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层次分析法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已经成为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由于该方法的飞速发展,文献数量大量累积,有必要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层次分析法研究的发展进行梳理和剖析。设计/方法运用主路径和知识图谱,对发表于国内重要期刊上的593篇文献所呈现的关键研究内容、重要主题等进行分析。结论/发现1980~2020年该领域经历了萌芽期、生长期和发展期三个发展阶段。判断矩阵一致性、标度和权重问题是层次分析法的重点研究内容。针对三个研究阶段,主要研究主题包括“判断矩阵一致性”“权重”“排序”“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区间层次分析法”等主题,其中“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区间层次分析法”主题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研究结果对于厘清层次分析法的知识发展脉络和研究主题的动态演变,推动层次分析法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预防和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方面,相对于学校,父母的参与更能针对性和实效地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但在实践过程中,父母的参与往往存在两大误区:一是严厉管教,拒绝孩子使用网络;二是对孩子疏于管理,把责任推给他人。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和孩子一起上网,通过言传身教,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和成长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Avalos L 《Gender Issues》1999,17(2):35-57
This article provides views on abortion by demonstrating women's retrospective accounts of their abortion experiences. Women's accounts of their abortion experiences are socially constructed both at the time of the abortion and in subsequent years in their lives. Some women reflect on their past abortion as the right decision; however, some also feel varying degrees of pain, grief, and loss. Many view their abortions as mistakes. Profiles of four women are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to provide several critical points on a continuum pertaining to study participants' retrospective satisfaction with an abortion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profiles, various emotional reactions are possible to occur after abortion and those retrospectiv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experience change as personal growth and circumstances prompt women to reflect about the original experience. It was also documented that the satisfied group in the study was the one composed of women still involved with the partner with whom they became pregnant. With an open conversation on the emotional effects of abortion, women will be able to help inform and transform politicized abortion debates.  相似文献   

4.
席勒作为19世纪末期的一位忧虑时代的知识分子,作品中充满了无尽的对一去不复返的自然、完整的人性、过去的怀念。然而他并不沉迷于这种怀旧的情绪,并清醒地意识到现实的不可逆转才是事实的真相。于是,他通过强烈质感的对立,鲜明地摆出了强势的矛盾双方,但阐述问题并不是席勒的最终目的,他所寻求的是“通过美在双重混乱中恢复原状”,达到一种平衡的美。这种美的理想状态不是两面的游移、摇摆,更不是抉择,而是通过承认二者的对立,进一步结合,使感性与形式能达到平衡的显现。在二者到达极致,合而为一时,便是这种平衡美的最高境界,超越了平衡的美,以此来达到审美救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评价与视角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贫困战咯的效果必须经过贫困缓解的状况来评估和考察。从我国农村贫困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来看,反贫困战略的制定与运行尚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过于强调贫困的物质内涵,忽略了贫困及反贫困的人文特征,因贫困农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状况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发展的内在张力缺损。在新形势下,农村反贫困战略重点应转移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培育上来。  相似文献   

6.
以1999年到2006年的土地季度价格指数和房地产季度价格指数为样本,运用协整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从实证方面对中国房价与地价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房价决定地价,剧烈波动的地价对房价有一定影响,在长期内两者相互影响.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PPP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共赢,地方政府公信力对于PPP项目顺利实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还需充分考虑公众参与的作用。设计/方法在三方主体(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公众)有限理性的条件下,分析三者在不同策略组合下的成本和收益,构建了三方合作演化博弈模型,通过三方演化博弈分析,得到不同状态下各参与主体的稳定性策略。结论/发现上级政府部门对地方政府的惩罚系数存在突变点,在一定范围可对其行为有约束作用,使其更加注重公信力,信守承诺;提升公众参与度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可以遏制社会资本机会主义行为,并影响地方政府的策略选择;公众得到的奖励收益对三方合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公对远古和夏商文化的整合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确立了敬德保民的统治思想,发展、健全了西周制度文化,整理、修订了"六经",为儒学的创立奠定了文化基础,使中国由自然宗教发展为具有伦理宗教水平的文化形态.因此,周公是整合中国文化的第一位圣人,在中国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里,中国僧人朱士行作为开创对外文化交流的第一汉僧,他的求法活动,不仅加强了中国人对佛教经典和佛教文化的了解,同时,对把中华文化介绍到了西域,其历史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相似文献   

