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洲价值观”主要存在于东南亚和东北亚国家和地区。在个人价值观层面,该地区的人们注重勤奋、教育、诚实、自力更生、自律和履行义务;在个人和国家关系层面,强调社会的秩序、和谐、对权威的尊敬和社会道德;在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层面,重视国家的指导作用,看重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强调文化和传统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些内容构成了“亚洲价值观”。“亚洲价值观”并没有因为东亚金融危机而烟消云散,“亚洲价值观”的存在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时代背景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新实践,以党的价值实践的表述形式,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现和价值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是价值表述与科学方法的有机统一,是党的价值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古代中国凭借自身在东亚、东南亚、中亚等亚洲部分地区的强大实力与明显优势,通过军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非军事手段,逐渐与异域政权形成宗主—藩属关系,从而在亚洲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区域国际秩序,可称之为"中华亚洲秩序"。中华亚洲秩序与欧亚大陆其他文明秉持"无限扩张主义",尽力构建疆域尽可能广阔的区域国际秩序,甚至全球国际秩序不同,是秉持"有限扩张主义",在亚洲地区建立的"有限"的区域国际秩序。对于古代亚洲国际秩序的理解,不应简单地从在西欧历史经验基础上建立的现代国际秩序及相关理论视角出发,而应回到古代中国与亚洲地区传统的区域国际秩序的历史实际,构建具有中国乃至亚洲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以揭示古代亚洲区域国际秩序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观本质的集中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中国化,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于价值观建设理论的继承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大陆边疆"到"全球边疆"--美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美国走向世界的历史划分为"大陆边疆"、"海外边疆"和"全球边疆"三个阶段,论述美国的大国历程和分析其成功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机遇.笔者认为,从北美大陆的"拓荒者"、到海外事务的"参与者"、再到国际社会的"领导者",这一发展过程向人们揭示美国所具有的"使命感"、"冒险精神"和"进取性",是其成功地走向世界的内部动力;而"西进运动"、"两次世界大战"、"冷战" 和 "反恐战争",则是其外部机遇.内部动力与外部机遇的有机结合,则是美国大国崛起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全球传播下的文化趋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球传播的视角来分析其对本土文化的影响。媒介资本的集中、传播新技术的聚合和传播 的全球化形成了新的图像空间,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空概念。文化是个相互影响的体系。在 全球化时代,本土文化的意义在于其特质,它的生命力在于其开放性。文化与传播的互动关 系必然导致本土文化的变迁。全球传播增加了接触到其它文化价值观的机会,在理解和选择 的基础上形成对普遍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亚洲四小龙"福利政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一直追求高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社会福利的改善,长期实行低福利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作为有类似社会背景的中国,自然也能从中获得一些社会福利政策方面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亚洲价值观的来源、核心和内涵作了阐述。作者认为亚洲价值观漏洞颇多 ,难以自圆其说 ,东亚千差万别、文化各异 ,并没有统一的价值观 ;亚洲价值观的核心——产生于封建专制土壤之中的儒家文化与封建专制政权相生相伴、相辅相成、荣辱与共 ,其落后性和诸多恶果显而易见。用儒家文化作为自己的核心 ,恰恰暴露出亚洲价值观的落后性和欺骗性 ;亚洲价值观的倡导者在对西方文化的批判中 ,不仅无的放矢 ,击不中要害 ,而且不顾事实 ,张冠李戴 ,甚至用落后的观念去反对进步的观念。因此 ,由东亚个别领导人所倡导的而非为东亚各国人民认可的所谓亚洲价值观必将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抛弃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生态人"的价值观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人”以全人类利益和追求为基础,在自然生态价值观和社会生态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价值理念。它不仅是对传统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的否定,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社会思潮之一,而且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现代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创新和优化的历史.认真分析、研究和借鉴别的国家或地区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快捷地改善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本文介绍了亚洲"四小龙"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以及亚洲"四小龙"改善民营经济环境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是我们党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与行动纲领,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强调"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绐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而且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地构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价值观体系.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新世纪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在全球治理的理论分析上还是国际法学的研究中,准确理解全球治理与国际法的关系,都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全球治理必须在国际法的原则与强行法的约束下进行,而具体的国际法律制度则成为特定领域的全球治理的主要工具.国际法在全球治理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是推动全球治理走向“善治”,并维护治理过程中的“公正”或“正义”.全球治理不仅引发国际法规模的扩张,也促使其向“良法”转型.国际法与全球治理之间将有着一个漫长的互动过程,表现为一种相互依赖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全球会计趋同背景下的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全球会计国际化进程从协调阶段逐渐步入了趋同阶段。这一阶段的会计国际化进程表现出会计标准的一元化趋势明显,会计国际化步伐大大加快,国际会计准则的强制性更高等特征。从我国会计国际化现状看,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已走上了正确的国际化道路,并且进展很快,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远落后于会计准则。面对全球会计趋同的新背景,我们不仅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会计国际化进程,还要进一步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机制,加快会计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从交往行动理论出发,站在西方价值观立场批判亚洲价值观,提倡跨文化的人权交流和对话。哈贝马斯的批判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理论深度,局限性也非常明显。我们通过对包括哈贝马斯在内的中西方价值观的研究,提倡价值观念的转换,加强自身的价值观的理论建设,以开放的态度批判地吸收一切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的积极的因素,提高鉴别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2021年12月,在"民主峰会"召开前夕,美国拜登政府,发布"全球反腐战略"计划,旨在全球范围部署"长臂管辖",以打击全球腐败之名,遏制我国经济发展、打压我国企业的海外经营.我国应密切关注该计划动向,高度警惕、认真研判,对新一轮"美国陷阱"做好充足准备,丰富对美斗争工具箱,把握战略主动权.  相似文献   

