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对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科学判断,为我国对外思想的发展和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做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的重点内容是“世界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维护世界和平”。一、“和平”优先的战略思想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理论,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邓小平说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理论中,“和平”优先的战略思想是十分明确的,把“世界和平”放在国际战略的第一位置。因为,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理论主要…  相似文献   

2.
张磊 《理论界》2005,(7):52-53
一、准确判断时代主题、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定位,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的立论依据(一)把时代主题精辟的概括为“和平与发展”在二战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对国际局势的基本判断是“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随着邓小平对国际局势新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他作出了“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2〕P233判断。1988年小平同志在会见印度总理拉甘地时又明确指出:“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是有希望的,发展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3〕P281关于“和平…  相似文献   

3.
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最大的特点是美苏两极争霸世界 ,这危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冷战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大国间的伙伴关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但天下仍不太平 ;9.11事件后 ,国际关系又有了新的调整 ,但没有根本改变各种力量的对比。因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思想不仅没过时 ,而且有着更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开放、改革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点,而他的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又基于他对当代世界的科学认识与战略思考。他深刻分析世界形势,把握世界矛盾的新变化,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阐述当今世界的两件大事: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国际政治新秩序。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邓小平作出了“中国历史上落后就是因为闭关自守”的论断,又作出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论断,为我国推行开放经济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市场的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博大精深,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百:关于时代主题、世界格局、国际新秩序;关于中国奉行的对外政策、方针和原则;关于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党际关系。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根本目标是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保证分“三步走”战略的实现。高度的求实性、鲜明的时代性、非凡的创见性和灵活的策略性构成了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四个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后冷战时期,整个世界处于世纪交替和千年更迭之际,正值新旧国际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世界局势起伏不定,和平与动荡共存,竞争与合作同在,新问题不断涌现。本文试从后冷战时期国际形势的巨变和国际关系的演进着手,来分析后冷战时代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发展机遇。 一、后冷战时期国际形势的巨变和特点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如苏东剧变,欧洲聚散,巴尔干战火,海湾战事,非洲的穷困与内战,中东和平进程的曲折与缓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兴起,等等。旧有的矛盾并未完全消失,新的矛盾却又层出不穷,整个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冷战后的震荡基本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特点 1.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特点。世界经济在变动中走向21世纪。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潘光 《社会科学》2003,(12):31-40
“上海精神”产生于“上海五国”—上海合作组织进程发展的光辉实践之中 ,而“上海五国”—上海合作组织进程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就 ,是与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特别是将国家关系与意识形态分开的对俄政策指导方针密不可分的 ,也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 ,精心运作的结果。“上海精神”不仅推动“上海五国”—上海合作组织进程稳步前进 ,而且对中国、中亚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体现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冷战后的新形势下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发展道路”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继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的又一伟大创新,是实现新世纪国家发展目标的战略抉择。它以“和平”理念为基础,既体现了当代中国对自身角色、未来形象的定位,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本文就“和平发展道路”的要义、特征,践行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以及推进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重点三个层面对“和平发展道路”这一新世纪的国家发展宣言进行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秩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与调整,中国国际秩序外交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冷战结束后,适应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进入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作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国际秩序外交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它源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智慧,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成为中国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基本理念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经济外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经济外交已成为许多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目标而被频繁地付诸于实施。正确把握经济外交的内涵,积极探索它的运作方式和方法,对于加深对中央外交方针政策的理解,在推动国家整体外交的同时,利用外交的特点和优势,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此进行一些粗浅探讨。经济因素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冷战格局结束以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出现了许多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战略问…  相似文献   

