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事实”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作为认识基础和出发点的只能在意识领域内 ,这就是事实。事实是客观事物的直接呈现 ;事实在内容上与客观事物直接同一。哲学史上的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于认识到底是从经验出发还是从理念出发之争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史上就表现为 ,认识到底是从事实出发还是从教条或“本本”出发的争论。如果说“尊重事实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对事实的态度 ,那么“从事实中求是”就是认识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事实包括客体事实和价值事实 ,从事实中求是的认识活动就包括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从事实中求是本身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从事实中求是内含着创新  相似文献   

2.
整体性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理论集中体现着整体性精神,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离开整体性精神,孤立理解、执行“生产力标准”,是导致发展观错误并导致发展中出现问题的重要认识论根源;遵循科学发展观更高再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的整体性精神,全面理解与执行“生产力标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内在统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根源于历史本身的事实和价值的统一。劳动是理解历史过程中的事实和价值关系的锁钥。晚年恩格斯从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社会革命论和历史方法论层面阐述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起就被一些人随意肢解,最明显的就是西方出现的所谓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对立.而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整体.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中要从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5.
价值可分为劳动附加价值、存在论或天道论价值和道德引导价值三种。劳动附加值是一物作为劳动产品,其上所附加的人类劳动。天道论价值是自然物的内在价值,是它作为天道运行的一部分和它对于其他自然物的意义,自然物的工具性价值从属于它的天道价值。道德引导价值是实然和应然、事实与价值、是和应该的统一。当代生态哲学家罗尔斯顿肯定自然的生态系统中存在道德要求,科学规律可以转化为道德义务。其实,在不少语种的日常语言中,"自然"包含"自然的",这表明事实中包含着价值。又,生态规律的"必须"对于人来说,是一种"命令",是人的应该;再次,从本体论上看,最高的事实同时即是价值。所以,事实和价值是统一的。在儒家自然哲学中,自然和价值是统一的,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这个认识对于当代生态哲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夫妻性生活的科学性问题,理论界通常只是当作性主体有无知识、性行为有无艺术和技巧本身来看待,而没有正确地把它理解为夫妻性生活的内在要求,上升到与恶的道德高度来把握。与此相应,通常所强调的大多也就只是介绍和指出夫妻应当具备怎样的性知识和性行为方式方法。即使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性愚昧行为及其造成的不幸,也往往只是在认识论意义上作一般性的陈述、披露,而很少有道德的分析和批判。笔者以为,要使我国,特别是农村和城镇知识程度较低的夫妻性生活的质量有大的改善,与教给他们性知识相比,让他们懂得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软国家机器”的意识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识形态问题是当今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实践层面看 ,弱化意识形态的倾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当严重 ,但其中似乎又有某些历史合理性。从学理层面看 ,事实与价值、阶级性与科学性、知识与信仰之间的冲突在意识形态上表现得最为充分。归结起来 ,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建构功能 ,这关系到如何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以及如何把握当代中国的精神坐标。基于此 ,我们特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家、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侯惠勤教授来我校座谈讲学。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了这组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问题的笔谈 ,以期回应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认识论问题的讨论中,对能动反映论提出几种批评多失之偏颇。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能动的“反映”范畴在理解上存在着简单化倾向,未能注意到能动的反映与一般反映过程的区别,认识论的“反映”往往被等同或类同于物理学意义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三部分,总结近年不断谈论历史学科学性问题的三个原因;分析了把历史学的科学性理解为真实性的诸种因素及科学和认识论发展的背景;指出科学性的根本内容不在于事实本身,而在于该事实昭示的意义以及对它的客观解释。也就是说,历史学的科学性首先指历史认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思想是他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回答。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解是多维度的。他将马克思主义视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创始人的思想整体,主张在人类历史与文明的框架内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1.
西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就“马克思主义是否从‘事实’推出‘价值'”的问题得出了以伍德为代表的肯定论、以胡萨米为代表的否定论和以伊斯顿为代表的超越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过分专注于语言分析而较少研究历史现实、缺乏辩证的思维方式.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取得的各种成果,为我们解决“事实一价值”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其理论失误则表明,仅仅用语言分析的方式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存在方法论上的重大疏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水平整体滑坡的现状 ,有学者提出了“道德法律化”的应对策略。这种主张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 ,在逻辑前提上存在着无法弥补的漏洞。从事实层面上看 ,“道德法律化”是一个虚假命题 ,是对“法的法律化”的误解 ;从价值层面上看 ,这一命题隐含着道德标准绝对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 ,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3.