16.
真实与虚妄     
冯磊 《社区》2009,(35):16-16
手头有两则资料,引自新出版的《百年黄昏》一书。其一,是作者引用《睇向斋闻见录》里的文字:“礼亲王世铎年迈昏庸,不识时务。一年冬天,京城雪大入席。其子侄辈有从欧洲游历回来者,登门探望他。世铎见面后,问道:洋鬼子的国家也下雪吗?  相似文献   

17.
冷战以来,国际范围内的军事性的影响渗透至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它在形式上表现为军备扩张政策和军备竞赛,在本质上表现为军事机构的作用与机能的扩大,或将暴力工具作为统治和权力的手段加以使用。为了确保欧洲及世界和平,和平研究者将研究重点放在欧洲安全问题上。他们针对和平研究对现实政治影响较小的状况,提出现实和平的构想,使之尽可能获得持各种价值观的不同层次的人们的支持,使和平研究保持其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双重特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亚洲.正面临着一种"新生存困境".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从早年因自然根源造成的贫穷、饥饿和疾病,转变成了今天因为发达和追求发达而造成的生态灾难.印尼大海啸、缅甸大风灾、中国的四川大地震等,都是这种"新生存困境"的展示.它虽然不能直接影响和改变我们亚洲的文学现状,却直接改变着我们整个亚洲的生存现实.而这种生存现实无疑会走进写作者的精神世界.作为一个来自中国中原地区最偏僻的乡村的写作者,我时家乡这几十年的巨大变化感到焦虑和不安,而写作无疑是这种情感焦虑的结果.面对"新生存困境",我想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写作中,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和灵魂,去关注那些被掩埋在黄土之下永远无语的亡灵,去聆听他们向这个世界发出的最悠长和最揪心的疑问与感叹.  相似文献   

19.
“义利之辨”作为历代思想家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贯穿于中国哲学发展的链条之中。“义利之辨”不仅是一种深刻的价值认识和伦理思维活动,而且是主体自身的一种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活动。揭示传统义利观发展变化的内在必然性,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对于我们当今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正确处理道德价值和经济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