10.
在集体行动中,领袖或积极分子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责任感、团体压力、个人利益和制度排斥等因素会导致积极分子的出现,但这些因素并非固定不变的。基于对A市业主积极分子群体的考察,本研究发现一些业主领袖基于自身利益、责任感、公益心或群体期望等因素投身于公共行动中,很多情况下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同的业主积极分子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天平上的倾斜方向、倾斜时间与倾斜原因不尽相同。一些领袖和积极分子在遭遇到挫折后,会产生失望情绪,进而退出公共行动或改变行动策略。这表明影响集体行动领袖的因素通常是混合多元的,随着情境的变化,领袖们会重新调整他们的行动目标,进而改变行动模式,这会影响他们与其他业主的互动和群体团结。借助赫希曼关于失望的理论,本研究加深了我们对集体行动积极分子在私人和公共行动之间参与转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萨顿是美国科学史学科的奠基人,钱宝琮则是当代中国数学史学科的奠基者之一.本文根据有关原始文献,追溯了20世纪40年代钱宝琮率先在中国介绍萨顿学说的一段历史,以及钱宝琮后来因此而蒙受的政治磨难,并对之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下通过构造金融发展规模、金融深化程度等多项指标,采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研究金融发展对中国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整体来看,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金融深化程度以及金融发展效率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集约边际,而出口扩展边际受到显著抑制。同时在区分企业所处地区以及所有制之后发现,以上金融发展变量对不同地区及所有制的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社会建构主义与本质主义是解释性别差异的两种基本观点。现代社会的实践更多采用建构取向造成男女两种性别的趋同。然而从择偶标准的确立可以发现男性对女性与女性对男性的要求依然遵循传统文化的规定性。在这一基础上分析可见建构主义与本质主义有其合理性也存在误区,应该建立超越二者的性别平等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礼记·孔子闲居》篇中记载的"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以"无体之礼"为主。孔子讲的"无体之礼",其实是儒家礼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看法。孔子在晚年对礼容提出批评与扬弃,一些擅长礼容的儒家学者也受到主流儒者的批驳。战国时期子夏学派提出的"无体之礼",不但是儒家礼学思想从孔子、子夏过渡到荀子的一个重要思想环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国直至汉代礼学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有制结构的私有化大大刺激了城镇居民非正规就业的增长,从而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水平低、就业环境差,且缺乏社会保障,但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非正规就业是某些群体被挤到低级市场的结果。非正规就业市场不等于低级市场,非正规就业规模的扩张也并不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的加深。  相似文献   

16.
次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和培育恰当的次中心城市更是重中之重。以济南、青岛作为山东省域双核中心城市,对山东省各市14个指标进行量化计算,并对量化结果给予定量评价和排序,最终选出烟台、潍坊、济宁作为次中心城市的培育对象。研究认为烟台、潍坊、济宁与济南、青岛相呼应贯穿整个山东省,新的次中心城市与原始双核结构形成"二次辐射",共同形成新的互补叠加优势。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自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地区开展实验以来,逐渐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活力和比较乐观的前景。同建国以来其他7次课程改革相比较,此次课程改革的声势、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任务更为艰巨和复杂,它触及到了许多历次课程改革遗留下来的深层次问题,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观念、制度、机制、利益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新的课程改革实验中表现为各式各样的阻力。关注、研究这些阻力及其产生的根源,提出化解、突破这些阻力的某些思路和策略,对于推进、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校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部分学者分别从考试制度、学校、教师、家长、利益分析等不同的切入点探讨了这个问题。希望借此引起各界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8.
苏珊·桑塔格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在美国》固然是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蓝本的气势恢宏的文学创作,但其中不时流露出的是作者对自我超越的渴望,她通过女主人公在表演中的自省来表达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人都需要反省自身.作家的写作亦是一种表演,适时地从文本中抽身出来审视写作过程,有助于作家鞭策自己为读者奉献出更好的作品.在桑塔格看来,作家还应该是一个时空旅行者,能够自如地在历史与现实中穿梭,以史为鉴,关注现实问题.《在美国》的“0”章部分尤其体现了桑塔格期望通过在时空的自由转换来突破各种界限以实现作为一个作家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9.
1921年,穆懿尓作为美国欧柏林学院的志愿者,来到铭贤学校任英语和体育教师。任教期间,与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课余时间他与师生经常到学校附近的农村郊游,对山西的农村、农业、农民有了一定的了解。1923年返回欧柏林学院后,他本着发扬欧柏林精神的宗旨,向学院提出申请,自愿再次返回山西,为山西农业服务。但他提出一个要求,请学院资助他完成农科研究生课程学习。经过反复磋商,学院同意了他的申请。1927年夏,他获得康乃尔大学农学硕士学位后,与新婚妻子来到中国。在北平经过一年的汉语学习,于1928年秋,再次来到铭贤学校。铭贤学校成立农科,并购置土地,招聘人员,开展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穆懿尔先后引进了“金皇后”玉米、软布来绵羊、甜菜、苹果等动植物品种,进行驯化、杂交,然后推广,为山西农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公共管理变得日益复杂,公务员的执政能力需要不断提升,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而公务员能否积极听取他人建议,从谏如流,是政府行政水平提升的关键。目前关于建议与建议采纳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私营组织,而公共部门的相关研究大多是站在公务员建言者的角度进行探讨,鲜有从纳谏(建议采纳)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建议采纳角度的现有文献梳理发现,决策者的建议采纳主要受三方面的因素影响:建议者的专业程度;建议的内容和时机;决策者的自我效能感、情绪状态和权力。文章结合公共部门的管理特点,将现有研究结论运用到公务员的建言与建议采纳中,阐述了公共部门的建议者如何在组织中更好地建言献策,提高建议被接受的可能性。同时,为决策者如何积极寻求建议、提高决策质量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