机构设置与整体目标不匹配、行动能力不强、工作透明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对此,FAO宜在自身改革和治理中更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加强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体系的互动与衔接,创建发展中国家关于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亦应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机制的完善,并创新农业发展战略和碳融资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中阿经贸合作由来已久。2010年"中阿经贸合作论坛"的成立为中阿经贸合作提供了平台,目前"一路一带"战略更加突出了中阿经贸合作的重要性。首先分析了中阿之间的经济关联特点,认为石油贸易是中阿之间最重要的合作渠道,旅游等其他领域也存在良好的合作前景。之后,分析了中阿经贸合作之间存在的贸易账户不平衡、贸易结构不合理以及地区冲突对中阿贸易的影响等问题。最后提出通过"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树立长远利益观,解决中阿贸易账户不平衡和贸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推动中阿经贸关系良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碳排放、碳足迹对气候变化产生深远影响,对维护中国粮食安全带来严峻考验,加剧了中国粮食安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侵蚀着中国粮食安全的薄弱根基,恶化了中国粮食安全的现实环境。粮食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健康福祉,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引发中国高度关注。回溯历史,中国在实现粮食自主、保障供应、满足需求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绩;展望未来,中国需对粮食安全领域的潜在风险进行前瞻性风险识别。就“双碳”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而论,回应碳排放、碳足迹所诱发的气候变化,实现维护粮食安全和践行“双碳”承诺的并行不悖,是新时代中国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而深远的课题。尽管气候变化对中国部分地区改良农业生产条件、扩大粮食种植范围、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是有利的,但总体而论,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在全球气候骤变的大背景下,中国极端气候产生的人为因素愈发凸显,动摇了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在“双碳”目标已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背景下,实现同粮食安全战略“共赢”是因应全球百年大变局和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