正确理解生产力概念对于我们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重大。当前对生产力概念的理解有三类代表性的观点。以马克思主义文本,特别是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依据,可以从整体性、全面性、内在性角度提出对生产力概念内涵的新理解,即从人类感性实践活动的角度,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的角度,从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生存论角度来理解生产力。这一理解在当代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客观真实论在方法论上有四个误区重实体、轻程序;超人化的认识论;角色错位;混淆事实与证据.在民事和刑事诉讼制度中直接起作用的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事实,而是认论事实基础之上的法律事实.不能正确理解认识论在诉讼制度中的作用是导致误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阿尔都塞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科学主义的解释,并提出“认识论断裂”的学说来说明马克思早期思想和成熟期思想的差别,认为马克思思想经历了从人道主义意识形态向科学的转换。他以“认识论断裂”为立论基础,以此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试图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学说割裂了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思想之间的承接性,但其理论努力和探讨也提供给我们一种与众不同的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解释方法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儒家礼乐的认识论障碍,从认识论障碍的概念着手进行研究,认为从认识障碍与认识论障碍两个概念出发,可以较好理解儒家伦理特别是礼乐教化与修养的意义,了解礼乐对于克服人们之间限制性的重要意义。认识论障碍是因有认识障碍,不过前者强调认识中的个性因素导致人际之间对同一对象或概念解释上的差异,后者突出包括这些因素在内的那些影响人们把握真象的要素。为了克服与超越认识与认识论障碍,达到主体间的交往与沟通,力求在不同的解释和认知中找到可以沟通的根据或普遍性条件,所以它们都可以看作广义的克服认识论障碍的活动。人们如果不是在相互之间比谁更阴暗和残忍的话,那就需要以礼乐来安排和规范本能,然而礼乐都可能被其外在形式所遮蔽,还是没从根本上超越人类交往和认识的所有障碍,所以它们不能取代个体自觉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7.
董学文先生的批评文章曲解海德格尔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关系,力图把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基础——马克思存在论思想曲解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并力图以唯心主义和存在主义来定位海德格尔学说,以此排斥实践存在论对海德格尔学说的有益吸收,这在学理上是站不住脚的,而且董学文先生对存在论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诸多错误,如把存在论归为唯心主义,认为存在论是反认识论的,把存在论与世界观和宇宙观概念相混淆。在对马克思主义解读问题上排斥任何从新的视角上的理论探索,这本身就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从客体理解,还是从实践理解真理的问题,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所在。传统教科书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理解为传统哲学的"符合论"真理观、认知真理观和"绝对的真理观",其缺陷是不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问题,陷入了"只见知识,不见人"的错误之中。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就是从实践理解真理的生成根基、形成机制、发展机理、真理的证明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全面性、过程性。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具有重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有利于根本转变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澄清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真理的属性"等概念的科学内涵,有利于解决人们"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下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不少知善不行、见义不为等道德恐惧现象。道德恐惧既区别于一般的心理恐惧,也不是对“道德”的恐惧,并与道德敬畏相互联系和区别,在心理构成要素、行为表现、社会效应上具备自身特质。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中尝试从道德心理学、道德哲学的角度再探析“道德恐惧”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可以回应与解释现实中诸多道德恐惧难题,为当今中国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建设提供积极思想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西方激进理论多数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争取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替代的革命规划或乌托邦方案,而且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知识学路向.在这两个层次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其焦点则在于他们对学科知识的反思和历史叙事的重新定向.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们与马克思恩格斯之间存在着难以沟通的认识差异,因此今天的多数激进思潮可以称得上是"后马克思主义",即试图以新的历史认识论、新的政治理解和"革命"策略占据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位置,替代它而成为新的社会斗争的指导思想.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向"后马克思主义"方向的发展,既与第二国际以来的资本主义经验、革命形势直接相关,又是激进思想之历史叙事转移的结果.因此,在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变迁的历史和逻辑过程中,需要对激进战略、历史认识论和资本主义经验三者之间的关系重新探讨,以准确地定位不同思潮之性质、话语指向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