11.
战后,世界虽然从紧张走向缓和,从冷战走向合作,但地区性的冲突仍然此起彼伏,世界依然不太平,人类仍然处于为世界和平而奋斗之中。因此,战后成立的联合国也把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放到了首位,正如《联合国宪章》序言所述的“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并为达此目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而在《宪章》第一条第(一)项更是明确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就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因此,实施维持和平行动也就成了联合国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从1948年联合国首次向巴勒斯坦地区派遣军事观察员至今已进行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以后的台湾,是社会发生深刻结构性变革的时期。从政治上看,世界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东西方“冷战”格局趋于瓦解,“和平”和“发展”成为不可遏制的世界潮流,台湾也不再是冷战棋盘上的一粒卒子;从经济上看,资本主义都市社会的基本成形,使整个台湾几乎成为“都市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支持特定国家的“颜色革命”是资本主义阵营和平演变战略的延续;目的是颠覆他国政权、重塑相关地缘环境,扩展和巩固资本主义阵营在世界体系中的霸权。受冷战思维驱动,资本主义阵营通过提升反对派动员能力、直接煽动民众情绪、施加压力削弱政府应对能力等微观层面的路径,改变他国“反对派—政府”的结构性力量对比;又在宏观的国际社会层面建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语境,美化“民主输出”,以提升“颜色革命”受青睐度。资本主义阵营以冷战胜利者自居,将支持“颜色革命”的手段蒙上自由、民主的虚假外衣,利用公共外交对外进行战略扩张。这类充斥话语霸权的实践,贯穿于“颜色革命”全过程,不仅采用幕后交易和对外宣传措施,还辅之以对新媒体和新型沟通平台的应用,极具渗透性和欺骗性。其反和平性异化公共外交概念,与公共外交建构和平友好关系的价值相背离。对此,中国既要认清美西方利用公共外交推进“颜色革命”的实质,又要在公共外交实践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观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坚守意识形态安全底线。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时代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所处的时代没有超出邓小平同志的基本判断 :“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 ,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和平与发展并没有成为现时代的主题 ,而只能是现今大多数国家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正在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事实上 ,冷战后的人类历史只是进入了资本运动不平衡发展规律作用下的 ,并在历史中已被反复表现出来的战争与和平的“间歇”期。至于这一时期能持续多久 ,这取决于现实提供给我们的真实的和平与发展的条件。但从历史的经验看 ,这次历史留给人类的和平“间歇”时期 ,恐怕是非常有限的。目前的问题在于 ,即使是邓小平同志在 80年代初发现并及时抓住的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 ,在本世纪结束的时候也正在减少 ,对此我们应及时警觉 ,以免因对时代判断错误而产生决策失误 ,并由此再次拖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享廷顿基于冷战后时代国际政治局势的重大变化,提出了“文明冲突”的理论。他认为:文明将取代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未来的世界冲突将主要是文明间的冲突,这是20世纪40年代坎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又一最富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就“文明冲突论”给我们的启示、世界文明的分类,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国际政治行为的主体问题谈了一点十分粗浅的看法。对“文明冲突论”确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以期构建我们的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现代化,作为现代社会的全面而又深刻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然而这种社会过程不同于纯自然过程。现代化是世界性的巨大变迁,中国正处于世界现代化浪潮之中。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内外条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即一个是争取外部的和平国际环境,一个是通过内部的政治保证达到社会稳定。在创造这两大重要条件方面,邓小平同志有十分突出的贡献。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外部条件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他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  相似文献   

17.
以平等互利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学习邓小平同志“建立国际新秩序”理论的体会何俊林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要论之一1988年12月,邓小平同志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说:“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和...  相似文献   

18.
一、九十年代中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江泽民提出新思想 ,首先在于他所面对的环境与邓小平有显著的不同。(一 )国际环境的变化九十年代国际上的变化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政治格局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科技信息化。这就是学者们称之为的“三化”。关于多极化。中国学者认为 ,一方面 ,从世界总的发展趋势看 ,自二战结束以来 ,世界经历了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 ,这个转变在邓小平时代已经完成 ,现在仍在继续。这是江泽民与邓小平共同面对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 ,从具体的世界格局看 ,虽然经历了从战后的“两大阵营” ,到七十年代的“三个世…  相似文献   

19.
新干涉主义:21世纪初国际秩序的主要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干涉主义是全球化形势下霸权主义新的表现形式 ,是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战略威慑、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征服和控制的政策工具 ,是打着“人权”旗号、披着“道义”外衣的强权政治 ,目标是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新干涉主义建立在美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霸权的基础之上 ,不接受国际关系准则的约束、国际秩序的制约和其他国际力量的制衡 ,是 2 1世纪初世界和平与国际秩序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交环境在冷战后面临着来自国际政治、社会制度、经济和时代主题等四个方面的变化和挑战.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外交理论,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以求"同"、求"和"的原则精神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外交的新局面,使中国外交展示出从未有过的成熟和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